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丢失”的阅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2023-06-17周秀军

图书馆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活动

周秀军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88)

阅读是从读物中汲取精华、增进知识、提升修养、丰富人生的行为,它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人类不断思考,使人类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1]。阅读给人类带来的改变,从最初的感官接收逐渐演变成兴趣的培养,进而使行为受到影响与改变,最终升华为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的文化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聊天、短视频、网游等视觉盛宴与娱乐的“饕餮大餐”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传统阅读似乎被一层层剥去外壳,越发显得渺小,导致高校大学生出现阅读“丢失”现象。此外,这与当前高校图书馆推广实践中存在的痛点、痒点、难点有关。为此,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一套可执行性强的完整的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

1 探索“丢失”的阅读现象——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1 阅读内容与质量的“丢失”:不知道阅读什么

大学生经历了初中、高中紧张密集的学习阶段,在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业环境时,往往会为了释放压力而变得慵懒,不再阅读或者盲目阅读。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纸质图书、手机、电脑等多元化阅读方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但是由于缺乏信息辨别与筛选能力,阅读内容正逐渐向娱乐化、快餐化倾斜。这些内容信息量庞大,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形成个人知识体系,达不到深度阅读的目的[2]。

笔者通过十余年的读者阅读追踪发现:深受大学生青睐的书籍除了与专业相关的教辅材料、考证考级等书籍外,就是社会流行小说、武侠小说等文学类书籍,而真正的文学经典、学术经典书籍,大学生阅读甚少。大学生的这种阅读现状存在明显的弊端,其形成的知识容易导致记忆模糊,难以得到沉淀累积。

1.2 阅读目标与兴趣的“丢失”:不知道阅读为了什么

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受家庭、生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潜意识中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主观上有强烈的学习与就业紧迫感,但这些规划往往唯价值论,他们更关注的是以后的就业方向与质量,因而只对提升学历和技能相关的书籍更容易产生兴趣[3]。很少有大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利用闲暇时间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书,放松自我,享受读书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在功利性阅读面前显得渺小,部分大学生甚至认为很多经典读物诸如古诗词等对自己将来找工作没有明显帮助。

1.3 阅读策略与素养的“丢失”:不知道怎么去读,缺乏阅读计划

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未必会认识到其中的阅读价值,因而也无法清晰地明确适宜自己的阅读策略与方法。例如,阅读既要保证横向广度,也要保证纵向深度。经典书籍需要深读,专业书籍需要透读,时尚类书籍需要速读或者选读。阅读具有共通性,相同性格、相同专业、相同环境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相同的阅读话题。阅读也具有很强的个体主观意愿性,单一的书目推荐并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他们参加图书馆举行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4]:要么是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我影响力;要么就是能够通过活动得到对自己发展有价值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很少会通过活动为自己打造系统的阅读计划。

高校作为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向社会角色的重要过渡场所,提高大学生阅读意识、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的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争创“双一流”、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的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推广服务成为最有力的抓手和措施。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集中且系统性强,阅读环境优良,自然成为大学生阅读推广任务的首选之地。近些年,各高校图书馆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通过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利用馆藏资源,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现状分析:痛点、痒点、兴奋点

北京大学王波在于良芝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5]。阅读推广是提高图书借阅率、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的有效方式。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让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深化和升华。

笔者引入营销学领域的痛点、痒点、兴奋点三个概念,用以分析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6]。

2.1 痛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困境、难处

2.1.1 阅读推广队伍参差不齐、来源单一。阅读推广人的职业素养与修养决定着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决定着阅读推广活动的水平、效果。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公布的《2021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7]显示,在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双一流”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呈阶梯分布。这种学校力量的不均直接造成了阅读推广队伍的不平衡。此外,阅读推广队伍来源单一,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未设置阅读推广部门,举行活动时靠临时安排人员完成。由于图书馆馆员职业在社会上乃至学校中被认可度低,这种现象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尤为明显,使馆员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欠缺,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往往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读者参与度不高,效果欠佳。

2.1.2 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有效评估,对活动总结及固化实施不够。阅读推广活动不能以活动规模、参与人数等表面现象来衡量,应配以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改进优化,保障活动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例如,很多高校每年新生入馆教育系列活动中有一项是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全校新生几千余人,馆员以班级为单位带领讲解各个库室功能。在参观过程中,学生真正能听进去的占极少数,大部分都在相互闲聊、玩手机。一天时间下来,馆员身心俱惫,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最后却未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如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否换来了学生的有效参观学习,学生参观后的反馈状况也未进行总结,最终导致每年作为一项任务来重复,大大降低了阅读推广效率。

2.1.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偏少,活动泛而不精,模仿痕迹明显。很多高校追求活动的热烈程度,如仅读书节活动项目能多达十余个甚至更多,且多数流于模仿近期的热门,未予创新。以“真人图书馆”为例,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尝试实施的高校,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鲜悦”。虽然后来相继有高校开展同类型活动,但受真人图书资源的限制,鲜有亮点[8]。

2.2 痒点:探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需求与期待

2.2.1 获取制度与组织的有力保障。2017年6月,国务院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各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决定、办法、条例,用以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更名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社会组织、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实施方面走在了高校图书馆的前面,他们一般呈现出制度规范、组织机构健全、规模宏大、社会反响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社会组织和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建立阅读推广管理办法,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保障阅读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2.2 紧扣形势与政策。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应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或者高校教学改革的动态。例如,现在高校面临的“双一流”建设、“课堂思政”、“四新”教育建设等形势,就要主动使阅读推广工作紧跟高校发展的步伐,随机而动,适时应务。

2.2.3 建立多层次推广协作[9]。在当前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工作不应是图书馆“一肩挑”,要想尽办法寻求协作。第一,高校部门联动。很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团委、教务处、各院系学工办等相关部门联合,由高校主管领导带头参加,形成多部门联动协作,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推波助澜。第二,馆际联动。通过交流协作,激发阅读推广创意。例如,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成立,更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共建、共知、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效果。第三,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协作。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掀起全民阅读热潮。例如,吉林大学图书馆与吉林省京剧团、吉林艺术学院京剧系协作举行“惊鸿一瞥”国粹艺术沙龙系列活动[10]。第四,图书馆与数据商、出版社、书商等合作商协作。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合作商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又能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年面对大学生开展“知网杯”“万方杯”“中科杯”等各种杯赛,以及为了推广阅读资源而举行的主题讲座。

2.2.4 探索阅读推广进课堂。通过组建更为专业化、多元化的阅读推广队伍,走进院系,提高课程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11]。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图书馆践行嵌入式教学培训活动,通过主动了解院系资源、服务需求,在高校各种教学科研活动中嵌入专为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或科研课题量身定制的信息素养能力培训内容,进行精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2.2.5 发挥新媒体优势,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一方面,在智慧图书馆架构的支撑下,通过技术实现对大学生的浏览信息、搜索信息、借阅信息等内容进行追踪,定位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大学生推送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平台推送不同形式的主题鲜明的内容,能够迎合现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浙江大学推出“秒懂图书馆”“专利微讲堂”等系列微课堂内容;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推出微视频系列等。

2.3 兴奋点: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活跃点或取得的成果

2.3.1 宏观层面,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图书馆最热门、最活跃的工作之一[12]。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主题为“阅读推广”或“阅读指导”或“全民阅读”进行高级检索(旨在研究趋势,而非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6年(2006年—2022年),进行检索,借助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到阅读推广研究趋势曲线图(见图1)。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阅读推广的论文发表数量在2012—2013年开始呈飞速上涨趋势,说明阅读推广领域正在吸引大量学者研究、拓展,这样的活跃现象有助于筑牢阅读推广理论基础,激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意与灵感,催生经典实践案例,引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3.2 微观层面,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多点开花”。主题读书会、真人图书馆、讲座、书刊漂流、好书推荐等活动形式层出不穷,创意新颖,成果显著。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八大品牌文化活动,每年吸引读者十余万人次参加;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张小兵馆长团队推出的“非常6+1”“四个一”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业界网红;孙虎声、陈刚等探索阅读工具包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可行性:读者以传统形式借阅工具包并展开阅读、讨论和分享[13];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以时间节点为契机,推出“两季一日”(迎新季、毕业季、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2.3.3 读者正在享用更为舒适的阅读空间[14]。首先,针对读者阅读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新建或者重新改造功能区域,涌现出研讨室、研修室、创客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等不同形式的实体空间。其次,大数据、云计算的介入使网络资源整合再造,构建出智慧空间,实现精准推荐、多维互动。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的Libstar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让技术更先进、资源管理更专业、服务更智能[15]。

3 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的分析与探讨

阅读推广作为高校图书馆中一项活跃度高、创新性强的服务性工作,是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和常规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王波[16]、范并思[17]、王余光[18]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众多高校实践案例,从阅读推广队伍建设、目标确定、活动实施控制、绩效考核等维度入手分析总结,提出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见图2),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止“痛”、抓“痒”、“保持兴奋”。

图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是以读者为中心建立的动态框架结构。通过干预阅读推广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多角度评估与考核,激发阅读推广人的创新思路,不断优化、解决发现的问题,最终形成活动的有效循环。该体系的构建立足于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尝试形成一套普适性的推广体系,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发展、培育品牌项目、形成长效机制提供有力帮助。

3.1 打造过硬的阅读推广队伍,广纳多元化专业人才

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配备专业的推广队伍[19]。阅读推广队伍的不断壮大,是阅读推广工作走向专业化、常态化的有力保障。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队伍不应是泛泛的馆员合集,而应是学习能力出众、知识结构合理、思维灵敏、协作意识突出、执行力强的团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高校内部的学科带头人、专业教授或者社会知名人士、杰出校友等都可作为阅读推广人,可使阅读推广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召唤力。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14年启动“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以来,连续进行了19期;深圳、青岛等城市也相继推出“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这些举措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培育提供了示范、指明了方向。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学科带头人、教师、辅导员、图书馆员、学生5个层面招聘阅读推广人,构建阅读推广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高校图书馆借鉴与思考[20]。此外,建立相应的阅读推广人激励和考核机制也尤为重要,这能够使阅读推广人获取成就感、保持活力,确保阅读推广队伍良性发展。

3.2 精心组织规划,设定目标,线上线下展开宣传

做好充足的前期调研工作,确定阅读推广活动的对象、内容、策略,明确让读者读什么、怎么读。推广对象即读者类型,是面向全校师生读者、某些特定人群,还是面向某个年级、某个院系;推广内容即向读者推广的资源,资源载体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资源的内容是否考虑到读者阅读的个性与共性;推广策略即推广的手段与途径,如讲座、比赛、征文、展览等手段和途径,确定线上推广还是线下推广。设定目标是为后期的绩效考核做好铺垫,推广范围要达到什么幅度,推广内容要达到什么标准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位,并根据目标的设定来确立最佳方案。最后统筹策划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形式进行宣传,尤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有利条件,使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引人入胜,达到言文行远的效果。

3.3 活动现场的实施与控制

明确阅读推广队伍中人或者部门的职责,保障活动的流畅度。确定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监督,根据设定的方案,对现场读者的人数、反应、活跃程度等方面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发现现场的无效环节或冗余环节,作为后期评估的依据。此外,还要注意现场的突发情况处理,如设备、秩序协调等。

3.4 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阅读推广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对预定目标落实情况的考核,影响着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以及影响程度。有效的评估机制应当立足项目的广度、深度、整体性等多角度,不断完善,形成全面、规范而科学的指标体系,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和保障[21]。

笔者列举一种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考核量化评估方法:从阅读推广队伍、推广对象、推广内容、读者反馈以及外界的评价与反馈5个层级出发,充分考量活动的各个环节,细化能够影响推广效果的各种因素,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和分值(见图3),计算得出最终评估分值,通过与设定目标比较,形成考核报告,发现亮点或者不足。

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假设目标分值设定为90分。当考核分值大于等于95分时,说明阅读推广活动非常成功,读者对活动的认可度很高,对参与活动的意愿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继续优化各个环节,并考虑将该活动纳入品牌项目培育;当考核分值处于85分至95分之间,说明活动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应通过继续优化保证该活动的可持续性;当考核分值小于85分时,说明活动进入瓶颈期,读者对活动产生了倦怠,在参与活动时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偷懒”或者“走捷径”,这时读者真正的阅读需求并不能达到有效满足,活动不足以保持持续发展状态,应当重新考虑活动方案。这种量化的评估方法比较直观,能够直接反映出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后期的总结与优化。

3.5 优化不足,固化成果,形成闭环,循环实施

对于阅读推广工作而言,活动的完结并不代表工作的完结,要持续优化改进不足之处,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固化,形成标准化流程,为以后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力参考,使活动实现闭环,并不断滚动向前循环而不是原地重复。固化后的成果形成总结报告,作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涉猎足迹和见证素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增添历史痕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面向读者推出不同主题的阅读报告,突出一年来的重点工作。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推出年度阅读推广报告,增加读者的代入感,营造活跃的阅读氛围,扩大在校内乃至社会的影响力。

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会给阅读推广队伍带来一定压力,它要求阅读推广人要不断创新、改革,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良性循环,使阅读推广工作永葆活力,但这同时也直接体现了阅读推广队伍的价值,彰显阅读推广工作的特色。

图3 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考核赋分项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改变大学生当前的阅读“丢失”现状,就要确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区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使大学生将“丢失”的阅读重新找回,让大学生在活动的熏陶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图书馆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