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司法启动门槛就是为被网暴者撑腰

2023-06-19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网暴立案门槛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日前发布。全文共20条,对网络暴力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法律救济、综合治理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对网络暴力案件长期存在的立案难、取证难、公诉难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破解途径。

网络暴力犹如寄生毒瘤,不仅持续伤害社会肌体,近些年还不断膨胀发育,呈现出不少新特点。其一,覆盖面广,施害门槛低。无论是个体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世背景,或不经意的表情动作,都可能招致口诛笔伐;其二,假“道德正义”之名,行“舆论惩罚”之实。如今的“键盘侠”常将各类分歧做泛道德化处理,常常发生“当事人已经和解,网友穷追不舍”的尴尬;其三,“帶路党”“营销党”活跃其中。一些人炒作极端观点,捏造歪曲事实,恶意误导公众。

与网暴发展的烈度相比,大众维权的困境却非常明显。就拿司法立案来说,网暴所涉及的侵权类型,多以自诉案件为主。而举证责任个体自负,本身就意味着较高的司法启动门槛。特别是在网络这样一个传播匿名性和即时性交织的场域,不仅证据难以固定和收集,“屏幕背后的人”更是难以定位。对受害者而言,要么只能艰辛抗争、硬耗到底,要么选择吃哑巴亏,忽视评论自我消化。施害成本与维权成本间的巨大落差,又何尝不是对网暴的另一种“纵容”。

由此审视本次征求意见稿,不仅梳理整合了相关法律条款,而且结合了执法、司法实践,指向性十分清晰,就是要为惩治网暴违法犯罪提供明确有力的支持,给广大网民撑腰。尤其是明确“依法能动履职”,要求职能部门及时启动公诉程序,畅通了自诉转公诉的渠道。意味着如今不管是谁,只要遭遇了达到违法犯罪的网络暴力,司法机关都应主动站出来予以保护。这背后其实是治理逻辑的演进——网暴不再是一家一人之事,而是关乎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让司法救济普惠于所有人,这样的政策举措无疑具有强烈针对性,效果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网暴立案门槛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Buried Post Truths
整治网暴
抖音上线12项新功能预防治理网暴
拒绝网暴,从我做起
从高粱双反立案调查说起
立案
“先调查,后立案”为何不可?
论立案登记制度中对恶意诉讼行为的防治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