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将开启工业4.0时代

2023-06-19艾曼·法拉克·梅迪纳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增材制药半导体

艾曼·法拉克·梅迪纳

工业4.0将会影响新加坡制造业的工序和技术。本篇探讨了工业4.0背景下各关键细分行业的机遇,如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医疗设备,以及制药产业和生物医学产业。

工业4.0将会影响新加坡制造业的工序和技术,其范围涉及自动化和物联网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加入工业4.0的制造商将从中受益,获得更高的效率,节省更多成本,促进利润增长。让我们一同探索新加坡制造业中能够践行或已经践行工业4.0的关键细分行业。

工业4.0为重点制造业细分行业带来的机遇

作为新加坡制造业的基石,电子制造业贡献了约8%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20%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当初,新加坡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做电视机装配的工厂,如今已跃身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电子元件的重要制造中心。

全球电子产业产值预计从2020年的2.2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3万亿美元。驱动这一增长的将是对人工智能、5G通信、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的应用。这些应用将会增加制造业对微芯片的需求,进而增加对半导体的需求。因此,半导体产业或将成为新加坡飞速发展的行业。

事实上,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是东南亚最多样化的产业之一,吸引了像联华电子公司和世创公司这样的跨国企业,贡献了全国7%的GDP,是新加坡电子制造业产出的重要贡献产业。此外,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的11%,为世界提供了1/5的半导体设备。

有了工业4.0的加持,新加坡半导体生产商可将工厂的生产线改造成全自动智能化流程。如此一来,工厂就可以使用机器视觉算法自动进行质量控制,减轻现有劳动力存在的不足。同时生产商还可以应用分析软件计算原材料和组件的成本,从而更智能地进行产品定价。

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满足了工业4.0的一些重要要求,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材制造通常又叫做“3D打印”,该技术简化了生产过程,尤其是产品的组装过程。因此,3D打印技术以更为高效的方式,促进了定制制造和“智能生产”的发展。

在工業4.0时代,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只需要产品的3D数据包,减少了产品浪费,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由于设计的灵活性,工程师可自行创造新的几何图形,制造具有高级功能的部件。

空中客车等公司正在利用这项技术设计重量更轻、更高效的飞机部件,阿迪达斯和耐克公司也正在生产轻便且高性能的鞋子,而这是传统制作方法无法实现的。此外,3D模型也可协助医生设计诊断工具和手术器械。

新加坡在东盟国家的增材制造市场中占有40%的市场份额,马来西亚和泰国位列其后,共占40%。3D打印行业是新加坡巩固其全球先进制造业立足之地的重要推动力。

为鼓励本地工业使用3D打印技术,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集群,以便工厂在高增值制造区域内运营。到2025年,增材制造预计为东南亚创造1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医疗设备

将工业4.0技术运用到医疗保健行业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例如,通过大数据筛选,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医生在诊断中很容易漏掉的特殊医疗情况。此外,人工智能工具也有助于高效运营医院,比如,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和高效使用设备。

新加坡政府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建设医疗行业,且当地人口老龄化也逐渐加重,促使该国医疗需求加大。到2023年,新加坡医疗设备行业的价值预计将达到13亿美元。有了强大的工程水平和高质量保证,目前有60多家跨国医疗技术公司在新加坡生产生命科学仪器、隐形眼镜等高价值产品。

不仅如此,新加坡生产了全球约60%的微阵列芯片和1/3的质谱仪。其强大的科研创新基础有助于医疗科技公司设计新的医疗保健商业模式,例如,其大数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同时,其反过来又提高了医疗技术公司向亚太地区市场出口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制药及生物医学产业

全球制药行业已经开始实践工业4.0,许多制药商从批量生产逐步转向连续性生产。

批量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每一流程结束后通常都要停止生产以检查质量。而在这段时间里,材料通常储存在集装箱中,甚至被运送到其他设备中才能完成生产。这一过程增加了出现瑕疵品和错误的风险,同时也延长了交货时间。然而在连续性生产的情况下,材料端对端地在一条不间断的生产线上移动,则消除了等待时间,生产时间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

新加坡的制药和生物医药行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展现出该国更完善的医疗保健和制造能力。深厚的技术人才库、良好的商业环境、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蓬勃发展的研发图景吸引了一些全球制药公司巨头。新加坡2020年医药产品出口额达3690亿美元,远高于进口额89.2亿美元,成为少数几个医药产品出口大于进口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目前有50多家生产工厂。全球十大制药公司巨头中,有8家在新加坡设立了工厂。这些公司主要有雅培、葛兰素史克、诺华和辉瑞,占据了超过40%的新加坡市场份额。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与美国制药公司辉瑞公司共同研发了新冠疫苗,并在新加坡建立了亚太地区总部公司,且将开设一个mRNA疫苗制造工厂。

该公司的制造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预计生产数亿剂mRNA疫苗。更重要的是,该工厂的设立有助于建立反应迅速的生产能力,以应对未来亚太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威胁,并有助于公司开拓一个拥有6.55亿人口的动态市场。

在过去的30年间,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这样定期审查生产设备的监管机构并没有对新加坡展开调查,从侧面表明了新加坡值得信赖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和劳动力。

许多现成的设施,如新加坡大亚斯生物医学园,为采用一次性使用技术的工厂配置设施,并提供了实验室空间,让这些制药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准备好生产设备,也让这些公司得以在一个套间里生产多种产品。

来源:《东盟简报》

编译:唐慧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增材制药半导体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石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激光增材制造仿真过程分析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焊接增材制造研究新进展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