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创新
2023-06-19谢翠
谢翠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推动课堂模式的革新,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指引方向。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演示视频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降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养,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入手,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学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开展课程教学,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中数学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阻碍,在日常学习中压力较大,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全盘接纳吸收教师传授的内容,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降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借助多媒体,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讲授,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对于趣味性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借助信息技术增添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丰富课程内容,抓住学生的眼球。若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认识到以往教学的局限性,借助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高中数学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且这些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理解难度较高,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而教师把控整堂课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缺乏实践探究,并不理解一些数学知识点,更无法消化吸收,在实际解题中无法灵活应用,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融合,经由数学教师的精心设计,将课程学习重点借助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在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同时,降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攻克数学学习难关,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幅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虽然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并未关注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课堂专注度。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课本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课《集合的概念》,集合是学生步入高中后遇到的第一个数学概念,集合的概念就有抽象性的特点,若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难以把握,因此,数学教师要引入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集合概念,激发起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呈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完成一笔画,将庞大的陆地抽象成一个点,把桥抽象成线,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开展深入的研究,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以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在此基础上引出集合概念的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较高,课堂时间有限,数学教师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深入分析新课内容,明确新课学习的重难点,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突破教学难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本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2课《立体图形的直观图》,这一章节的学习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斜二测画法的概念、掌握斜二测画法的步骤。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比较陌生,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带领学生回忆直观图的定义,并思考直观图的画法,在此基础上借助几何画板呈现斜二测画法的绘画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在PPT中呈现斜二测画法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尝试绘画空间几何体,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视频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绘画方法。
(三)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在讲述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带领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其在脑海中构建数学模型,借助模型解决相关的问题,从中得到锻炼。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课本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第2课《基本不等式》,这一章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研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几何意义,结合学生初中所学的勾股定理知识,让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代数与集合的角度理解基本不等式,学会观察几何图形,进行代数几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呈现赵爽弦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图形像是一只转动的风车”,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所蕴含的几何图形,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关联,推动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探究图像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得出基本不等式的概念。
(四)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其辅助下围绕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带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从中感受数学学科的乐趣所在,重新燃起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课本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3课《幂函数》,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PPT中出示常见的五个幂函数,并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幂函数的图像,观察其解析式和图像,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在学生思考过后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借助几何画板画出五个幂函数的图像,为学生创设数形结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幂函数的概念,思考幂函数中指数变化对于函数图形形状以及单调性的影响,在情境中开展思考、在观察图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幂函数,图像的画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帮助学生牢牢掌握课程学习重点,推动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开展合作探究,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对数学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于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意识,牢牢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课本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基本立体图形》,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棱台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在课堂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收集整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PPT中呈现纸杯、纸箱、腰鼓、金字塔、茶叶盒等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具有怎样的形状?如何描述它们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作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这些物体的特征,引出平面多边形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由来,降低这一概念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讲授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全神贯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根本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创新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帮助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