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研究
2023-06-19王元达
王元达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一区,河南 焦作 454000
下呼吸道感染为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成人作为多发群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常引发患者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易引发阻塞性肺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感染病因可为病毒性、细菌性、药物引起等,其中感染病原菌占绝大部分,抗菌药物为首选方案[1-4]。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成年人,该种症状属于临床常见并发性疾病,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较明确,其病死率也较高。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药理学的发展,临床也在不断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由于广谱抗菌类药物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突显,耐药菌株分离率增高,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病原菌分布状况、耐药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增加临床控制及治疗感染难度,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早明确致病菌类型,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用药合理性和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9 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5 例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 例,女51 例;年龄31~79 岁,平均年龄(50.63±4.1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9 例,支气管哮喘9例,肺癌4例,肺间质8例,肺结核5例,其他10例。105 例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磁共振、CT 等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2)年龄≥18岁。(3)存在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2)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3)无法配合研究。(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5)临床资料缺失。
1.3 方法
1.3.1 细菌培养方法 使用保护性双套管标本刷对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集,在患者深度咳嗽后将标本留取,放置在无菌盒中1 h 内进行检查,间隔3 d 采集1 次。采集后应立即送细菌学检查,进行痰菌涂片,将低倍镜下白细胞>25 个/视野,鳞状细胞<10 个/视野作为合格涂片置于培养基内进行24 h 培养,35 ℃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生长状况,行革兰检验染色,按照染色分类状况,分离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2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检测药物对分离菌的抑菌圈直径,将可疑菌落采用浓度为0.45%的盐水稀释为菌悬液。使用无菌棉签采集菌悬液,顺着管壁将多余水分挤压,放置在有关琼脂平板上,将其均匀涂抹。使用药敏纸片贴合在平皿上,将纸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 mm 左右,放置在37 ℃的培养箱过夜,统计抑菌直径。接种于麦康凯平板、血琼脂平板上,采用K-B 法,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 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按照“CLSI 2017 年最新标准”判断试验结果,每间隔7 d 进行1 次室内质量质控。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均由中国微生物临床检测中心提供。
1.4 观察指标
(1)病原菌分布。(2)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3)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105份痰液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114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85 株,占比为74.56%,以铜绿假单胞菌(27.19%)、肺炎克雷伯菌(20.18%)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7株,占比为23.68%,以肺炎链球菌(9.65%)、金黄色葡萄球菌(6.14%)为主;真菌2株,占比为1.75%,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情况
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奈替米星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见表2。
表2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情况
2.3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情况
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普考拉宁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普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四环素无耐药性,见表3。
表3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情况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多为病原菌黏附于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袭,释放有毒物质,影响纤毛细胞功能,致肺部细胞水肿、分泌脓性分泌物等[5-9]。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于成年人群,患者存在咽痛、声嘶、咽痒、刺激性咳嗽等临床表现,病情常反复发作,延误治疗,可导致多器官衰竭[10-13]。成人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目标人群,下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容易发生并发性疾病。临床应尽早采取高效方案治疗,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不然会有加重病情的危险。随着抗生素大量应用、新型抗菌药物不断研发等多因素影响,细菌耐药性问题突显,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也随之改变。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前,应确定患者病原菌分布状况,监测病原菌耐药性,选择合理抗生素药物对症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05 份痰液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1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要致病菌种,致病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致病菌株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者呼吸道分泌功能下降,气管纤毛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助患者排痰,经长期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气管内原有菌群被破坏,气管内出现耐药性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且患者机体抵抗能力降低、营养供给不足,增加个体出现多种病原菌的风险,感染控制难度加大,进行药敏试验,确定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选择耐药性低的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奈替米星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性。临床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将无耐药性的美罗培南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避免使用复方新诺明、奈替米星。将无耐药性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减少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不断增加,该病原菌不但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还会在使用药物后形成相应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在自然界内分布广泛,为细菌性肺炎病原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常见,出现原因和多种广谱、抗菌药物滥用,免疫制剂的使用有密切关联,强化检测细菌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感染极为关键。同时,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普考拉宁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普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四环素无耐药性。提示在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可将万古霉素、普考拉宁纳入首选药物,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将常规用药调整为普考拉宁、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四环素等无耐药性的药物,且临床应针对患者自身状况,选取合适药物使用治疗。
综上所述,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且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病原菌耐药性严峻,临床应严密监测、控制病原菌耐药性,按照药敏结果科学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抗感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