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好吃的是包装

2023-06-17魏晞

杂文选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速食初雪拉面

魏晞

最近频频上热搜的速食酸辣粉,单一品牌的销量已经超过五百万单。搭配上明星的八卦,这碗酸辣粉吃起来更有味。潮流卷起一波又一波,各路美食轮番占据热门榜单。食物要给食客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才有机会火出圈。

螺蛳粉长期在某些平台统计的独居囤货速食榜单里排名第一,网友们形容这种“臭到报警”“香到舔盘”的食物时,最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是“上头”。要知道,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中能上头的人或事,实在不多了。

同一种食物,带着不同标签,境遇便会大不相同。燕窝做成月饼馅,那是“豪气”。五仁月饼则是“奇葩”。咸蛋黄塞进月饼里,食客不禁想找找,蛋白去哪了?

人类赋予食物的信息早已超过味道本身。爱看韩剧的女孩,习惯在初雪的那天,吃炸鸡配啤酒。东北人却喜欢在初雪时,吃上一回铁锅炖大鹅。这是刻在基因里的美食传统。吃的只是一只鸡、一只鹅吗?不,吃的是初雪的记忆。

拉面的爆火也离不开人为贴上的文化标签。在《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这本书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拉面馆开满日本大街小巷。日本还制作了与拉面相关的漫画、电玩、美食指南,甚至还有以拉面为主题的电影,让出生在日本的“新人类”,从小浸润在拉面的美食世界里。

这导致的结果是,20世纪80年代,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情愿开一天汽车,去吃一碗电视节目或杂志推荐的拉面,并视之为潮流。

当时一位写了整版拉面报道的记者感慨,“人们只要听到什么东西正在流行,就会越来越觉得这东西真的流行,最后不假思索地想试试这种东西。”

这些文化产品把日本拉面推向国际舞台,连美国人也对这种异域美食趋之若鹜。看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美国年轻人,懂得吃拉面时要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越大声越时尚,越能贴近日本文化。

可别小看这一口,你今天晚上吃的什么,能反映出你的个性、品位和生活状态。爱吃软糖的美国前总统里根也说:“看一个人吃果冻糖的样子,大概可以知道他是怎样个性的人——是只挑一种颜色的果冻糖,还是一次抓一把……”

生活状态变化了,摄入的食物也会随之改变。许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给食物赋予个性,再在万千个性里挑选最能彰显自己的一种。

速食曾经是直播间里卖得最好的产品之一。曾有平台统计,直播间里下单的速食,71%寄往办公室。对于天天加班的打工人来说,便捷又便宜的速食,是快速解决一顿饭的选择,也是打工人身份的标配。

有时候,许多年轻人也会在家里做饭。不少朋友咨询我,“广东的老火靓汤该怎么做?”他们说,平常上班没时间,好不容易能待在家里,想给自己的嘴放个假,不再塞入太多速食产品。

速食代表着劳碌命,煲汤则是对一种悠闲生活的想象。一碗面、一口汤,象征的生活状态全然不同。

18世纪,英国鼓励工人购买茶叶时,就会赞美那些爱喝茶的工人,具有节制、理性、冷静的个性。与之对立的是酒,代表着放纵、不清醒。當时英国各地兴起大规模的禁酒活动,工人们的饮品迅速从喝酒改为喝茶。

酒与茶的文化标签影响至今:每天工作前,我习惯冲上一杯茶,醒醒神。“清醒”“节制”依然是茶的代名词。如果在当下的直播平台售卖茶,主播可能会冲着屏幕喊:姐妹们,禁欲性饮品,不能错过,上链接!

当下年轻人的饮食,在放纵和节制之间来回跳动。刚刚吃了一周鸡胸肉,两顿高热量的炸鸡就让一周的健身努力付诸东流;胡吃海喝几顿,又得再吃一段时间的沙拉缓一缓,以免上秤时,体重会“爆表”。

有时真想撕去美食的文化包装,只论食物本身的咸淡,馋什么就吃什么吧。

【原载《中国青年报》】

插图 / 套娃式包装 / 徐 骏

猜你喜欢

速食初雪拉面
作品:初雪之二
初雪梅:朝深处学、往高处站、向远处行
“谷益生”聚五谷 速食餐味道鲜
『秦岭初雪』
闪电是速食米粉
反智的速食阅读
神奇的拉面
初雪
脱色速食海带丝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