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斐英教授早年在美求学经历补遗

2023-06-19郑博仁

摘 要: 李斐英是西南交通大学校史上第三位中国教授,也是第一位讲授英文兼社会科学课程的中国教授。作为“交大五老”之一,他所具备的学术学养、教学能力与风格与其早年在美国求学的经历有密切关联。1906年,李斐英赴美求学;1908年,在纽约州罗切斯特东部高中完成大学入学预修课程的学习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化学专业;1910年,转入雪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攻读本科三、四年级;1912年,通过雪城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获哲学学士学位。李斐英在美求学历时6年,所学专业及课程使他具备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精深的语言学识,并为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卓越的学术事业和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交大五老;李斐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雪城大学

收稿日期: 2022-04-30

作者简介: 郑博仁,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教育史研究,E-mail:boren_zheng@swjtu.edu.cn。

作为民国早期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自1916年起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执教,潜心育人三十余年,是受学校广大师生敬仰的“交大五老”之一。“交大五老”是指西南交通大学校史中最早的五位中国教授,即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和黄寿恒。他们在20世纪早期到校执教,并以校为家,奉献终身,是学校唐山时期早期教师团队中的五位杰出代表人物,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授课水平。李斐英就是其中的第三位中国教授,也是第一位英文兼社会科学的中国教授,但在现有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中,对李斐英教授早年求学美国的经历尚无介绍和研究。故此,本文基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和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旧译锡拉丘兹大学或叙拉鸠斯大学)的校方档案,并参考美国海关档案和中国校友回忆录,通过对入境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年鉴、地方新闻简报等相关原始史料的述评,对李斐英教授在美国的求学轨迹、所学专业及课程进行溯源性考察,以期对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工作时期从事的学术活动和教学能力与风格的形成进行解读,以补阙如。

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雪城大学及其他相关原始档案的价值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善本与特藏部中涉及李斐英信息的现有档案文献共有7份,分别为:李斐英个人成绩单(1907年—1910年,含高中课程及成绩)、《罗切斯特大学总目录》(1850年—1928年)、《罗切斯特大学年度目录》(1908年—1909年)、《罗切斯特大学年度目录》(1909年—1910年)、1910年版《传话人》、1911年版《传话人》和罗切斯特市当地报纸《民主纪事报》(Democrat and Chronicle)1907年6月20日中的简讯【罗切斯特大学提供的7份档案文献中,李斐英个人成绩单(1907年—1910年,含高中课程及成绩)为该校提供的档案信息,其余6份为出版物: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850—1928).New York: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1928; Annu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08—1909) .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09;Annu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09—1910).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10;Interpres (1910). New York: The Du Bois Press, 1910;Interpres (1911).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11;Chinaman to Enter University. Democrat and Chronicle. 1907-06-20 (12)。】。在雪城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中心的现有档案文献中涉及李斐英的信息共有5份:1912年版《奥内达加人》、1913年版《奥内达加人》、1912年《雪城大学毕业宣传手册》、《雪城大学校友记录与总目录》(1872年—1910年)第三卷和《雪城大學编年史》(1910年—1925年)第四卷【雪城大学提供的5份档案文献均为出版物:Onondagan: Yearbook for Syracuse University (1912). New York: Syracuse, 1912;Onondagan: Yearbook for Syracuse University (1913) . New York: Syracuse, 1913; Syracuse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Reference Collection (1912). New York: Syracuse, 1912; Alumni Record and General Catalogue of Syracuse University (1872—1910). (Vol. Ⅲ). New York: Syracuse, 1911;Annals of Syracuse University (1910—1925). (Vol. IV). New York: Syracuse, 1925。】。相较而言,罗切斯特大学校方档案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记录了李斐英的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在罗切斯特市的社会活动以及在罗切斯特大学就读大一、大二时期的学习情况和参加的学生社团信息。而在雪城大学的档案中,记录了李斐英就读大三、大四时的社会活动、毕业论文和所获学位的相关信息。其中,1912年版《奥内达加人》里另附有一张照片。

美国海关档案“夏威夷入境乘客登记表”(1900年—1953年)提供了李斐英入境登记时申报的年龄、入境身份、英语能力、中国居住地、赴美目的地及事由等信息。此外,与李斐英同一时期在雪城大学就读的中国校友罗运炎【罗运炎,字耀东,江西九江人,1911年至1914年在雪城大学就读,191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罗运炎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主持中国禁烟运动。李斐英于1910年至1912年在雪城大学就读,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后回国。故两人在雪城大学有过一段同学时期。】所写的回忆录——《一个苦儿的奋斗》中对当时雪城大学和中国留学生的情况有所记载。

这批档案材料对研究李斐英教授早年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具有特殊价值。其一,修订了李斐英的个人信息。现有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中有关李斐英教授的介绍极为简略,且多以他1916年到校执教后的经历为主。唐山劳动日报社记者张薇撰写的《李斐英:三尺讲台长相守》是现有文献中篇幅最长、信息最全面的个人传记〔1〕。但文中提及的出生日期有偏差,而且出生地存疑【张薇的文章中提到:“1888年8月,李斐英出生于福建福州。”(第186页)但在美国罗切斯特学籍单上,注明李斐英的出生日期为1888年4月8日。在美国海关档案和罗切斯特大学学生信息中,记录的居住地均为“Hinghua”(兴化,即现今莆田)。结合李斐英父亲李长水是美以美会兴化教区之教区长以及李斐英曾就读于兴化(莆田)哲理中学的经历来看,李斐英出生于莆田的可能性很大。】。其次,完善和厘清了李斐英在美国的学习轨迹。据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记载,李斐英是1912年毕业于美国叙拉鸠斯大学的文学士,但并未提及他在此之前的学习经历。张薇的传记中称:李斐英“1907年去美国入纽约洛齐斯特中学。1910年他转学入纽约叙拉鸠斯大学的教育学院”〔1〕。现结合这批新的档案材料可知李斐英赴美的时间为1906年,先后就读罗切斯特东部高中、罗切斯特大学和雪城大学。此外,他的大学专业和所获学位也与校史资料有所出入。第三,李斐英的执教能力及教学风格深受其在美求学经历的影响。从他在美国两所高校所学的课程来看,涉及语言、文学、文化、哲学和历史等领域。他毕业于雪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具备深厚的历史学养和语言能力(除精通英文外,还具备较好的德语和法语水平),这在校史资料中未见记录。

二、李斐英在美求学经历

1906年6月,李斐英乘坐“朝鲜号”(Korea)轮船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同年8月13日于夏威夷的美国海关入境。据入境登记表显示,李斐英注册的英文名为Fei Ing Li,入境事由为“前往罗切斯特高中学习”〔2〕。这与罗切斯特大学学籍档案中的个人成绩单可相互佐证。该成绩单上备注了李斐英就读于罗切斯特东部高中(East High School of Rochester)的信息和所学课程的名称与成绩。

罗切斯特位于纽约州北部,这一地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周边有雪城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还有两所知名的文理学院——汉密尔顿学院和科尔盖特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入学要求非常严格,报考各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预修14个学分的相关课程〔3〕。在赴美留学前,李斐英曾就读于由美以美会传教士蒲鲁士(William N. Brewster)创办的兴化(莆田)哲理西学堂(1928年后改名为哲理中学),接受过天文、地理、格致、化学、算学、英文等学科的初等教育〔4〕,有一定的西学基础和语言能力,但要达到罗切斯特大学的入学要求并修完所需课程却有着不小的难度。于是,李斐英在罗切斯特东部高中学习了初等代数、平面几何、化学、物理、历史、英语和德语等共计11门课程,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有关介绍中略窥一斑。

初等代數(1学分)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因式分解、线性方程、平方根、分数和负数、二次方程、正积分的二项式定理、几何级数的计算公式等。平面几何(1学分)包括平面直线图形的一般性质、圆与角度的测量、相似多边形、面积、正多边形与圆的测量、轨迹问题的求解,以及直线和平面的测量等。化学(1学分)需要掌握一般规律和理论,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产生、制备和性质;化学实验需占总学时的一半;学生应撰写详细、系统的实验笔记。学生申请入学考试时,必须出示一本至少包含40道习题的笔记本,并需由授课教师证明。物理(1学分)在一学年中需保证每周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生应熟悉物理学科的一般原理,还应学习与教材配套的一门实验课(至少要做40个实验);学生申请入学考试时,必须出示描述实验的详细笔记,并需由授课教师证明。历史课程又包含了“通史”(1学分)和“美国历史与公民”(1学分)两门。

语言学科方面,英语入学考试目的是“测试申请人清晰正确地书写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必须掌握拼写、语法以及句子和段落结构的基本原则”〔3〕。所需的预修课程为“英语a”和“英语b”(共3学分)。“英语a”主要为阅读能力训练,共提供6张阅读书单,涉及41位作家的50余部文学作品,涵盖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英语b”主要是实用文体及写作实践,涉及7位作家的10部作品,有政论文、演说词、纪实、人物传记、人物评价等实用文体〔3〕。入学考试时会挑选10部上述课程学习的作品,但“不会强调文献细节的阐释”,重点在于考察考生“对作品的洞见”和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德语作为选修的外语之一,是学分最高的课程(4-6个学分)。入学标准主要分语法、作文、阅读和发音等四个方面,要求对词汇形式和常用句法有全面的了解;能够使用简单句来说明所读文本的语法结构和简单变化;能阅读75-100页左右的分级课本;熟记和反复操练简单的口语句子,并能进行对话练习。

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李斐英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仍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高中的学习,为入学考试做好了准备。对比大学申请入学的预修课程清单和他在高中所学的课程,李斐英选择报考的是罗切斯特大学的理学方向。这一事件在罗切斯特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民主纪事报》以“中国人将进大学”(Chinaman to Enter University)为题对李斐英即将参加罗切斯特大学的入学考试进行了报道:“在有望今年秋天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中,来自中国的李斐英正在罗切斯特准备入学考试……他在中国的美式学校(教会学校—笔者注)接受过教育,讲英语,将在第一卫理公会的日校做演讲。”〔5〕此外,该简讯还介绍了李斐英家庭成员的信息。

1908年,李斐英顺利考入罗切斯特大学。据统计,当年本科一年级新生的总人数有116人,其中男生76人,女生40人〔3〕。李斐英是唯一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住在埃德蒙兹大街(Edmonds Ave.)10号,注册信息是理学方向的化学专业〔6〕。学校规定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选择公共演讲系列课程,并且在大一和大二时参加每周三小时的体育锻炼。此外,每位学生需按教学计划修满180学时方可获得学士学位〔3〕。在第一学年(即1908—1909学年)的三个学期中,李斐英学习的课程共计有13门。除不计入学时的公共演讲系列课程3门(演讲理论、演讲实训、课堂辩论)和体育锻炼外,还有38学时的专业课程5门(立体几何、细胞生物学、平面三角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基础、高等代数)和语言课程5门(修辞与写作、初级德语、中级德语、议论文写作、叙事与描写)。

1909年,李斐英升入大学二年级,住址也迁至门罗大街(Monroe Ave.)499号〔7〕。不过二年级学生总人数已降至82人(男生50人,女生32人)〔8〕,因各种原因辍学34人,占比近30%【按罗切斯特大学规定,一年级学生必须修满32学时方可升入二年级学习。这可能是该校学生升入二年级时辍学率近30%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第二学年(即1909—1910学年)的三个学期中,李斐英完成了13门课程的学习。除不计入学时的公共演讲系列课程1门(大二修辞学)和体育锻炼外,还有47学时的专业课程4门(力学和热学、电学、声与光学、基础化学)、语言文化课程7门(英国文学1和2,英语圣经、初级法语、中级法语和科技法语、科技德语)和历史课1门(19世纪欧洲史)。对比两学年的课程信息可以看到,李斐英不仅在学习上比一年级更加勤奋,而且也渐渐地融入了校园生活。他加入了一个新成立的学生社团——“平民会”(The Commons)。该社团不限种族和宗教信仰,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将罗切斯特大学生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促进母校的利益和福利,尤其是为非兄弟会成员的学生更密切的合作和友谊带来增益”〔7〕。作为该校这一时期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李斐英顺利的成为60名会员之一〔7〕。

通过罗切斯特大学的两年学习,李斐英在学术和社交能力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理学专业方面,他系统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课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语言文化的学习为他后来的求学之路和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英语为例,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英国文学和修辞写作的系列课程来开展。“英国文学1”和“英国文学2”是大二学生必修课程,使学生对英国文学能有总体认识。“英国文学1”的内容涉及古英语时期到1798年浪漫主义文学兴起前的语言和文学史;“英国文学2”则主要讲授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和散文。修辞写作系列课程包含“修辞与写作”、“议论文写作”、“叙事与描写”和“大二修辞学”(不计学时)四门,是大一、大二学生必修的课程。主要学习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通过大量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李斐英的德语和法语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阅读与翻译相关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献。

1910年秋至1912年6月,李斐英转入雪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所学专业也由化学专业转为历史专业〔9〕。雪城大学位于罗切斯特大学东部,两校相距141公里左右。在纽约州北部地区的高校中,雪城大学与罗切斯特大学的交流最为频繁。与罗切斯特大学相比,雪城大学规模更大,专业选择更多【据统计,罗切斯特大学1910年学生总人数为405人,而雪城大学1910年的学生总人数为3244人。参见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nu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09—1910).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10:181.另参见Alumni Association of Syracuse University. Annals of Syracuse University (1910—1925) (Vol. IV). New York: Syracuse, 1925: 9。】,对中国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这可能是李斐英转学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罗运炎与李斐英是雪城大學同一时期的校友。在自传《一个苦儿的奋斗》中,罗运炎回顾了这段难忘的求学时光,当时的雪城大学“是造在一座山上,俯瞰西拉扣司,全城历历在目,范围甚广,占地数百亩,分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农学院、林学院、研究院等,离市区须乘半个钟头的电车,始能到达,故能避免市区的喧嚣与诱惑。从学生究研学问的立场而言,地点最为适宜,而且风景幽雅,山坡起伏,树木深茂,颇具天然之美”〔10〕。此外,他还提到学校“计有男女学生六七千人,中国学生亦有十人左右”〔10〕,其中更提及了李斐英的名字。不过罗运炎并未在书中深谈两人的交往经过。

当时雪城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大约有40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有11人〔11〕,这与罗运炎的回忆相符。雪城大学校内师生对中国的情况有着较为广泛的认识与了解,一方面是因为不少校友有在中国的工作经历【据雪城大学校方统计,1872年至1910年间,共有15位雪城大学毕业生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福州、兴化等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或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参见Alumni Association of Syracuse University. Alumni Record and General Catalogue of Syracuse University (1872—1910). (Vol. Ⅲ). New York: Syracuse, 1911: 1889。】,并经常返校演讲〔12〕。另一方面是因为校园生活里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在课程学习或者演讲比赛等都经常以中国为题。仅在1910年6月至1913年5月的雪城大学大事记中就多次收录了有关中国的信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事件是1905届校友罗斯科·赫西(Roscoe M. Hersey,中文名韩慕儒)夫妇返校的系列活动。赫西夫妇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派驻天津的牧师【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底,当时的中文名称为“天津学塾幼徒会”。总干事为来会理(David W. Lyon,又译李昂),会员大都是学生。该会是北美协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基督教青年会。】,曾受聘在当时的南开中学教英语和地理课程。1911年10月赫西夫妇回美休假并筹措活动基金。他们在10月和1912年3月返校集中做了6次演讲。内容涉及他们在中国天津的工作与生活、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中国教育体系和中国当前局势等话题〔11〕。此外,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形势也是雪城大学师生关注的重点。1911年4月10日,常驻中国北京的协和神学院院长芬恩(C. H. Fenn)博士到校发表演讲,介绍中国正在发生的革命运动〔11〕。1912年2月18日,北美中国留学生联盟会长曹云祥【曹云祥,字庆五,浙江嘉兴人,1914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4年5月至1928年1月任清华学校第五任校长。】应邀在雪城大学做周日演讲,题目为“基督教对中国革命的态度”。2月22日,中国留学生们设宴款待基督教青年会的成员,曹云祥出席并与他们一同研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意义。

在雪城大學这样的氛围影响下,李斐英的学生生活远比在罗切斯特大学就读时更加丰富,社交能力也比以前更加出色。除了专业学习之外,他在大四期间一共加入了平民会(曾在罗切斯特大学就读时加入过该校的这一组织)、世界学生会(Cosmopolitan Club)、历史协会(Historical Association)、哲学会(Philosophical Club)以及基督教青年会(Y. M. C. A.)等五个学生社团〔13〕。此外,他还经常参加学校活动,其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其他中国留学生的认可。1911年10月19日,雪城大学所有11名在校中国留学生在行政大楼里为赫西夫妇举行了招待会,李斐英作为留学生代表作了欢迎致辞〔11〕。1912年2月26日,中国留学生会设宴庆祝中华民国的成立。本次活动得到了雪城大学校方的重视,校长詹姆斯·罗斯科·戴(J.R.Day)和法学院院长詹姆斯·拜伦·布鲁克斯(J.B.Brooks)出席并讲话,李斐英与其他两位中国留学生代表也发表了致辞〔11〕。

1912年6月12日,雪城大学举行年度毕业典礼。詹姆斯·贝施福(James Bashford)主教发表了题为“中华民国”的演讲。李斐英也完成了在雪城大学的学习,并以题为《中国与欧洲的早期关系》(The Earl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顺利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4〕。

三、结语

1912年,李斐英毕业归国。1913年至1916年间任福州青年会学校教务长兼英文教员。〔9〕1916年9月起,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罗忠忱教授之邀到唐山执教,成为该校第一位卓越的英文兼社会科学的中国教授,主讲英语课程,预科的世界史及本科的经济学和工程律例(内容为签订合同注意事项等)等课程〔15〕。此后,李斐英教授一直在校任教,先后承担了部分校务和教务工作,为赓续学校办学传统、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还担任过《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英文主任(1918年)、中国斐陶斐励学会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兼副会长(1922年)、贵州省平越高级中学校长(1942年)等诸多学术和社会兼职。1954年夏,李斐英教授病逝于唐山,终年66岁。

作为民国早期的归国学者之一,李斐英教授具备精深的语言学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他的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注重将语言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通过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强化训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的英语整体水平和应用能力得以快速提高。1917级校友陈广沅曾回忆说:“英文为李先生斐英,福建人,每星期八堂,满口英文,不说一个中国字。……英文李斐英先生讲修辞学、莎士比亚,讲时端坐讲堂,两只手不动不写,全靠嘴说”〔16〕。1923级校友方俊院士在自述中提到:“教我们英文的是李斐英教授。此人英国文学很有根底,所用课本是美国欧文的短篇文集,同时对我们讲解修辞学”〔17〕。此外,1933年毕业留校任教的李汶教授在访谈中也评价道:“李斐英教授讲的英语,讲得准确清晰,远胜于外国教师”〔18〕。由此可见,李斐英教授早年在美求学的经历为其后来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学术事业和从教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致谢:本文有关李斐英教授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雪城大学学习情况的论述均基于上述两校的相关档案及文献。在此,特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善本与特藏部的梅丽莎·米德(Melissa Mead)女士和雪城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研究中心的玛德莱娜·托马斯(Madelaine Thomas)女士提供的帮助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1〕

张 薇.李斐英:三尺讲台长相守〔C〕∥侯西岭.寻访交大之星.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86-191,186.

〔2〕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Hawaii, Honolulu Passenger Lists(1900-1953) 〔EB/OL〕.(2021-05-03)〔2022-03-24〕. https://www.familysearch.org/ark:/61903/1:1:QV9C-BT7J: 24 March 2022

〔3〕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nu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08-1909)〔G〕.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09: 36, 39-40, 40-41, 161, 53-54

〔4〕莆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莆田市志(卷33)〔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2033.

〔5〕Chinaman to Enter University〔N〕. Democrat and Chronicle, 1907-06-20 (12).

〔6〕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terpres(1910)〔G〕. New York: The Du Bois Press, 1910: 107.

〔7〕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terpres (1911)〔G〕.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11: 113, 148, 149

〔8〕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nu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09—1910)〔G〕. New York: E. R. Andrews Printing Co., 1910: 181.

〔9〕University of Rochester. 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850—1928) 〔G〕.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1928: 221-222, 221-222.

〔10〕罗运炎.一个苦儿的奋斗〔M〕.上海:华美书局,1946:57,55.

〔11〕Alumni Association of Syracuse University. Annals of Syracuse University (1910—1925) (Vol. IV).〔G〕. New York: Syracuse, 1925: 29, 27-29, 50, 14, 28, 46

〔12〕Alumni Association of Syracuse University. Alumni Record and General Catalogue of Syracuse University(1872—1910)  (Vol. Ⅲ).〔G〕. New York: Syracuse, 1911: 1889.

〔13〕Alumni Association of Syracuse University. Onondagan: Yearbook for Syracuse University〔G〕. New York: Syracuse, 1913:125.

〔14〕Syracuse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Reference Collection(1912) 〔G〕. New York: Syracuse, 1912:75.

〔15〕李万青.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到西南交通大学(上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92-93.

〔16〕陈广沅.四年唐山一年上海的交大生活(三)〔J〕.交大友声,1976,(257):36.

〔17〕方 俊.从练习生到院士——方俊自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55.

〔18〕韩琴英.李汶教授访谈录〔C〕∥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辑(五).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33.

A New Supplement to Professor Fei Ing Lis

Stud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Archives

Mainl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d Syracuse University

ZHENG Boren

Abstract: Fei Ing Li is the third Chinese professor in the history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the first Chinese professor teaching English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s. As one of the “Five Admirable Seniors of 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 his academic competence, English teaching ability, and styl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 early experience of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06, Fei Ing Li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08, he completed the prerequisite courses at East High School of Rochester in New York, and studied in Chemistry major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 1910, he transferred to History major of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Syracuse University for his third and fourth year of his undergraduate study. In 1912, he passed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of Syracuse University and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philosophy. Fei Ing Li stud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6 years. His majors and courses have enabled him to have profound academic quality and profound language knowledg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outstanding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and teaching career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Key words: history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ve Admirable Seniors of 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 Fei Ing Li;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yracuse University

(責任编辑:武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