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廉价愉悦”
2023-06-18李俭
科教新报 2023年20期
李俭
聊微信、玩游戏、刷抖音,如今司空见惯,举目望去随处可见“低头族”。哪怕回到家中,许多人还是“机不离手”,对着屏幕呵呵直乐。有人说,这是一种“廉价愉悦”。
如以金钱论,它确实“廉价”。不过,细想一下,它消耗的是什么?首先是时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近5小时,相当于一天除了睡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搭这上面了。除此之外,它消磨的还有意志。甭管世事多烦扰,“躲进手机”求自在。它还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一旦沉迷这类刺激,惰性就难以摆脱。但凡遇到點有挑战性的、让人犯难的事,就习惯性想着“不如玩会手机”,个人的知识储备、思想认识也会原地踏步。
追求悦己悦人,是人之本能。任何一种愉悦,只要不违法违规、伤人害己,都可以为我所用,刷手机当然也不例外。但凡事皆有度,过度就容易走向反面。“廉价愉悦”,本质上是用时间作为隐性代价。如果过分沉迷,宝贵时间就会被“黑洞”吞噬。更何况,“廉价愉悦”之下谋求的“廉价刺激”,得到的不过是短暂的、即时的、浅层的愉悦。回过头来,犹如“水过了无痕”,将是一场空虚。注意力被收割,意志力被磋磨,耽误做更有意义、更为重要的事项,这样细想,“廉价愉悦”还“廉价”吗?
生命只有一次,令其更加宝贵、更有价值,更应该学会自我克制、自我审视。从手机中探出头来,看看眼前的路,不为一时的“廉价愉悦”所迷,算好人生的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