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超长隧道消防供水系统技术方案研究
2023-06-18冯光宇
冯光宇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1 隧道火灾概述
公路隧道属于开放式的公共运输通道,洞内车辆组成复杂,可燃物种类多,火灾影响面广,容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总体而言,隧道火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隧道空间受限,烟雾蔓延迅速,危害性大。
二是火灾荷载难以控制,火灾规模和类型差异大。
三是燃烧产生热量易聚集,火灾发展速度较快。
四是受自然风、交通风等影响,隧道内风速、风向难以控制。
五是隧道主洞难以划分防火分区,火灾影响区域大。
六是隧道人员逃生和救援难度大。
火灾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其中,初期增长阶段是消防灭火的“黄金时段”,通常只有10~15min,而隧道消火栓是前期灭火以及控制火势的最主要手段。如何结合项目特点,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选择合理的消防供水系统方案,是工程设计值得认真研究的要点。
2 消防供水方式
隧道消防供水以加压方式进行区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常高压供水:在隧道洞口上方设置消防高位水池,利用重力自然水压差,向隧道消防管网供水。该方式不依赖机械增压设施,只要消防水池有水,就能满足消防管网水压,整体可靠性较高。
二是稳高压供水:部分隧道洞外地形陡峭,不具备高位水池修建条件,因此采用机械水泵加压方式,利用水泵运转产生的压力,向隧道消防管网供水。为了减少水泵启动次数,并维持常态水压,除了消防主泵外,通常还设有稳压泵和稳压罐,所有水泵按照“一用一备”标准配备。该方式可靠性相对较差,机械设备定期维护量较大。
3 消防供水常规方案
与消防供水方式相对应,消防供水常规方案也有两种。
对于洞口地形条件较好的隧道,优先考虑在隧道洞口上方设置高位水池,水池底部高程按照式(1)计算:
式(1)中:H 为高位水池的高程;h1 为隧道最不利点的高程;P1 为隧道消防设施最不利点用水压力;P2 为高位水池至最不利点的沿程损失压力。
对于采用机械水泵加压方式的供水系统,可以参照式(1)进行压力计算,选定消防泵和增压稳压设备的技术参数。
4 特殊工程案例应用
随着高速公路向边远山区延伸,10km 以上的超长隧道越来越多。此类隧道在消防供水方案设计时,均普遍存在以下难点:隧道为方便排水,纵断面通常呈“人”字坡,两端洞口低、隧道中部高;加之隧道里程长,洞内最高点(即供水最不利点)与洞口高差较大,消防供水管道较长,往往难以兼顾管网超压控制、经济成本和工程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的几个典型案例,都是超过10km 的超长隧道。消防供水方案针对每个隧道的特点,采取了差异化的特殊设计,均已得到成功应用。
4.1 双端供水——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
4.1.1 基本情况
泥巴山隧道是雅西高速最长隧道,也是全国埋深最大的复杂地质隧道。隧道左洞长为9962m,右洞长为10007m,隧道呈“人”字坡,雅安端洞口高程约为1526m,西昌端洞口高程约为1540m。洞内最高点处于隧道中点位置附近,高程约为1565m,与两端洞口距离均约为5km。
4.1.2 供水方案
总体分析:隧道两端洞口高程相差不大,洞内最高点分别高出两端洞口39m、25m。考虑高程差、沿程损失等因素,经计算,洞外设置消防供水设施,能够在不超管网最大静压力(1.0MPa)指标的情况下,满足洞内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具备在洞外设置供水设施,向消防管网加压供水的条件。
解决方案:从隧道洞外地形条件看,地势相对平坦,各有1 条长流水溪沟,有足够场地修建消防高位水池。因此最终选定“双端供水”方案,即隧道两端洞口上方各修建1 座高位水池,共同向消防管网供水。为了消除两端供水压力差,严格控制了两座高位水池的高程差(5m 以内),并在高位水池出水管增设了单向止回阀,防止管网水倒灌入高程较低的水池中。消防供水系统如图1 所示。
图1 泥巴山隧道消防供水系统图
4.1.3 方案特点
该方案两端设置供水设施,极大提升了系统可靠性。由于两端高位水池同时向消防管网供水,消防管道内水流速度较低,能够大幅度降低沿程损失压力P2,有效解决了长距离供水造成的远端压力不足问题。
4.2 洞内供水——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
4.2.1 基本情况
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隧道左洞长为13827m,右洞长为13794m。隧道呈“人”字坡,桃园端洞口高程约为949m,巴中端洞口高程约为971m。洞内最高点处于隧道中点位置附近,高程约为1015m,与两端洞口距离分别约为7.1km 和6.7km。
4.2.2 供水方案
总体分析:洞内最高点是消防供水最不利点,分别高出两端洞口66m、44m。若要满足该点0.4MPa 的消防水压,按照沿程损失压力P2=0.2MPa(考虑了检修情况下单管供水可能),以式(1)推算,消防管网两端洞口处产生的静压分别达到了P桃=0.4+0.2+0.66=1.26(MPa)、P巴=0.4+0.2+0.44=1.04(MPa),不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消火栓栓口处静压大于1.0MPa”的规定[1]。根本原因是该隧道“人”字坡特征明显,洞内最高点与两端洞口高程差太大所致。采用从洞外供水的常规消防方式即使增设静压减压阀,也无法解决管网近端超压、远端压力不足的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高纵坡隧道高点供水难的问题,工程采用了洞内设置消防供水设施的方案。具体做法如下:洞内最高点附近开挖两个消防横洞(类似车行横通道),一个用以修建消防低位水池,一个用以放置水泵及稳压设备,两者之间采用2 根DN200 管道联通,对消防管网加压后,利用隧道自然坡度落差,向两侧直至洞口区段的消火栓供水。一旦下坡方向管网静压接近1.0MPa,就应增设静压减压阀,避免出现消火栓水压超标问题。为了提升向隧道内低位水池的补水能力,在水源较好的桃园端隧道洞口修建300m3的低位蓄水池,作为消防储备补水。当洞内低位水池水量不足时,立即启动补水泵,通过专用管道向其补水。隧道左右洞电缆沟各敷设1 根补水管,形成2 条独立的补水管路,以确保供水可靠性[2]。消防供水系统如图2 所示。
图2 米仓山隧道消防供水系统图
4.2.3 方案特点
突破洞外供水常规思路,首次提出将消防供水设施设置于隧道洞内的技术方案,并得到成功应用。该方案适用于纵坡高程相差大、消防管网压力难以控制的“人”字坡超长隧道。
4.3 斜井供水——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
4.3.1 基本情况
二郎山隧道是我国高海拔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被誉为“ 川藏第一隧”。隧道左洞长度为13459m(ZK65+598—ZK79+057),右洞长度为13406m(K65+604—K79+010),隧道呈“人”字坡,雅安端洞口高程约为1461m,康定端洞口高程约为1571m,洞内“人”字坡变坡点高程约为1593m,与两端洞口距离分别约为7005m、6477m。二郎山特长隧道采用两斜井分段通风方案。其中,雅安端斜井在K69+290 附近,与主洞相交处的高程约为1520m;康定端斜井在K74+565 附近,与主洞相交处的高程约为1593m。
4.3.2 供水方案
总体分析:为满足消防末端0.4MPa 水压要求,同样按照沿程损失压力P2=0.2MPa(考虑了检修情况下单管供水可能),以式(1)推算,消防供水端的初始水压(以水柱高度表示)为H=h1+P1+P2=1604.4+40+20=1664.4(m)。消防管网两端洞口处产生的静压分别达到了2.0MPa 和0.9MPa,超过或非常接近规范允许的最大静压力值(1.0MPa)。虽然隧道最高点与康定端洞口高程相差不大,采用洞外设置消防供水设施方案技术上仍然可行,但是洞口区域地形陡峭,冬季气温较低,水池修建及管道敷设难度大,冬季面临保温运营电费高、设施维护困难等问题[3]。
解决方案:二郎山隧道斜井出口的山顶附近有条溪沟,水量丰富,即使冬季也不断流。消防系统设计时,充分利用溪沟水资源,巧妙借用隧道通风斜井廊道,在康定端斜井内适当高程(池底高程取1655m)设置高位水池,构建常高压供水系统。山顶溪沟修建了拦水坝,沿斜井敷设2 根DN80 管道,向斜井内高位水池供水。高位水池出水管设置2 根,分别沿左右洞排烟斜井,进入隧道两侧弱电缆沟,与隧道消防环网消防干网相连。经过现场测试,斜井高位水池冬季气温长期在5℃以上,无须增设保温措施。消防供水系统如图3 所示。
图3 二郎山隧道消防供水系统图
4.3.3 方案特点
国内公路领域首次在隧道通风斜井内设置高位消防水池,一方面扩展了通风斜井功能,充分利用斜井高差,解决了大纵坡超长隧道供水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消防供水设施的自然保温功能,在提升冬季供水可靠性的同时,节省了电伴热电费,充分贯彻了绿色节能理念[4]。
5 结语
高速公路超长隧道地理环境及技术指标个体差异大,消防供水系统普遍存在远距离供水导致的水压不平衡问题。文中三座典型超长隧道充分结合了工程特点,利用了斜井等有利条件,采取了各具特点的消防供水方案,有效兼顾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希望能为隧道消防供水系统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为超长隧道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