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书院,让那缕书香绵延赓续
2023-06-18李恒昌
李恒昌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名副其实的泉城、山城和名士之城,因为这里泉多,山多,名士多。
漫步这方温馨家园,在醉心于观赏湖光山色的美丽风景的同时,只要再往前深入一步,走进历史的深巷,就不难发现在这座有“时光一半老”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古代书院隐匿于城市各个角落,依稀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千年幽香和耀眼光泽,正等待人们的采撷和开发,期待新的涅槃和重生。
古代书院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影响波及后世和全国,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讲学和游学——为天下讲学,接待游学。它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藏书——藏天下之书。
古代济南的书院,虽然没有应天、岳麓、嵩阳、白鹿“四大书院”一样闻名遐迩,但也曾有九大著名书院名震一方,从中走出诸多大家,显示着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和厚重。
济南古代名士爱书藏书,催生了众多古代书院的出圈。秦代济南人伏生,自幼嗜古好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偷偷将《尚书》匿藏于墙壁之中。刘邦平定天下后,伏生才将私藏之书取出,抄录整理,传授于齐鲁大地。
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边贡,也是一位著名藏书家。为了建立万卷藏书楼,不知花费他多少白银,更不知花费他多少心血。晚年因其万卷藏书楼被烧毁,边贡因过度伤心郁闷而死。
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曾主盟明代文坛20多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嘉靖年间,因不能忍受巡抚挟势倨傲,他拂袖罢官,回家乡后,先后筑白雪楼两座,主要用于藏书。他精心筑起的白雪楼,既是自己的归隐之处,也是藏书和读书的精神高地。
济南古代书院声名鹊起,缔造了诸多历史文化高光。济南最早的书院——“闵子书院”,建于元代天历年间,因纪念闵子骞而得名。据明代人所修撰的《元史·文宗本纪》记载,元至顺二年(1331)秋七月,“乙未(日),立闵子书院于济南。”由此也可见,闵子书院的建立不仅是官方的行为,而且来自皇帝的授权和安排,所以规格很高,地位很高,影响也很大。到了明代,著名学者刘敕曾任闵子书院的山长。书院最初主要履行供祀先儒的职责。明代后期,因为府城内书院林立,闵子书院职能更加“专业化”,被改建为“讲孝堂”,主要用于传授“孝道”。
白鹤书院是明代新建的一座书院,它由书社演变而来。其前身是明洪武八年历城知县周斯农在小清河南岸成立的白鹤书社。据称当时规模很大,入学者多达200人。这座书院单就教育而言,是分类施教的,所收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入学的秀才,目的是为了乡试,每月定期来书院听讲或考试,属于“应试教育”;一类是经县试合格的童生,编入“生童常课”,常年在书院学习读书,属于“日常教育”。
济南的白雪书院在清代兴盛一时,康熙帝第三次来济南时,曾抵白雪书院“视察”,在徐炯的提议下,康熙亲自题额曰:“学宗洙泗”。“洙泗”者,洙水和泗水之意也,意思是书院有孔孟大師遗风也。
济南古代书院传道授业,培育出许多千古名士风流。至道书院始创于明嘉靖十六年。基于“申励文人”的目的,济南知府司马泰相“于大明湖滨,改创佛宫,作湖南书院”,地点即今大明湖新区“钟楼遗基”北侧。该书院的最大功绩在于培养出了一个重要人物——“历下四诗人”之一的殷士儋。虽然他当时年龄最小且最为贫穷,却因为文采出众,被选拔为湖南书院的学生。殷士儋后来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其成就离不开至道书院的培养。
泺源书院,也是一个出“大儒”的地方。乾隆年间,后来成为济南著名学者的周永年进入泺源书院读书,在这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当时的山长沈起元十分器重他,认定他为“齐鲁之杰”。咸丰六年,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绍基应邀成为泺源书院山长,在济南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同治元年,慈禧垂帘听政,“顾命八大臣”之一的匡源被罢官,“下岗再就业”,成为泺源书院的山长,并在此讲学17年。匡源的弟子像孔子门徒一样多,多达3000多人,比较有成就的有曹鸿勋、王懿荣、柯劭文等人。
此外,曾经的尚志书院由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李清照故居建起,今又改建为李清照故居与纪念堂,为晚清培养了大批务实学之才。曾经的白鹤书院延续至明一代,民国后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济南乡师,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济南古代书院传承发展,部分实现了与新式教育的对接和转型。光绪二十七年,巡抚袁世凯奏请设立大学堂,10月,废泺源书院,以它为基础建立山东大学堂,成为山东大学的前身。由此,泺源书院与现代教育实现了有机对接和传承。
光绪二十七年,济南书院与景贤书院一起改为中学堂,称“济南学堂”。1914年并入省立济南第一中学,迁址贡院墙根街,与山左公学一起,成为名校济南一中的前身之一。
景贤书院,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名为振英书院,乾隆年间改为蒿庵书院,道光年间重修后才名为景贤书院。清朝末年,书院又改为东运学堂。
府学文庙,1946年,山东省立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使用文庙作为校址。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芙蓉街小学。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书院作为高级形态的私学抑或某种程度上的官学,受其基本属性和祭祀功能所决定,逐步走向破落和式微。济南的古代书院,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济南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书院,很多已经在人们的视线里慢慢“消失”了。“消失”的包括闵子书院、白鹤书院 、至道书院、白雪书院、泺源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历山书院、景贤书院等等,可以排出一串长长的名字。它们虽然看起来“消失”了,但底蕴犹存,血脉尚在。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古代书院实际上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如果能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定会发挥应有甚至更大的作用。为此,人们做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全国范围来看,湖南的岳麓书院和广东的陈家祠堂走在了前头。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湖南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培养国学研究、教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建设成为既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又具现代学术研究条件的高端学术平台,建设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外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国内一流的国学重镇。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祠堂被列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共计20000多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陈家祠堂还是广州市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齐鲁大地上,现代书院转化建设取得一些新进展。古代书院向现代书院转化齐鲁大地最成功的案例,当属尼山书院的转化。尼山书院原本也是一座古代书院,因至圣先师孔子出生于尼山而得名,主要是继承孔夫子杏坛讲学的传统,弘扬中华儒学。现今的尼山书院,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其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形成一种集群效应。眼下,在齐鲁大地,各地的图书馆都建有“尼山书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其内涵和外延。
坐落在山东龙口的万松浦书院,得益于著名作家张炜。那一年,张炜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变身实干家和创业者,在美丽的渤海之滨,与朋友一起筑起了一座现代意义上的书院——万松浦书院,成为胶东半岛的一处文化高地。
2023年早春二月,高乡书院落成典礼在山东莒南县举行。几百位省内外名家聚集于美丽的娘娘山前,共襄文化盛事。高乡书院坐落在莒南县北城新区东5公里的娘娘山上,西汉时此地为高乡县治,历史文化悠久。创办这座现代意义上的书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富有特色的莒国文化。
济南在古代书院转化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立于济南莱芜,兴盛于济南本埠的垂杨书院,创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2016年3月,在文化学者张期鹏的策划推动下,垂杨书院在济南复建,先后设立垂杨书院城社文化讲堂、康美文化讲堂、莱芜文化中心、桃花岛文化中心、泰山文化中心、历城文化中心、东山文化中心、北泉文化中心等八个文化阵地。书院始终坚持“民间、公益、纯粹”原则精神,服务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经常性组织文化活动。
山东青州海岱书院,成立于光绪十四年。时任山东巡抚的张曜上书朝廷提议建设该书院,光绪皇帝阅后亲自为书院题名。2008年10年,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提议和支持下,海岱书院在山东大学拉开复兴大幕。
虞山书院是一座现代书院,它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虞山文体公园内,作为济南非遗体验基地和济南市传统文化校外实践基地,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开展研学游、文化体验游等,将虞山书院手工制陶、面塑、香学、传统射箭、古琴、传拓等非遗项目和书法、国画、篆刻、中国舞、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课程结合起来。
2023年3月18日,济南市新建鲍子书院在历城区梁王新城揭牌成立,主要想借助当地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鲍叔牙的厚重文化资源。
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为济南人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机遇。那些曾经辉煌的古代书院,犹如千年大家闺秀正待字阁中,期待有识之士去开发或“嫁娶”。在古代书院向现代书院的转化重建过程中,有多重方式和路径值得去探索实践。
配合“强省会”。文化具有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展现辉煌的书院,是一笔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文化资产。当今时代,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開发利用,重新恢复闵子书院、白鹤书院、至道书院、白雪书院、泺源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历山书院、景贤书院等九大书院,必然能够极大助推强省会建设,城市软实力必然大增。
融入“大教育”。济南作为教育大市,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构建大教育格局,需要借助古代书院所独具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古代书院的恢复重建与驻地高校、中小学校的重视提升相结合,比如:如果在山东大学重建泺源书院;在济南一中重建济南书院;在明湖中学重建白雪书院;以及在有关中小学开办稼轩书院,等等,必然能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影响力。这方面,湖南的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相生相伴、融合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助力“书香城”。眼下,济南市正在全面展开“书香泉城”建设,济南图书馆早已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建立了80个分馆和流动站,50多处“泉城书房”,还有众多的书屋和书吧,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书香城市建设大格局。假使在这个基础上,对济南古代书院予以恢复转化重建,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核作为书香泉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势必会显著提升其高端品位和厚重品质。
提升“名士多”。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甚至排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名人天团,从大舜、扁鹊、鲍叔牙、闵子骞,到杜甫、曾巩、赵孟頫、徐志摩,再到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李攀龙等等,这是历史赋予济南的巨大财富。如果在推动古代书院转化重建中,与名士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名士带书院,以书院推名士,必然能受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优化“文旅牌”。书院不仅是古代与现代交汇的城市之光,也是文旅融合的点睛之笔。加强古代书院的转化重建,会极大提升文旅融合的影响力。譬如,如果在趵突泉公园恢复“白雪书院”,在大明湖公园建立“历下书院”,在百里黄河风景区依托新建鹊华楼建立“黄河书院”等等,既是一种文化建设上的再创造,也是地标建设的先好棋。
这将是一方书香四溢的厚重土地,也将是一处活力四射的全新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泉城济南将会呈现“既有大学,也有书院;既有馆藏,也有书房”的立体化新局,“人人想读书、时时可读书、处处有书读”的“爱阅之都”将会全新呈现,“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的新名片也将更加靓丽,城市软实力、城市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As the ca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springs, mountains and talented people.
The city has spectacular natural views, and more than that, the splendor and profoundness of history. Across the city that offers a fascinating mix of old and new, many ancient academies remain in obscurity, waiting to reinvent them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