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探索与实践

2023-06-17潘世华李家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高职

潘世华 李家豪

[摘           要]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企业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的IT类专业群,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群开设课程多而杂,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元素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以高职 IT类专业群为例,探讨并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模型。本范式围绕思政元素和能力目标两大要素进行分析设计,首先提出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其次构建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的高职 IT类专业群思政课程体系框架。最后通过该体系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IT类;范式研究;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061-04

宁波城市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为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出了创新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了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研究核心教学团队与党建样板支部“双骖并驱”“党建+专业”同向同行同频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构架,实践“创标杆建体系”,推进专业群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进阶的建设路径,探索形成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双骖并进、创标杆建体系”的建设范式。

一、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与研究现状

2016年以来,我国各高校不同程度都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特色化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不多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大部分都进行某个点的思政路径或建设方向研究,而围绕特色专业群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研究并不多。如何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耳、出目、全面”是当前高校推进育人模式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缺乏准确性、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有效性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缺乏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深的问题,部分教师课程思政素材选用不严谨,存在素材准确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也存在使用素材不当引起负面影响的风险[1]。

(三)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度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性缺乏

目前部分高校虽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但协同度较低,缺乏专业(群)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实施策略,落地的实效性不强。同时,教師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各自为政,缺乏系统完整性。部分教师只注重课程知识及专业技能本身,对课程思政及其在专业中的育人作用和意义还认识不充分,实施有偏差。

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提炼,使其与思想政治课程相融合,最终形成“大思政”效应。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多是按专业分板块进行课程开发与设置, 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着脱节问题。 例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发现课程思政教学并没有将“真、善、美”这些学生成长中需要具备的品德体现出来。这是因为高校的课程内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德育内容,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而对于这些知识学习后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政治素质却没有体现出来。

(四)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决定了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理解不够深刻,认为开展课程思政只是将思政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部分教师还存在思政与专业课不分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灌输专业课知识,忽视了思政课教学。另外也有一些高校教师认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是完全不同的两门课。更有甚者认为思政课程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对思政课程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因此,如何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高校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总之,只有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思政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规划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做到“三全育人”。 从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出发,建立高职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2]。

(一)建设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中,首先明确高职 IT类专业群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技术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其次应明确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的总体目标内容如下。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素养的统一。

2.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3.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功能。

4.完善专业群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落实“三教”改革要求。

(二)思政建设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于 IT行业,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好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通过挖掘相关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构建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精神培育规律。在思政元素渗透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人标准导向,体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素养培育;通过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

(三)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群内各主体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群体为目标,通过思政教育实现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各职业院校可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结合 IT类专业群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三、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探索与实践

根据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设计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政元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框架。 首先,该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模块。在显性模块中,根据不同的思政元素设计不同的职业教育相关内容。在隐性模块中,根据职业院校 IT专业群的特点及行业文化背景设计具有思政元素的培养内容。其次,该体系遵循思政教育理论,突出知识能力目标。再次,该体系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各个思政元素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该框架体现了课程体系中思政元素和知识能力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为培养有理想、勇作为、敢担当的高素质IT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形成一个包括课程思政建设顶层架构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内的高职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双骖并进、创标杆建体系”的建设范式,研究解决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实施问题的途径。高职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探索与实践流程如下图1所示。

(一)专业群核心教学团队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专业群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由专业主任,有省级及以上荣誉、教改项目和课程的教师组成,申报建设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形成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内驱机制和联动育人机制,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

同时,思政教师指导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进行思政课堂的建设,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以及敢于拼搏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构建专业课教师为核心的复合型育人共同体[4]。

为构建育人组织体系,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完善机制。三是强化实践。四是注重实效。课程思政理念是指高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之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培养全过程中。而建立健全的育人组织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育人组织建设能够使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坚实基础支撑。其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育人组织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主导作用。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学生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确保育人目的达到。

(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引领“四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实践形式研究

构建“专业+支部+教师”三位一体的协同推进组织体系,将党建工作与专业活动有机融合,发挥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协同育人作用。开展“四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活动:一是以“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小组教育创新活动。二是邀请教学技能国赛获奖和国家级课程负责教师参与“思政与技术”研讨交流活动。三是课程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交流进修以及培训。四是结合校、市两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开展磨课活动。各支部每位教师均承建一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内容实起来,形式活起来”。

(三)建分层级呈现的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促进专业思政进阶的研究

一是点面结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群。依托高水平建设专业群优势,以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团队为引领,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分级建成省级、校级、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达成专业群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全覆盖。二是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的专业群共享思政教学素材库。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列出五个课程思政方向,由支部组成若干个课程思政建设分队,查找、归纳、整理各方向的思政素材,提炼加工形成以文字、照片、动画、音像等呈现形式的各个思政点的素材资源。

(四)培养“未来工匠”,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实效的探索

课程思政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在培养学生成才成长上。专业群打造培养“未来工匠”品牌建设,探索工匠精神传承教育模式,组织“精英班”,实践教师“工作室”导师制和“党员先锋工作室”相结合,夯实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专业课教师与学工线的沟通渠道畅通,进行“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未来工匠说”等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打造培养“E港未来工匠”品牌,探索工匠精神传承教育。“精英班”“教师工作室”导师制和专业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夯实专业核心素养;开展“E港信息节”学生参加各级学科技能、創新创业竞赛,进行“E港领航课堂”“E港工匠说”等系列活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品质落实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现场教学”,第三课堂巩固课程思政实效。

(五)深化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创新型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的专业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来源的新选择,还有助于学生适应专业环境、学以致用;对于各类行业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机会。通过在课堂上植入更多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基础和重点的思政元素,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注入专业课程之中,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载体,发挥其育人功能。一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特点与特征、发展历程和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三是以培养“大国工匠”为核心,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人生道理。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行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力量,挖掘思政元素中符合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和特点的思政元素。五是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工作机制。六是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研讨会制度、交流会议制度、项目合作制度等形式,推动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联合培养活动、制定联合招生办法等内容[5]。

此外,要在专业教学中,把思政元素融入各课程之中,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均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本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把思政教育内容融合到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职业基本技能、道德规范等方面;把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到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与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好课的载体并精心设计好课件和教案。在教学计划设计中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好每一周的教学时间,同时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授课内容。为了使思政元素更多地融入专业课堂中、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或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或者启发的问题。

四、成效

(一)支部建设和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党建引领课程思政

创新形成支部党建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范式,“四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切实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保障服务、组织协调的作用,找准了切入点,形成“党建+专业”同向同行同频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该模式强化了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其与专业的协同育人作用,也因“榜样引领”消除了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充分、实施有偏差的现象。

(二)建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促进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进阶

为了更好地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将所选课程全部纳入了学院思政课程建设体系,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案例或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了课程思政专题网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创新理论”和“职业精神培养及典型人物事迹学习宣传”三大板块。

资源库采用最新技术,保证资源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工作室,让专业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建设。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背景,以“专业课核心课程思政案例或项目+思政相关专题教育+思政教育实践+专业知识学习拓展(含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案例或项目+思政相关专题教育+思政教育实践”的专业教学模式。

(三)教学实践应用案例

在IT类课程中,针对知识能力目标进行思政元素的设计。 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理论后,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课程设置的知识目标,就如何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实践提出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利用案例法、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等来设计课程内容,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案例。”等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并要求其完成此项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等内容。

案例1: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得出本课程知识点多且杂,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甚至是不理解。

案例2: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调查,发现该专业课程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与企业相关的业务或技术知识的教学。

因此,可将课程中需要思考、研究、实践的内容以任务形式融入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提升自己所教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水平。

五、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职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范式是基于思政元素和能力目标分析设计的实现路径,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我们可以发现该范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后续研究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对高职 IT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范式进行优化,促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群的进一步建设,从而达到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支立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隐性思政教育的路径[J].学园,2022,15(28):7-9.

[2]刘婧莉,叶红卫.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成才,2022(18):62-64.

[3]曾昭平,付剑锋,郑亮,等.计算机组成原理課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6):84-87.

[4]邱立国.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如何“化危为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2):46-49.

[5]刘建涛,赵雪,史玲燕.课程思政的三重理论逻辑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1):54-57.

[6]杨晓芬.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2(4):105-106.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