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装备补短板应该“缺什么补什么”

2023-06-16仲山农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种地大省短板

仲山农

过去1个县夏收夏种要半个月,现在只要三五天;过去1亩地要用五六个工,现在100亩才用1个工。农民种地不费事、不费劲,收入比原来还高,这都是农业机械化的功劳。

我国有14亿多人,每天需要消费70万吨口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23.1万吨肉,相当于很多小国家一年的总量。但是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农村青壮年大量转移进城,“十三五”期间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就减少了3800多万。怎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主要得靠农业机械化。有了农业机械化的强力支撑,粮食安全才有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把更多的小农户从细碎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到城里打工。近些年,农民外出务工数量达到2.9亿人左右,没有大量机器替代人力,億万农民“离土又离乡”是不可想象的。

农业机械化的本质是工业武装农业。过去,我们农机需求是建立在小农生产基础上的,现在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主导的阶段。农机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加全链条的需求,从非刚性需求转变为必须有、必须好的需求。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和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在整机装备、重要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需要我们找准研发制造的方向,从作物、产业、区域上着力加大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力度。

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是农机化全产业链中的两个关键链条。农机装备补短板要在这两头发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整合资源精准有效投向短板机具研发,又要发挥好政府作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更好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促进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推广部门、应用主体紧密衔接,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搞好研发制造,加快短板机具产业化进程。农机制造大省和使用大省要主动对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补短板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又要根据中长期任务确定年度目标,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新突破。

猜你喜欢

种地大省短板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