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栏目的教学定位和策略解构
2023-06-16薛荣芳
薛荣芳
教材基于单元视角,设置了读写一体化的整体教学结构,其中习作单元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纵观教材中的习作单元,编者设置了基本的栏目和结构层次,以两篇精读课文带动两篇习作例文,同时设置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读写转化的过渡栏目,最后是单元习作,形成了由读到写的有效转化、进阶与发展。那习作单元中每一个栏目究竟有着怎样的定位?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推进教学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
一、榜样载体:紧扣“精读课文”,彰显名家名篇示范效能
入选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不仅有着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更展现出悠远的意境,同时也与本单元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教师需要将精读课文视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范本,从而凸显精读文本“载体”和“范例”的教学效能。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典型的习作单元,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因此,教学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的。比如,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主要描写了哪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又是怎样体现这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的。在教學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尝试从生物、事物、人等三个不同的维度展开探究,从而感受作者以此来印证中心意思的整体构思,以对应课文的中心句“万事万物”所涉及的范畴,并着力思考这三种维度的顺序是否可以进行调整,以此让学生穿越表面内容的樊篱,直抵作者内在的表达思维,从而真正意识到:第一层面所有生物的成长,都显而易见。而第二层面事物的长大,则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放在其次。最后,第三层面设置为“人”的生长,是对主题的一次升华,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文本表达的内在主题,可谓一举两得。其中,第2自然段中着力描写的诸多生物,就是要避免单个事物的罗列,教师可以借助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一系列事物进行类别的划分重组,更好地引领学生展开深入探究,明晰作者借助时间之短展现生长速度之快,以凸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表达中心。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拓展原文《夏天》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尝试将从教材课文中所掌握的方法迁移到拓展内容的学习中,实现了由此及彼、由课内转向课外的方法迁移。由此则不难看出,教师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视为绝佳的范例,引领学生感知与洞察其中所蕴藏的写作策略,并通过积极拓展、巧妙迁移等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本单元语文核心内容的吸收,为推动学生内在认知素养的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尝试:聚焦“交流平台”,迁移习得方法实践运用
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语文教学已经逐步从传统教学渗透和传授知识信息层面转向了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和内化。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而言,知识信息的积累,无法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发展,因此教材在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之间设置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栏目,为学生创设了自我反思的路径和契机。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编者所设置的“交流平台”则侧重引导学生以整体的视角,回顾两篇精读课文,紧扣中心意思来写所呈现出来的共性特点以及不同之处,教师需要将“交流平台”中所罗列出来的相关知识,在具体的文本内容中进行运用,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方法的梳理。教学至此,学生的认知仍旧处于对课文的理解,在后续动笔实践的过程中,难以与自身的学习实践历程进行有机整合。
此时,教师可以紧扣学生认知所需,及时将教学从“交流平台”过渡到“初试身手”栏目中,引导学生尝试在实实在在的练习中发现问题、诊断原因,明确修改的方向。以“初试身手”中所提供的“戏迷爷爷”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感知教材编者所提供的一系列素材,并相机思考哪一方面能够有效凸显爷爷作为戏迷的特点,并尝试找准素材与中心之间的联结点,用自身的语言加以印证。这一过程中的选择和辨析,正是学生迁移巩固和强化从精读课文获取方法的直接体现。当学生的理性认知逐步形成感性体验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在教师点拨、师生研讨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最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整、修改与推进。
三、聚力而行:凸显“习作例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都是教材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重要载体,更承担着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教学价值,但作者之所以将这四篇课文分列为精读课文和习作列文两种不同的形式,主要在于这两类文本所编选的维度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精读课文更多来自于经典的名家名篇,而习作例文则出自与这一学段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同辈之手,因此则显得更接地气,学生也更乐于模仿。
教材编者还针对每一篇习作例文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蕴藏的写作方法,设置多维而精准的旁批以及文后思考题。这些鲜明的助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需要和单元教学重点的内容,将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完全凸显出来,让学生在经历删繁就简中直击学习中心,引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要打破常规思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既可以将其放在习作之前,为学生呈现榜样示范作用,也可以放在学生创作之后,便于学生在对比深入的思考过程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最大程度地完成单元习作要求奠定基础。
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为例,教师就开展了这样的教学:首先组织学生快速而精准地浏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编者所设置的旁批,相机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爸爸爱订计划、善于订计划的特点表现清楚的。其次,是探寻发现《爸爸的计划》这篇文章,先罗列了爸爸给全家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订的计划,然后将笔触重点聚焦在“执行计划”的两个事例中,其中最为重点的是与“我”相关的“订暑假计划”。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则可以推进第三板块的“分享交流”,引导学生相机探讨,在众多计划之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为“我”订暑假计划这件事儿,从而认识到这件事儿不仅与作者本人相关,同时也是凸显爸爸爱订计划以及善于订计划的最为典型的事件。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并将其与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结合起来,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凸显习作单元习作例文的应有价值。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在开掘和运用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时,主要针对学生在“初试身手”栏目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学生之所缺,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借助于习作例文,进一步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为正式走进单元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纵观这一板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反思与调整,从而将这一习作单元所着重训练的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一语文要素,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
习作单元基于单元整体,意在指导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因此,教师要清晰把握单元从读到写一体化的编排原则,明晰每一个栏目的教学定位,精准解读每一篇素材的教学价值,为学生构建出更为鲜活而富有层次的学习框架。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砀山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