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跑出加速度
2023-06-17姚东
姚东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经济转型速度加快,叠加新能源汽车浪潮,锂电行业正呈现出供给端布局加码、需求端爆发式增长的全球趋势。
在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贵州展现出发展锂电产业的“雄心壮志”:2021年8月,贵州出台《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成为国内重要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锂电池材料产业迎来新机遇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聚焦新能源锂电产业发展布局的信心更足。”2023年2月初,贵安新区上海锦源晟集团全资子公司高点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公司围绕新能源产业链,聚焦前沿基础研究与应用,致力于创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研发及其应用的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已建立相对完善的从基础原料到功能材料及电芯研究的锂·钠电一体化应用研究体系和以贵州高点为基础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该公司目前拥有三元体系、锰系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等多项材料、装备及工艺等专利技术(申请90余项专利,其中76项公开实审,已授权36项)。下一步,该公司将在新能源材料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上持续用力,朝着区域内行业补短板方向努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有序发展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这对于贵州发展锂电池材料产业,又是一个新的机遇。
贵安新区落地多个新能源项目
2018年10月,特斯拉来到中国;2019年1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建成。特斯拉带来显著的鲢鱼效应,搅动一池春水。国内,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一众新能源汽车厂商风生水起。
2021年12月24日,宁德时代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的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开工。规划年产能60GWh,一期设计年产能30GWh。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据全球新兴能源市场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几年排名全球第一,已拥有全球最广泛的整车厂合作伙伴。
目前,以宁德时代为代表,贵州已汇聚了一大批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和大项目。距离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10多分钟车程的地方,就是奇瑞(贵州)产业基地。
比亚迪布局贵州则更早,2019年1月,比亚迪在贵州成立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打造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
据了解,贵安新区聚焦“两主两特”大力招商引资,围绕“四新”“四化”布局,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项目接二连三落地贵安新区。
贵州率先出台支持政策
这些新能源项目落地贵州,有它的道理。从资源禀赋看,贵州具备丰富的磷矿资源、锰矿资源和硫铁矿资源,强大的磷化工及煤化工基础,蓬勃发展的氟化工产业,在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六氟磷酸锂这三个锂电材料细分产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贵州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从“锰、钴、镍开采—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外壳、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锂电池、电动车为主”的全产业链。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将锂电池材料产业培育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突出”的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锂电池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此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贵州成为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明确对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有支持政策的省份。
分类分业明确产业布局
据了解,我国是锂离子电池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手机、电动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需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的产品和场景也越来越多。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20亿元。由于锂电池生产厂家在技术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们对锂电池的需求仍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集聚区。
《指导意见》定量目标主要提出,到2025年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成1个“五百亿级”、4个左右“百亿级”锂电池材料优势产业集聚区;建成2个以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锂电池材料技术研发与检验检测中心等。分类分业明确了产业布局,其中重点布局地区为铜仁大龙经开区、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六盘水盘北经开区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集聚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引进锂电池各细分领域原辅料项目。
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急剧增长
据了解,交通领域是减碳主战场,中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0%,而其中汽车碳排放占到了总排放量的7.5%。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道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整车中最重要的系统,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传统燃油汽车的标志性部件,传统燃油车的心脏是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就是动力电池。有关人士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将利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16年的2340家快速增至2020年的6220家,年均复合增长率27.7%。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注册量急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8万家,同比增长345.7%。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车成为新车销售主流。《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元。
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
2023年2月2日,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产业项目研究部副部长田蔚介绍,近年来,为抢抓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风口,省委、省政府战略提出“一核两区”的布局安排,聚力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82亿元,同比增长115.6%。磷及磷化、锰及锰系电池材料、铝及铝加工产业体系逐步完善,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产能规模和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一核两区”(贵阳贵安、瓮安-福泉作为“一核”,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作为“两区”)布局初步成型,呈現“一核”龙头企业多、“两区”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其他市州零星分布的特点。
产业链正加快完善。随着比亚迪、宁德时代、中伟、振华、裕能等一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贵州,贵州正逐步构建起电池、材料和原辅料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链。其中,三元电池及材料规模、市占率持续提升;磷系电池及材料产能、投资额高速增长;负极材料在建、拟建项目加快集聚;双氟等新兴技术产业化进程日渐日近。
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贵州已建立磷化工、锰化工、煤化工等为重点的化工产业体系,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大化工基础。而黔南和黔西南正加快推进氯碱化工项目建设,这又将补齐贵州“三酸两碱”短板,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化工产品的共生耦合。
产业体系正加速成型。据了解,省内部分龙头企业已形成良好的上下游配套,下一步将围绕供应链本地化开展深度合作。此外,双氟电解液、钠电池研发、电池回收等项目的前沿布局也为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将成为继酱酒之后又一千亿级支柱型产业。
延伸阅读:
据了解,锂电池前驱体材料的加工,耗电量很大,正极材料成本占电池成本的40%以上。根据各种电池的优缺点,目前,贵州有的企业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钠电池,但还没有量产。因元素不同,材料不同,钠电池充电快、成本低等优点,比如钠的价格比锂要便宜许多倍,碳酸钠3000元每吨,而碳酸锂46万元每吨,但钠的能量密度赶不上锂,专家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