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城入词,再叙文化

2023-06-17钟滢滢

科学导报 2023年37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宋词杭州

钟滢滢

关键词:宋词;杭州;文化记忆

对于宋词而言,杭州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其盛衰荣枯都有着特别的象征符号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词人不同的情感和心曲。而宋词对杭州而言,则是一种文学形式对一座城市的重建与再现,宋词对杭州的物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维书写,展示了杭州从都市到都城的多重空间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杭州不寻常的城市映像与文化记忆,也能感受到这座南宋都城的真实存在过,以及它所承载的国家命运和词人心态。

一、杭州风光多胜景

杭州历来是江南的重镇,宋室南下更是使得它一跃成为都城,占据了与汴京齐名的地位,其的繁华程度不言而喻。然杭州之胜,还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风景。对于文人来说,比起物质的富足,杭州的山川形胜、人文风光更具魅力。文人墨客徜徉于嘉山秀水之间,流连忘返,在他们的词句中,杭州的秀美风景被反复吟咏赞美。

吴自牧《梦粱录》有载,“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柔美温婉的西湖丽水、澎湃浩荡的钱塘大潮,堪称杭州的两大绝景。北宋初潘阆多写杭州美景,在《酒泉子》其三和其四两首词中,他分别描写了西湖的春秋景色,前词写西湖春色无穷,吴女竞泛兰舟,亭台楼阁仿佛仙境,使人老而无憾;后词写于西湖清秋垂钓,三两渔舟,笛声悠悠,芦花飞扬,白鹭成行。两首词一艳一雅,写尽西湖各色。而钱塘观潮亦不失风味,一如《酒泉曰总相宜)、石孝友《多丽》(晚山青一川)以及张矩、周密、陈允平等词人的“西湖十咏词”……山水之胜已然成为杭州词的一大特色内容,词人们从各自情感体验出发,将杭州风光胜景一一驱遣入词。

二、杭州都市好生活

“上界有天堂,下界有苏杭”(曹勋《进前十事劄子》)、“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潘间《酒泉子》其一),早在北宋时期,杭州的商业经济就已经居于全国之首,其经济上的繁荣,成就了杭州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让宋人们在高居庙堂和退守江湖之间找到了第三种选择,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在词作中书写杭州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试图以此展露杭州“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中,民俗意象成了创作的重要题材。虽说民俗生活场景处处有,但杭州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为杭州的民俗生活增添了不寻常的风味,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宋词里,笔者在此主要论述在宋词在描写游春之风和节庆之俗两大方面上的杭州特色。

“杭人喜遨……俗之喜遨,亦其势然”(陈造《游山后记》),“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周密《武林旧事》),在朝暮晴雨,四时总宜的山水之胜以及市民娱乐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喜游春的习俗在杭州盛行,雅致的文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将遨游美景写入词中。周密的《曲游春》就是这样一首游记之作,其写杭州城游春赏乐的风俗,以优美笔调写尽西湖春意,叫人情不自禁地生出了慕春之心,展现了元宵过后人们于西湖“探春”的热闹情形。另外,张矩的《应长天》十首、陈允平《西湖十咏》、周密《木兰花慢》等也都或多或少着力于此。这些词作不仅是对杭州游春之风的场景纪实,也是对人们追求快活的生活风习和开放自在的性格意象的展现。

纵观宋代君臣百姓同乐的文化活动的盛况,又莫过于节序庆典,尤其元宵。宋代之前,元宵张灯虽渐盛,但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到了宋代,元宵活动已不分阶层、不分城市,甚至衍生出了“灯市”一说。而杭州“灯市”期间昼夜箫鼓不绝、歌舞不止的情形,更是为宋代其他城市所罕见的,如赵长卿《宝鼎现·上元》层层书写了杭州于“元宵三五”夜全城欢庆的盛大场面与狂欢氛围,杭州元宵张灯宴游之盛,于此可见一斑。而这种狂欢的背后实际是杭州人文精神的外化,宋词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屏障在节气礼俗中被冲破,无拘无束地“次第追随”“恣欢笑”(赵长卿《宝鼎现·上元》),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宋词在杭州风俗影响下的世俗化、包容化。

三、宋词叙事念双城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林升《过临安邸》)杭州繁荣美好的都市景象招徕了大量文人的喜爱与书写,但也有人怀念过往北宋繁华之时,由此产生对前都城的追思,更有甚者认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杭州不过是一时之地,却消磨了人们收复失地的意志。因此将杭州与汴京加以对照并不少见。

自幼生活于汴京、后逃亡南下的李清照就是其中代表。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对比了两城的元夕,词人面对杭州熱闹灯节却无心游赏、谢绝友人邀约,在他人欢声中想起了自己在汴京所度过的元宵佳节,结篇处“风鬟霜鬓”的憔悴的嫠妇与当年“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的天真少女竟为一人,这既是词人个人遭际的不幸,也是国家命运的动荡变幻和山倾海覆地般变化的反映。李清照或许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表达心绪,那身在官场的向子諲更多的则是借双城对比抒发家国之恨,如《鹧鸪天》一词中,向子諲回想起汴京上元灯节时,火树银花、万民嬉游,而眼下却是“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自己衰老愁苦、独对寒灯的情形,亲身游历的似锦繁华随风而逝,曾经的万里江山也化为记忆印痕了,沉痛之情流淌其中。

城市是静态的风景,也是流动的文化,国运的兴衰也使得身处杭州或被迫离去的文人们产生物是人非之感,在杭州的今昔对比中抒发心曲。如张矩在《摸鱼儿·重过西湖》中对比自己两次游览西湖的情景,“春风共载斜阳岸”与“风雨闭宵馆”的鲜明对比寄寓了词人人事皆非的感慨。

杭州,作为宋代最后一座都城,往前人们可追思北方的汴京,往后却无他城可忆。先是从北望不见再到北忆不见,汴京逐渐消失于人们视野,宋代灭亡后,宋人将故国哀思依附于杭州城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也开始望不见、忆不见了,杭州的城市映像从现实到虚拟,透过宋词折射到历史中,便是当初繁华的两宋逐渐虚化为记忆中的一段印痕、词史上的零碎文字。

杭州词将语言文字与城市结合起来,积淀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文人们将杭州写入宋词,以生动通俗化的描写、市井生活化的题材,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鲜活的生态风貌和深厚的文化记忆,当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不容小觑。宋词是文学语言的艺术,都市更是凝固的语言。透过宋词,我们看到了时人沉醉于杭州的风光胜景中,看到在杭州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双重作用上,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生活百态,更看到了宋代历史的迁徙以及其所折射出来的时代巨变。

参考文献:

[1]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唐圭璋,2009

[2]杨庆存,李欣玮.论宋词中的都市风采与人文精神[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5):41-47.

[3]张文利.宋词中的双城叙事[J].文学评论,2009(01):49-54.

[4]沈松勤.宋词中的“西湖意象”及其文化蕴涵[J].文学遗产,2013(05):66-76.

[5]袁瑾.民俗视野中的宋词创作[J].兰州学刊,2009(09):181-184.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宋词杭州
杭州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宋词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杭州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