利用棉籽壳袋栽金针菇生产技术
2023-06-20吴涛刘春强
吴涛 刘春强
金针菇袋栽工艺较简单,生产设备投资小,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在100%~120%,很适合农户家庭生产经营。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菇类,出菇阶段的温度要求保持在5℃~15℃的低温范围内。根据山东省全年气温情况,全年可安排两次栽培。第1次于9月中下旬接种发菌,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出菇;第2批可于12月或翌年1月加温发菌,2~3月出菇。
一、原种制作
常用原种培养基有以下3种:
第一种: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1%,料水比1∶1.2~1.4。
第二种:木屑(阔叶树)78%,麸皮20%,糖1%,石膏1%,料水比1∶1.2~1.4。
上述两种培养基配制方法:先将糖溶于水中,拌入干料中,充分拌匀。装料至瓶肩,松紧合适,料面压实整平,用圆锥形木棒在料中打一通气孔至瓶底。用聚丙烯膜封口。高压(1.5kg/cm2)灭菌2小时,或常压100℃灭菌8~10小时。
第三种:麦粒培养基:接种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将长好的斜面菌种,移接于原种瓶内,一支试管(18mm×180mm)可接8瓶原种,23℃~25℃培养,约25~30天可长满瓶。
二、栽培种制作
(一)培养料配方
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料水比1∶1.2~1.4。
第二种:木屑73%,麸皮25%,蔗糖1%,石膏1%,料水比1∶1.3~1.5。
第三种:玉米芯73%,麸皮25%,蔗糖1%,石膏1%,料水比1∶1.4~1.5。
(二)装袋和灭菌
将聚丙烯塑料薄膜筒按要求截成一定规格,常用的规格是:17 cm ×35 cm×0.05 cm,用塑料绳或棉绳把筒的一头扎住,把料装入筒内,边装边轻轻压实,使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料15 cm左右,用绳扎口,两端各留10 cm长的薄膜,便于以后撑开供子实体生长用,一般每袋装干料300~350 g,常压灭菌10小时。
(三)接种
在已消毒的接种箱和接种室内松开袋口,接入原种,并用绳把袋口扎好。接种量不宜过多,以3%~5%为宜,分布在料面上。接菌后,将栽培袋送至发菌室进行培养。
三、发菌培养和管理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置在已经清理消毒的发菌室的床架上,扎口朝外,分层横放,上面留有適当的空隙以利气体交换。
发菌初期,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2~3天后,温度维持在18℃~20℃为宜,不要低于18℃,因为发菌过程中料温通常比室温高2℃~4℃,正适宜于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的要求。为使菌丝受温一致,发菌均匀,培养期间每隔10天重新排放1次,更换袋位,同时结合检查杂菌,发现杂菌及时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发菌期间,室内不需要光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以60%左右为宜,每天要适当地通风换气,一般每天通风1次,1次30分钟。约25~35天菌丝即可长满袋。
四、出菇管理
出菇后管理的好坏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待发好菌的栽培袋转入出菇期时,解开菌袋两头扎线,同时松动袋口。室内温度保持在10℃~13℃,向空间喷雾状水,保持相对湿度在80%~85%,每天通风通气,约3~4天后,料面出现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这是出菇的先兆。将袋口敞开,一周左右,陆续长出针头状的菇蕾,当子实体长到1 cm左右,为使出菇整齐,成批采菇,在管理上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75%左右;通风降温,调节温度在5℃~8℃;经5~7天,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湿度保持在85%~95%,适当通风。当菌盖开始分化时,把菌袋两头的袋口撑开拉直呈套筒形,可增加小气候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抑制菌盖开伞,加速菌柄生长的目的。
在催蕾出菇期间,给予一定的光照,可促使菌柄生长。在室内两排床架之间,每隔3~5 m吊装15瓦灯泡即可满足光照的需求。
五、采收及后期管理
当菌柄长到10 cm以上,直径1~1.2 cm,菌盖呈半球形,即可采收。将手伸进袋内把整菇丛拔出,扎把剪根,整齐排放,放在温度较低和光线较暗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和加工。
采收第1批菇后,结合清理料面进行搔菌,平整料面。调节室内温度在17℃~18℃,10天左右,就能长出菇蕾,失水过多、菌料干缩、重量明显减轻的菌袋可放在水中浸泡,吸足水后,倒去多余的水,把袋口的塑料薄膜回翻折起,等到再一次现蕾后,打开袋口转入常规管理。
两茬菇采收后,为促使多出菇,结合补水,用0.1%~0.2%的蔗糖水或500~1000倍的肥水注入菌袋,可增产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