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品种N 两优8424 的选育及作再生稻栽培技术
2023-06-19马晓春
范 凌 马晓春
(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合肥 230088)
202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 万t,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 年总产量在6.5 亿t 以上。其中稻谷产量20849.5 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30.37%,占比近1/3[1]。提高水稻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显著提高了我国水稻的单产量及总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60%[2],其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现今依旧围绕着高产这一关键指标开展。除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外,栽培模式、栽培方法和栽培技术同样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再生稻作为“一种两收”的水稻栽培方式,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在播种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稻谷产量,有利于粮食安全。本文主要阐述杂交水稻新品种N 两优8424 的选育经过及其作再生稻栽培技术,为该品种作为再生稻推广种植、夺取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N484S2007 年秋季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合肥以9802S 为母本与N118S 杂交获得26 粒杂交种子,2007 年冬季至2008 年春季在三亚种植F1。2008 年秋季在合肥种植F2,并从F2群体中选择茎秆较粗壮、分蘖力强,其他性状与9802S 接近的优良单株作母本用N118S 回交。2008 年冬季至2009 年春季在三亚种植B1F1,2009 年正季种植B1F2,选择生长繁茂、穗型偏大的115 个单株。2009 年冬季至2010 年春季在三亚种植B1F3株行115 个,并从其中35 个优良株系中选择单株25 个。2010 年正季在合肥种植B1F4株行25 个,并在其中20 个优良株系中根据不育性与上季南繁可繁性择优选择15 个单株,同时对15 个优良株系分别与自选恢复系测交。2011 年正季在合肥种植测交F1,通过分期播种对当选的15 个株系进行育性观察,选择不育性好、所配组合优势强的8 个株系。2011 年冬季至2012 年春季在三亚综合8 个B1F7株系的可繁性及稻米外观品质、抗性等农艺性状,决选第6 号株系,定名N484S。2013 年通过安徽省专家组鉴定[3]。
不育系N484S 在合肥地区5 月份播种,播始历期84~95d,5 月15 日播种主茎叶片数15.2 片。在合肥种植不育系的株高83.2cm,平均穗长21.7cm,每穗总粒数187.3 粒,包颈长度6.5cm,包颈粒数21.4 粒,包颈粒率11.4%。在云南繁殖时,单株成穗9~13 穗,千粒重23.1g,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剑叶长27.6cm、宽1.6cm,株型适中,茎秆粗壮。
1.2 恢复系R8424R8424 是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2006 年春季在陵水用华占与谷梅4 号杂交,收种10 粒,2006 年夏季在合肥用华占与谷梅4 号杂交种再与R608 杂交,收种30 粒。2007 年春季在陵水种植F1,并混收种250g;2007 年夏季在合肥病圃中播种200g 的F2,经苗瘟筛选后种植3000 株,经穗瘟筛选,从中选中抗以上的优良单株150 个。2008-2010 年在陵水与合肥轮季采用系谱法,穿梭种植F3~F8,并通过严格的室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圃表型选择,选抗病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2011 年春季在陵水种植100 个株行的F9,选农艺性状整齐、熟期适中、米质优的株行60 个,并分别与隆科638S、深08S、晶4155S 等不育系测配;2011 年夏季在合肥对测配的组合进行优势鉴定,编号为8424的所配组合以丰产性好、熟期适宜、分蘖力强、结实率高、米质较优而当选,优质父本R8424 育成。
父本R8424 感温性中等,安徽4 月初播种,播始历期95d 左右;5 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90d 左右。总叶片数15.1 片,剑叶长40.6cm,中宽;株高111cm,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单株有效穗数9~10 穗,每穗颖花数272 个,结实率83.5%左右,千粒重26g,谷粒长宽比3.6,颖尖无色、无芒,米质优。开花习性好,抽穗历期7~9d,单穗花期6~7d,花时较集中。花药发达,花粉量足,散粉率高。米质较优。经鉴定叶瘟1 级,穗瘟3 级。苗期抗寒性好。
1.3 组合N 两优8424N 两优8424 由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 年用N484S 与R8424 测交配组。2016 年参加安徽隆平高科合肥点品比试验,表现突出。2017-2018 年参加安徽隆平高科安徽中籼迟熟组多点品比试验。2019-2020 年参加安徽隆平高科企业水稻联合体安徽省中籼组区域试验和2021 年该组的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221004。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N 两优8424 的株高较低,平均株高117.0cm,株高较低有利于品种抗倒性。穗长26.0cm,平均有效穗数251.1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15.7 粒,每穗实粒数179.8 粒。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上看,N 两优8424 分蘖能力强,穗多、穗大,着粒密,粒数多,丰产性好,易于取得高产。N 两优8424 结实率表现较好,超过80%,平均结实率为83.4%。N 两优8424 千粒重较小,平均千粒重25.0g。
2.2 稻米品质N 两优8424 2 年米质结果为普通级。稻米外观品质较好,透明度较高,达到稻米品质等级1 级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为23%和6.2%。整精米率较高,为63.8%,大于58%,达到稻米品质等级1 级标准。粒长6.6mm,长宽比3.1,属于正常籼稻粒型品种。从食味品质上看,直链淀粉含量16.3%,达稻米品质等级1 级标准;胶稠度60mm,达稻米品质等级1 级标准;碱消值5.5 级,达稻米品质等级3 级标准。稻米易蒸煮,口感较软,粘度适中,韧性口感较好,弹性较高。
2.3 抗性特性2019 年N 两优8424 稻瘟病综合指数5.3,病级5 级,抗性评价中感,稻瘟病抗性表现优于对照II 优838;稻曲病抗性表现上,N 两优8424和对照II 优838 表现相当,病级皆为7 级,抗性评价均为感;白叶枯病抗性表现上,N 两优8424 的抗性优于对照II 优838,其病级5 级,抗性评价中感。2020 年N 两优8424 的各病害抗性与对照II 优838相当,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病级均为5级,评价均为中感。
3 产量及全生育期
N 两优8424 在2019-2020 年参加安徽隆平高科企业水稻联合体安徽省中籼组区域试验和2021年的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表1),2019 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922.30kg,比II 优838(CK)增产6.58%,两者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90.0%;2020 年续试,平均产量9300.42kg,比II 优838(CK)增产5.57%,两者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83.3%;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11.36kg,比II 优838(CK)增产6.09%,增产点比例86.7%。2021 年生产试验,N 两优8424 每hm2平均产量9841.04kg,比II 优838(CK)增产7.59%,两者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87.5%。
表1 N 两优8424 及Ⅱ优838(CK)产量及全生育期表现
全生育期结果显示,2020 年品种全生育期较2019 年缩短,这可能由于2020 年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较2019 年高,导致品种生育期缩短。2021 年品种生育期与2020 年相当,可能由于这2 年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相差不大。2019 年N 两优8424 全生育期为136.9d,比II 优838(CK)短0.1d,2020 年N 两优8424 全生育期为134.5d,比II 优838(CK)长2.2d,II 优838(CK)生育期缩短幅度较大,可能由于其感温性较N 两优8424 的强。2021 年N 两优8424 全生育期为134.4d,比II 优838(CK)长2.5d(表1)。
4 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择适合品种,适时头季播种再生稻作为种一季收两季的轻简化栽培方法,其整个生育生长期较长,所以除了要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外,严格把控其播种时期也很重要。再生稻播种时期要以再生季能否安全齐穗为标准。在安徽沿江和江南区域最好选择中稻品种蓄留再生稻,主要是由于中稻品种相较于早稻品种平均产量较高,地上部生物量较大,在头季收获后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支持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能更有效地提高再生季的产量[4-5]。选择的品种生育期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再生季的安全齐穗,从而影响再生季的产量;也不能太短,太短会影响头季产量,无法实现整体高产[6-7]。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品种全生育期应该在135d 左右较为适合,N 两优8424 作再生稻种植,其生育期较为适宜。再生稻头季播种要在3 月底至4 月初进行,赶在清明前下种。前期苗期可能会有低温天气出现,要注意防止低温对秧苗的危害,一般采用苗床覆膜或大棚工厂化秧盘育秧,后者是现在大户种植的主要方式,既确保秧苗不受前期低温的危害,又实行规模化、轻简化、机械化种植。
4.2 适时适量施用促芽肥再生稻头季的肥料管理与中稻类似,不同的是在头季齐穗后10~20d 多施用1 次促芽肥。再生芽位于水稻植株茎秆节的位置,由于头季生育后期的光合产物既是头季产量形成的直接来源,又是再生芽萌发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8-9],因此适时适量地施用促芽肥是保障再生季取得高产的关键步骤。N 两优8424 头季齐穗后,其有效穗较多,促芽肥应适当多施,每hm2施用尿素150kg、KCl 75kg、P2O575kg 作促芽肥,能有效提高再生芽的活芽率,促进再生芽的生长,使再生季有效穗增多,获得高产。另外,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可以延缓头季功能叶和根系的衰老,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率及物质转运的效率。
4.3 适时头季收获,留好稻茬高度头季收获时间的早晚不仅影响头季产量,还影响再生季的生育进程。有研究显示,头季成熟度95%时收获最为适宜,此时再生芽刚刚破鞘,既能保证头季产量,又不影响再生芽生长[10]。N 两优8424 落黄快,熟期转色好,成熟期时秆青籽黄,成熟度90%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应提前晒干,以降低机械收割时履带对稻桩碾压造成的影响。头季收割时留茬高度的选择对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有重要影响,低节位再生芽生长缓慢,生长需要更多温光资源,成熟期推迟,适合短生育期的品种或温光资源充足的地区,但是短生育期的品种不易于获得综合高产。而再生稻推广种植的主要区域是在种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因此,再生稻以利用中、高节位再生芽为主。高留茬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物质,为再生芽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且其再生芽生长较快,可以保证再生季的安全齐穗,缩短生育期[11-12]。N 两优8424 作为中稻蓄留再生稻,其株高较矮,头季收割留桩高度在35cm 左右,保留倒2、3 节位的再生芽,以争取更多的有效穗。
4.4 再生季施好促苗肥和穗粒肥再生季施用促苗肥能显著提高再生季产量[13]。进入再生季,头季收割后要及时施用促苗肥,增加有效穗,一般是头季收割复水3d 后施用,每hm2施用尿素150kg;孕穗期时可再施用尿素75kg 作穗粒肥,可有效提高再生季的成穗率和穗粒数,确保再生季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