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在藏乡山寨间的璀璨花朵

2023-06-16温美华

贡嘎山 2023年2期
关键词:纳西米酒吉祥

温美华

朝阳散落山涧,四野有了暖意,峡谷中的定曲河水碧波荡漾。落光了树叶的柳树、核桃树枝虬曲挺拔。童山濯濯,一畦畦田地横呈在河畔。田地边空旷的山坡上,几处断垣残壁孤立地耸峙,枯黄野草在风中摇曳,经久的沟渠里流水潺潺,村庄炊烟袅袅,沉睡一夜的寨子慢慢醒来。山水画面般的纳西山寨古老中透出静谧。这里,纳西曾经雄霸四方,金戈铁马的场景已经远去,百年城墙早已倾圮,却还在风雨中年复一年述说沧桑。

史书记载,天顺六年(1462年),云南丽江木氏向北扩张势力,开始向康南用兵,至明末,其势力范围达中甸、木里、巴塘、得荣、理塘、康定及西藏昌都以南地区。木氏并迁移大批纳西人民到上述地区戍守,此后这些纳西人大都融合于藏族中。

很早便仰慕纳西文化,正好单位上有纳西族同事,农历十月下旬,同事纷纷向单位告了假,回家宰杀年猪,酿制米酒,置办年货,并一再邀请我们到白松乡下过纳西新年。

白松,当地话意指“三兄弟”。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当地老年人还有更意味深长的解释,大都与木氏兴兵至此、开疆扩土相关。

在康南一隅之得荣,纳西族聚居在白松镇下辖的白松、门扎、日麦三村。因年代久远,文化融合,得荣的纳西人在语言和服饰上与周边村落相差无几。他们自称“降”,其他村寨也一直沿用这一称谓。

农历十一月初一是纳西新年。

内心早已被好奇心驱动,如约前往。汽车在陡峭的峡谷中穿行一个多小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延绵在定曲河谷的一大片平坦农田展现在眼前,阡陌纵横,沟壑分明。沟渠里清澈的溪水汩汩作响,欢畅地布满在田间。冬小麦和早稻刚刚破土而出,娇柔地探出头来,不畏霜寒,像是要感受一番冬日的凛冽。白色房屋依山傍水,集中建在田地边的半山坡。灵动的纳西村莊赫然显现在眼前。

因为事先有约,同事早已在村庄外的公路边等候我们。走过一段狭长的小巷后,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手拿哈达在门口迎接,村子里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过年的气氛弥漫在寨子里。同事和他的亲朋好友簇拥着我们步入客厅,香味立即扑鼻而来。餐桌上摆满的米酒、香猪肉、红米饭、猪羊血肠和本地山珍菜肴映入眼帘。待一一寒暄落座后,同事给我们斟满用当地红稻自酿的米酒,主人礼数周全,开始依次给客人敬酒。令众人耳目一新的是,白松纳西年的手抓红米饭,多少有点貌似印度吃法。热气腾腾的红稻米饭盛在盘中,一边摆放着煮熟后切成小块儿的土猪肉,省却了刀、叉、筷,就这么直接用手抓来吃!略有糙味的红米饭,经由肥瘦相间的土猪肉浸润,在手中捏成团,指间很快溢出丝丝香气,特别爽口。

大快朵颐后,主人向我们娓娓道出白松纳西新年的由来。

资料记载和主人介绍的大体一致。得荣的纳西族是丽江木氏土司向西征战扩张后自云南丽江、鹤庆等地迁入,战时为戎,平时从事农耕。代代繁衍生息,世居得荣白松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并和周边藏族居民和谐共处,相互尊重,互通有无。因久居高原,整村至今仍保存着纳西属性,但民族融合又使得当地的风俗,异于丽江等地而别具特色。

与其他民族相同,白松纳西人也把过年当成大事。

白松三村的纳西人,要在新年前的三四天之内,就开始张罗年庆。三个村中要提前选出十二名精明强悍的年轻小伙组成“都吉如”(一种年庆时的临时组织),他们只需要承担两个任务:负责上山砍伐祭祀用的吉祥树,专事节日期间集体活动时的治安和杂务。年庆活动结束,“都吉如”自行解散。

当地纳西人善良淳朴,礼敬自然。过年,祭祀礼是重头戏。首先要由“都吉如”准备好祭祀用的三棵吉祥树。吉祥树颇有讲究,一棵柏树、一棵青杠树、一棵松树,分别称为“米”“达”“速”,象征天、地、山三神。

过年有特别的仪式感。

“都吉如”从大山里将三棵象征诸神的吉祥树砍伐回村时,可谓万人空巷。村中男女老少都要赶到村口,焚香迎接吉祥树。口诵平安经文,山呼诸神尊称,以示虔敬。这些仪式隆重简洁,稍一会儿,吉祥树就要安放在村里洁净处,供过年期间举行祭天活动时使用。

时间很快就到了农历十月三十日。这一天是纳西人的除夕,也意味着漫长的一年就将成为过去,转瞬便要拉开新年帷幕,跨入新年门槛,年味陡然增加。

除夕,注定是村中的不眠之夜。欢笑声不断从屋内传来,亲人们围在火塘边拉家常,摆谈一年收获和往事,一边展望来年。零点入夜交年时,年轻人开始起身,打着手电筒走出门外去抢“头水”(又称金水)。深夜,村庄空旷,星光稀疏,凛冽的寒风中一盏盏电筒光在游动,与星空相映成趣。大伙快步走到河边、沟渠旁用随身所带的桶盛满“头水”背回家。“头水”,顾名思义,是新年里从山间溪谷最先流淌出来的水。村里人抢得第一桶水,寓意人勤春早,家和万事兴,来年好运连连。

抢过“头水”后,开始别样的请客。赶在东方尚未显出鱼肚白,鸡鸣犬叫,过年才算正式开始。村中人家又开始忙碌、张罗。早在年前约定好,每两户人家之间进行“保保”(意为请客)。“保保”挺有讲究,一般在亲戚或世交友好的两家人中进行,一户当东家,一户做客。食物几乎全部是当地自产的米酒、肉类和红米饭,奇特之处竟然是年夜饭要赶在天亮之前吃完,还要由东家将客方送回家中。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依传统只能说纳西话。这是让平素里惯用当地方言交流的人们,时刻记住先祖的一种方式。村里人用本族语互致问候,互道安康。长者讲述纳西先辈作战时英勇顽强、荡气回肠以及和平年代缠绵悱恻、婉转动听的故事。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戴上各种饰品,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大年初二,在村组间轮流请客,比除夕夜间还要热闹。

浓浓的年味当中转眼便迎来了年初五。这天为祭天日,村民们都要到祭天场,并把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上等食物,摆放在事先从大山中砍伐象征神圣的三棵吉祥树前,奉献三神。这时,由东巴的后代宰杀一只雄鸡,然后把鸡肝、鸡脾、鸡心分别系挂在吉祥树丫上,念诵祭词。僧人念经祈祷,祭祀上苍,感恩其所赐的恩惠。这些仪式甫一结束,众人瞅准时机,群起抢摘神树枝条视作吉祥。人人手持一束香,点燃后磕头祈福。

在当地纳西年俗中,最热闹有趣的还要数初五这天的分年猪肉了。“都吉如”早已忙得不亦乐乎,把先前准备好的年猪肉,依照户数悉数分割成块,细心编上记号交给东巴后代保管。时辰一到,东巴后代站在坝子中央,显得庄重又神秘。他提着世代相传的精致小口袋,里面装着的是与猪肉对应记号的小纸团。一声令下,每户派出一人,像抓阄一样依次从口袋里抽出一个纸团,报出号数。再到“都吉如”处去对号领取猪肉。抽纸团时,所有人屏声静气,整个坝子顿时鸦雀无声,人们的心情既紧张忐忑,又充满幻想。在纳西人看来,猪肉“部位”分“优劣”,所领取不同“部位”的猪肉,预示当年家庭年景的兆头。都期望自家领到的是猪耳朵,寓意大吉大利;退而求其次,领到猪头部位,也预示会交好运;要是领到颈子以下,就属平平淡淡,谈不上“好坏”。若是领到猪脚,则认为一年忙到头,一无所获。纳西人眼里,这还算不了是下下签,他们最不愿意的是领到猪尾巴,依习俗,意味着这年的光景将不堪设想。

这些都是过去沿袭下来的一种古老习俗。现在仅把这个仪式作为传统文化延递罢了,多了一些娱乐和营造节日气氛的活动,而不再有心理顾虑。

听完主人的介绍,米酒劲涌起,置身在满屋飘香的氛围中,憧憬着那一幕幕别样的场景。客厅里已有人拉响声调悠扬的弦胡,青年男女围成圈跳起欢快的锅庄舞。美食、美酒、动听的故事令客人意犹未尽,起身随村民翩翩起舞。

年庆就在相互宴请,载歌载舞中,一直到大年十五。

猜你喜欢

纳西米酒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八宝米酒过三八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万年吉祥
白露米酒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