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3-06-17

关键词:幼儿教师应用型幼儿园

吴 琼

1.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05;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710062)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教育、根基教育,对促进儿童的健康幸福成长,提升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目标,引起全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别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化学前教育体系发展”,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统合在一起,更凸显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视以及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

加强应用型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1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素质幼儿教师培养的源头,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决定性的意义。我国学者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较为关注,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是国控专业,长期以来只有师范类院校开设,已有文献多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杨莉君、曹莉基于社会需求和高校内部结构调整,提出重构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82于贵霞以实践为线索链接人才培养各个要素,构建全程教育实践化人才培养模式。[3]251高闰青结合教育部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进行了高校、地方政府、幼儿园联合协调培养模式实践探索。[4]115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权大幅放开,应用型高校根据市场对应用型幼教人才的需求,纷纷申报设立学前教育专业。随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数量猛增,人才培养同质化、职前职后培养脱节、专业素养偏低、幼师流失严重等问题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令人堪忧。[5]116面对这一现实我国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徐兴林针对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构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6]41高辉、王哲等结合专业认证背景,进行了“双融合、双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7]10回顾已有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前期论证和实践指引价值,但对于新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难免有些简单经验化,无法有效系统借鉴参考。同时已有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也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严密的论证和专业客观依据。

本文受上述研究启发,更加关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有效需求之间的完整现实样态,系统梳理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全面厘清现实中幼儿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着力探索幼儿为本、立德树人、协同创新的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路径,关注学生的内生学习力、实践反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岗位能力,进而保障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良好的终身学习发展能力。

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1.OBE的核心理念与内涵拓展

OBE成果导向的教育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斯派蒂于1981年最早提出的。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成为创新性与实践性兼容并包的完整教育理论体系,是许多发达国家专业教育体系化和教育行为改革的主流理念之一。目前,我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业教育模式重构也都引入OBE作为基本理念,其主要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8]109

OBE核心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三种要素的合成,是对这三种要素内涵不断扩展吸纳、整合的结构化框架。首先,OBE理念吸纳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注重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培养能充分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个体充分发展的人。OBE聚焦学生或学习者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的重构,教学目标锚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师资及教学活动支持学习结果的达成,教学评价对象是学生学习效果,指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其次,OBE在传统重视学习结果理念下不断拓展,其学习结果被斯派蒂定义为“情景中有意义学习的高质量的顶峰成果”,强调学校要根据高质量顶峰成果反向设计课程目标和改进教学活动。最后,OBE接受了美国戴明博士PDCA质量管理理论持续改进的思想要素,以持续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OBE成功运行的关键是形成了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自保障体系三个持续循环的质量闭环。在OBE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自组织机制特征,是一种内隐式自保障机制。学校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是有形的组织机构运行保障机制。

2.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及嬗变

OBE理念给我国转型时期的高等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范式改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任何一种理论都有本身的局限性,任何变革都不可忽视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目前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幼儿园专业教师如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全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并得到法律形式的确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在西方文化、国际教师研究和社会政治环境等复杂多元因素影响下持续变革和演进,在过程中不断对“幼儿教师职能”“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如何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反思追问,伴随着儿童观、教育观及课程观的发展演进而嬗变(详见表1)。[9]33最终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和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变革。

表1 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思想的嬗变

(二)现实依据

为了优化师范专业培养布局,保证教师教育培养的源头质量,我国教育部2017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专业认证标准),2018年1月,全面启动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力是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10]专业认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放在毕业生要求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培养目标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全过程,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专业认证遵循OBE“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构建了横向覆盖、纵向递进的三级分级分类的认知指标体系。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质量建设和持续改进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衡量指标。专业认证旨在推动不同类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式建设,规范和引导各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合理定位、特色发展、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加师范生专业服务幼儿教育的能力。专业认证是一种外部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改革实践的指挥棒,对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路径建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目前颁布的专业认证标准是一个框架性标准,没有具体细则和操作方式,需要各类高校结合自身实践及办学特色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培养定位和标准落实,在专业认证驱动下不断整合资源,全面深化专业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综合改革,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的持续改进和特色发展。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职前专业人才培养层面

1.专业设置权大幅放开,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

2001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完善高校培养教师教育体系的新政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师范生的培养,自此教师教育进入剧烈的变革转型期。随着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开并扩大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权,以及应用型高校看到幼教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需求,纷纷申报设立学前教育专业,进而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数量猛增。截至2020年6月,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各类高校总计916所,其中本科389所(公办高校271所,民办高校118所),专科527所。陕西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高校共37所,其中本科22所(公办高校12所,民办高校10所),专科15所(见表2)。[11]81规模扩大、数量猛增,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令人堪忧。

表2 我国各类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情况统计

2.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国家始终坚持把普及普惠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奋力推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老师”的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好老师”的需求愈加强烈。各类幼儿园表现出不同的师资需求,对有爱心、重实干、有特色的应用型高素质幼儿师资缺口巨大。但现有调研表明,各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差距明显,整体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低。尤其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与质量不能满足师资培养要求、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幼师培养质量滞后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求。[12]

3.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起步晚、创新不足

2015年,针对新时期人才需求与供给关系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我国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开始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工作是重要的、紧迫的、复杂的,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更多集中在顶层设计、改革动力、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中,加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转型发展也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应用型高校缺乏示范专业引领,办学内生动力不足,学生立德树人和实践反思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普遍存在,并通过对已有研究梳理分析发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全过程培养举措研究成果较少,创新不足。

(二)幼儿园职后教师队伍需求层面

1.应用型高素质幼儿教师供给缺口大,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西南大学研究报告预测,学前教育阶段因“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影响,未来5年将新增近600万适龄幼儿,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13]22目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职业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导致师资质量良莠不齐,不仅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育,也严重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园急缺留得住、干得好、高素质的应用型幼儿师资。

2.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需求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脱节

在幼儿园视域里“教学”“课程”,不是高校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分科课程,而是活动、行为、体验,是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其周围的环境互动的过程,它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载体应该是幼儿当下的生活和游戏,应该充满游戏精神。但目前高校的“课程”和“教学”更多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与幼儿园需求不匹配。[14]7

3.幼儿教师对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弱,自身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调研反馈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课时量以艺术技能化培养为导向,甚至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比赛也是说唱弹跳为主,幼儿教师对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弱,自身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说唱弹跳基本功培养,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能读懂儿童、理解儿童,要有儿童的视角,同时在研究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的过程中,自身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从而保障幼儿教师职业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4.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新入职幼师流失率攀升

结合上述原因,幼儿园师资供给缺口大,职前学生培养与职后幼儿园真实需求不匹配,很多幼儿园新教师初入职场会出现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欠缺以及难以适应工作的问题,再加上幼儿教师行业薪酬待遇普遍不高,所以新入职教师选择离职或转行现象严重,调研反馈,近年来幼儿园年轻教师的流失率继续攀升。

三、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关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有效需求之间的完整现实样态,秉持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学前教育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问题为导向,依托陕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高校西安翻译学院及其直属实验园(西安翻译学院附属幼儿园),积极进行“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路径的构建(见图1)。在7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成果导向和持续行动的岗位能力导向,明确学校、幼儿园、学生个人三方紧密结合,构成一个三方为主体协调联动的成长共同体,聚焦幼儿教师岗位胜任核心能力,关注准未来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动态全面性和终身受益性,着力培养高素质、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幼儿教师。

图1 “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本研究感谢奕阳教育研究院的支持和资助。

(一)强化“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三位一体”理念的顶层设计是确立以立德树人、全面一体化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幼师培养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校之初即与实验幼儿园搭建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校-园-生”即学校、幼儿园、学生自身三方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形成协调联动、相互促进的成长共同体,关注学生的内生学习力、实践反思能力、可持续发展岗位能力,保障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

“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全院富有人文关怀又有严格纪律约束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进一步打造本专业“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性德育模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德育活动、幼儿园专家职业素养系列讲座、校内外志愿者服务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为培育学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问题导引,协同创新,打造园校共建创新五维体系

“园校共建五维体系”是通过园校联动,探寻幼儿教育、幼师培养中的真问题,以“园校共建师资体系、园校共建课程体系、驻园式实践教学体系、园校文化展演体系、园校联动特色社团体系”等五个方面为抓手,积极探索解决真问题,前瞻性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是通过园校联合共建,形成双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队伍建设,大大提升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二是通过园校共建课程,在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更关注研究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和自身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推动幼师成为眼里有孩子的终身学习者;三是通过驻园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幼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四年实践不断线,保证培养过程与岗位需求不脱节,持续行动的岗位能力、实践反思能力、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力大大提升;四是通过园校文化真实互动展演,使学生艺术技能与园所文化相融合,彰显幼教的特殊性;五是通过学前专业特设的“博鸽艺术团”为有效载体,助力幼儿园创设儿童社团,通过“大平台,多方向”强化兴趣,激活特长,关注差异,培养和挖掘幼儿教师和儿童的艺术潜力。

“园校共建五维体系”打破了幼儿园只关注幼儿教师及园所自身存在问题的局限,更重视园校组织的内在联动,通过园校联合教研,双主体育人、双师型队伍打造,园校师生共同明确幼儿园综合课程,坚持走课程的科学化、中国化、民族化之路,建构了一种打破科目界限,有机组织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完整、有益经验的新型课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综合课程实践模式和观念体系,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持续改进,质量闭环,重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和质量文化理念,紧扣专业认证中人才培养的“五度”原则(适应度、达成度、支撑度、有效度、满意度),科学构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自保障体系”多元评价主体,切实形成“监督-评价-反馈-修正”持续循环的质量闭环。首先,在学校内部,通过学期初、期中、期末常态化诊断性专项评估,院、校两级教学督导日常随机教学指导,学生教学信息员每月反馈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和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定位的适切度;其次,在学校外部,注重园校协同育人中全过程数据和园所反馈信息的收集,进而更好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幼儿园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胜任力;第三,对于学生个体,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特征,加强学生个体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正向积极心理培育,持续激发学生自我内驱力,发挥学生个体内隐式自组织保障机制。同时持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跟踪调查,全方位了解毕业生本人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情况的反馈,基于实证调查反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本专业特色发展。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

依托“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全面一体化创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统计显示历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率都达到94.5%以上。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奖项100余项,获奖人次近千人。如学生团队凭借《探索成长的世界,给孩子无限可能——基于A索托育项目市场调查》在国家级高水平赛事“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跨界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以及本专业各类型的殊荣。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推动高质量就业的不断提升,如2020届毕业生中19人被新加坡国立幼儿园录取,193人考取事业编制,多数学生实现高水平幼儿园就业,为幼儿园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2)数据来自陕西省第十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园-校-生三途协同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报告。

2.实现“园校共享、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共赢效应

本研究针对幼儿园师资培训资源的“散、窄、浅”和整合机制“缺”等问题,借助本研究项目的理念和落地实施,将研究中生成的大量零散性师资培养资源整合利用,园校共享,如“种子教师驻园、教师跨园走课、师资人力资源开发”等。本研究高校教育学院为其直属幼儿园引入40多万“未来教室”及裸眼3D幼儿实践教育教学设备,共建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室,组织园所与师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园校合作和师生参与积极性,充实了校—园—生培养模式的内容,整体提升了高校师生、园所教师的师资水平和课程质量。同时建构的基于幼儿经验的综合课程,不仅在园所开展实施,还通过跨园走课,以“主题活动”为形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开展,使职前学生确立了“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儿童”的核心主张,促进幼儿教师职前专业化水平。

3.园校联动教研,教科研成果丰硕,双师型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本研究开展以来,园校常态联动教研,成功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签订横向项目1项,获批学前教育相关省级、校级教科研课题近80项,省、校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16项;编写专著、应用型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本专业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30余项,在全省教学竞赛中分别取得二、三等奖好成绩,连续五年在校举办的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五连冠。疫情期间,园校共建《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在线开发课程被全国23个省市的120所院校学生集体或分散选用,惠及校内外学生千余人,获批省级一流金课,示范带动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3)数据来自陕西省第十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园-校-生三途协同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报告。

4.“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模式特色优势突出,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

通过“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和整合拓展,培养的准幼师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关注。如学生受邀参加陕西省妇儿工委“性别平等教育”绘本创作活动;参加长安国际大学城“庆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青春为祖国歌唱》”歌唱活动”;“陕西省2019年大学生开学典礼活动”等。“博鸽艺术团”受邀参加幼儿园和其他高校的专场汇报表演。西安翻译学院幼儿园、西安市第二保育院、陕西省军区幼儿园、吉的堡教育集团、至美教育集团、北京东方蒙特梭利信息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多家幼教单位先后参与到“校-园-生”项目中,通过项目组织内在联动,探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园校组织等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有效提供幼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策略。

(二)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在推进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方面,需要将OBE理念与本土教育文化不断充分融合,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纲领精神在教师教育实践中面向未来持续改进,深化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落地,使专业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更加契合与匹配。结合本研究的实施落地,今后继续遵循三个导向,反思优化“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收集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专业学生三方反馈,厘清“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梳理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菜单式的解决策略内容。

2.能力导向

在“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继续深化“能力导向”设计理念,尤其注意细化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幼儿研究与支持的能力,另一个是教师持续学习规划和发展的能力。在能力导向理念基础上,反向制定具体任务要求和活动设计点,如在“校-园-生”联动活动中设计一个特色活动可以帮助新入职教师解决观察儿童能力提升的问题。

3.评价驱动导向

“立德树人与协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7年研究与实践,在促进和实现学生以德为先全方位一体化发展上成效显著,实现了幼教师资培养与幼儿园需求的有效衔接。但依然有继续进步和深化拓展的空间,今后要不断建立完善的质量闭环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视角,从评价效果倒推此模式对幼师培养效果,以评价驱动幼儿教师培养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幼儿师资,推进我国普及有质量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应用型幼儿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