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来,椿芽香溢浓

2023-06-18刘朝杰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香椿芽炒鸡蛋萱草

刘朝杰

春天吃芽,是中国人的传统。春天到来,人们采摘各种新芽,精心地将它们做成一道道美味,搬上餐桌,把春意吃进嘴里,满口春天的气息。这里要说的芽是香椿芽。

每年清明前后,是香椿发芽的季节。俗话说:“三月八,吃椿芽。”把香椿的嫩芽采摘下来,将它切碎,春的气息、春的韵味就溢出来了。

以椿芽入菜,历史悠久。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说:“椿木实,而叶香,可啖。”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明朝《救荒本草》上说:“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徐光启《农政全书》也载:“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清代《素食说略》则说:“香椿以开水焯过,用香油、盐拌食之甚佳。与豆腐同拌,亦佳,清香而馥。”椿芽除了是“树上蔬菜”,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香椿的吃法多样。现代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香椿炒鸡蛋、炸椿芽鱼,还有一道凉菜,叫咸椿芽拌豆腐。如今,这些菜品已经是四季不缺的家常之物。在清明与谷雨之间的春深时节,作为节令时鲜的椿芽,香气独特,味道鲜美,是大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尤物,正所谓“雨前椿芽嫩如丝”。

对于香椿,我有着别样的情怀和思念。

儿时的记忆犹存,记得当时我跟随母亲去四公里外的大姨家串亲戚、赶庙会,回来时,买了两捆紫红色的芽菜。母亲说,这叫香椿菜,春天就要吃芽,这个时候的椿芽嫩而浓香,过了时令就变老了,就吃不成了。回到家,母亲取了一把香椿芽,濯洗干净,切成小段,拌上两个鸡蛋,先来个香椿炒鸡蛋犒劳全家。另一道菜叫香椿鱼儿。将香椿芽放到白面和玉米面糊糊里,面糊调得稠一些,放入少许盐,待油锅起热,用筷子夹着裹上面糊的香椿芽入锅,一声“嗞啦”,上下翻面煎烤,煎至焦黄,外焦里嫩的香椿鱼儿就出锅了,说是“鱼儿”,实际上没有鱼,只不过形状长长的像鱼而已。清贫日子里,在母亲的“土”手艺展示下,总会泛起阵阵幸福的涟漪。

待我升入县中学,要寄宿学校。春天这个季节,母亲为了让我吃上“超时令”的香椿芽菜,将椿芽进行腌制。取新鲜的椿芽,洗净、撒盐,反复揉搓切碎,然后放进蒜臼里,再加上一把炒熟的花生米一起捣碎,倒入罐子密封起来。盐可多放一些,咸度增大后消耗的速度就减慢多了。大约一周,香椿芽酱就腌制好,可食用了。返校时,书包里装了一大玻璃瓶香椿酱。在學校里,每当饭点打开椿芽酱瓶子,顿时香味四溢,同学们会蜂拥而至。但还要按量控制,清贫的学生时代,这种舌尖上的美味能让我这一周幸福满满。

香椿除了作为一种美食外,也是长寿的象征。《庄子·逍遥游》中提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中国人常以“椿寿”“椿龄”来祝福长辈高寿。古人还用不同的物象分别比喻父亲、母亲。《论语·季氏》曾讲述孔鲤趋庭接受其父孔丘训导,把“椿”和“庭”组合起来,作为父亲的代称。明代朱权《荆钗记·会讲》载:“不幸椿庭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萱,指萱草,就是我们说的黄花、金针,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又叫忘忧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北堂即萱堂,就是母亲的代称。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写的就是萱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据说,孟郊每次远行,都会为母亲在北堂前种一丛萱草。成语“椿萱并茂”,说的就是父母均健康长寿。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鸡鸭鱼肉早已不是农家餐桌上的“珍品佳肴”,城市中的菜篮子里,也悄悄增添上了“树上黄金蔬菜”—香椿芽。而今,人们的饮食更加讲究健康和营养均衡,做成的菜配搭得更科学。现居住在城市楼丛中,与儿时在农村,妈妈做的用以解馋的香椿炒鸡蛋、香椿鱼儿、椿芽酱的味道是否一样?我更期待着那种亲切馥郁的感觉。

又到一年清明时,在乡村大院的犄角旮旯,以及沟渠河坝两旁,随处可见的香椿树早已抽出绿芽。母亲已辞世数载,可儿时香椿的味道依然熏染着嗅觉,像一幅水墨丹青永久镶嵌在我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香椿芽炒鸡蛋萱草
西红柿炒鸡蛋
故宫与“番茄炒鸡蛋”的配色
鲜嫩香椿芽
鲜嫩香椿芽
四月节令百草之萱草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中的教育哲理
UPLC法同时测定香椿芽中8种黄酮醇苷
北堂种萱草
秋叶有情,萱草有爱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