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高危人群的调查分析∗

2023-06-16孙明祎杨鸫祥李大鹏管慧静王淑静穆东升闫海慧

西部中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羌活香囊吴茱萸

汲 泓,孙明祎,杜 丹,杨鸫祥,吕 静,王 辰,李大鹏,管慧静,王淑静,穆东升,高 翱,邵 妍,闫海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药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许多极具特色的防治疫病的方法,香囊疗法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具有辛香走窜性质的中药按照一定比例配伍放置于香囊中随身佩戴,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将佩戴辟瘟香囊对新冠疫情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4日至4月23 日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及沈阳市内有疑似/确诊新冠感染病例的社区人员。所有受试者均为自愿加入,共纳入研究者1500 例,其中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援助湖北武汉、襄阳及大连的一线工作人员37例。

1.2 纳入标准纳入:1)医院在职医务人员或有疑似/确诊新冠感染病例的社区人员;2)能配合完成3轮问卷调查者;3)佩戴辟瘟香囊且须远离3岁以下儿童及孕妇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1)有严重慢性疾病者;2)不能配合数据采集的受试者;3)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受试者;4)妊娠期妇女;5)对辟瘟香囊中药物有明确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人员;6)对刺激性气味有明显反应的过敏性鼻炎者。

1.4 剔除标准剔除:1)受试者不能佩戴辟瘟香囊满3 周者;2)拒绝配合调查者;3)辟瘟香囊每日佩戴时间少于4 h,连续超过3日者。

1.5 研究方法

1.5.1 香囊制备及药物用量 香囊中所填充药物方出自《理瀹骈文》,取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各等分,共研细末。药物饮片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局提供,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打粉加工,每个香囊装入药物15 g。

1.5.2 干预措施 研究对象须佩戴辟瘟香囊3周,戴于胸前或贴身佩戴,每日不少于8 h,并按时间节点(0、1、2、3 周)填写调查问卷。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若佩戴过程中因药物味道刺激不能耐受,可适当减少佩戴时间,原则上每日不少于4 h。

1.5.3 资料整理 课题组组织院内专家,基于湖北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资料,结合辽宁当地气候及体质辨识,制定调查问卷所需收集的相关内容,记录的不适症状包括乏力、懒言、咳嗽、食欲不振、便溏等,每项症状计1 分。受试者配合于佩戴香囊第0、1、2、3周4个时间点利用“问卷星”APP填写电子问卷,记录佩戴香囊前后症状积分及纳入人群是否发生新冠病毒感染。问卷完成后第3、6 个月,课题组人员再次随访受试者是否发生新冠病毒感染。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模型进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项目共纳入受试者1500 例,实施过程中脱落及剔除280 例,实际完成1220例。其中男251 例(20.6%),女969 例(79.4%);年龄11~83 岁;医院医护人员810 例(66.4%);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者81例;与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50 例、佩戴香囊前有感冒病史且口服用药者45例。

2.2 不适症状计分1220 例受试者中,佩戴香囊前(第0周)有不适症状者共244例,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乏力、懒言、咳嗽等,平均症状计分为(1.664±0.749)分;佩戴香囊后症状计分情况见表1。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模型,其球形度W值为0.200<0.75,见表2。因此最终应该以GG校正结果为准,校正后(P=0.000<0.05),提示佩戴香囊前后受试者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意义,见表3。但由图1可见,受试者佩戴香囊后第1周及第2 周症状改善更为显著,提示症状改善情况可能并不与佩戴时间的明显延长成正相关。

图1 症状计分折线图

表1 1220例研究对象佩戴香囊后不适症状计分比较

表2 球形度检验

表3 组内受试者佩戴香囊前后不适症状情况比较

2.3 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截止2020 年5 月31号,1220名受试者均未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电话随访受试者出组后3、6个月也均未发生新冠病毒感染。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导致急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普遍流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发烧、头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1]。本病属中医“疫”病范畴,疫与疠相通,故又可称为“疠气”。《瘟疫论》中指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2]

佩戴香囊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是中医的“衣冠疗法”,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作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海经•西山经》提到:“有草焉,名曰熏草,而方茎,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载太乙流金散、虎头杀鬼丸等“辟温(瘟)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所记太乙流金方等疫情应急之方及其用法,《圣济总录》中的流金散方和雄黄丸方等,皆在历代疫病发生期间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所用辟瘟香囊出自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书中记载:“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佩于胸前。”[2]《本草正》中记载:柴胡,其性凉,其性散,味微苦,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为和解要剂[3]。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入手太阳小肠经,并可发表邪。大黄,苦寒,主下瘀血,寒热,留饮,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4-5];其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细辛,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太阳之经。吴茱萸,味极辛香之品,主温中,逐风邪,开腠理;能上至巅顶,下达肝肾,荡阴霾而伸阳气。方中六药分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以调畅人体气机之升降出入。其中羌活、柴胡、吴茱萸主升,大黄、苍术、细辛主降;羌活、大黄、柴胡主表,吴茱萸、苍术、细辛主里,六药配合,则湿、寒、热、瘀可散,以达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目的[6-7]。

李勇等[8]观察古方制香囊对预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流行性感冒的作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罹患流感人数及流感患者病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满意。金阳等[9]将反复易患感冒的患者进行中医特色体质辨识,辨证为肺脾气虚者作为入组病例,中药防感香囊组临床总有效率90%。李立等[10]研究表明,中药防感香囊对流行性感冒症状及发病有潜在的预防作用。

完成本项目的1220 例受试者中,佩戴香囊前(第0周)有不适症状者共244例,不适症状主要包括乏力、懒言、咳嗽等。针对244 名受试者建立有效数据集,佩戴香囊前后症状计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校正后(P=0.000<0.05),提示佩戴香囊前后受试者不适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受试者佩戴香囊后第1周及第2周症状改善更为显著,提示症状改善情况可能并不与佩戴时间的明显延长成正相关。

本项目的实施时期正是全国人民众志诚城抗“疫”的攻坚阶段,在试验设计上未设立对照组;而且在与新冠病毒的不断斗争中,我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同时,也发现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如全民佩戴口罩、注重手卫生消毒、针对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所做的隔离防护等都为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对于本研究所用香囊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及大样本的临床真实数据作为支撑。

猜你喜欢

羌活香囊吴茱萸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TREASURE TRAIL
羌活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仲夏巧手做香囊
羌独二活分治上下寒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