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3-06-16姚金荣
姚金荣
[摘 要] 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呼声越来越强。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学院产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逐渐形成,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江苏样本。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企业学院;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65-04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中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职教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概念的界定
(一)育人模式
“育人模式”是科學教育理论指导下一种与教育过程、方法相对应的教育过程组织形式,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组织方式的选择。育人模式具有理论性,体现在对既往教育组织方式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具有目标性,直接指向一些具体的教育任务,使教育任务成为实现教育目标更加有效、更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具有稳定性,是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并长期坚持;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好的育人模式必须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可操作过程,否则不能叫作“育人模式”。
(二)企业学院
企业学院是为了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围绕培养目标、运行机制、发展模式、管理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合作,依托行业典型规模企业,力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赢的综合联盟,不仅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初步管理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学院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合作。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领域的竞争也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为企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适的劳动者。校企合作必须兼顾形式和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不仅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就业水平。而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加适合的高技术技能一线劳动者,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作单向,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主导,缺乏政策支持和第三方的监控机制,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是一种传统的合作方式,即学校需要完成学生的“企业实践教学”,企业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两者之间是“校热企冷”。“企业实践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一定的企业生产实践任务,取得一定的实习学分,学生才能毕业。而企业常常觉得学生到企业来实习,是一个“生手”,没有实践基础,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产品不合格等问题。实习生成了企业的一种负担,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学生成为“熟手”后,往往又会离开企业,所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利益不等,交流不够
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有一定的目标,都想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学校有责任提高人才培训质量,企业当然是要追求更高利润。在目前校企合作中,大多数企业认为付出高于回报,而且认为在校企合作中地位和所获得的回报是不平等、不对等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必须产生利润,企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国家虽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但由于政策执行不力,企业缺乏补偿机制,政府和社会无法认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贡献。
(三)形式单一,效果不够
从现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来看,企业接受学生短期实践是最常见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被人为简化了,学校和企业只将校企合作视为一项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然后进入实习岗位“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实习时间短且流动性大,校企合作成了“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实习生”,企业生产订单要求的及时性和标准化与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之间存在冲突,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障碍大于利益,最终导致企业不愿意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育人模式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企业学院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企业与职业学校建立一个实质性的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学院有利于塑造企业公共形象,传播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将企业文化带到课堂和校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理念和内在灵魂,在校期间形成对企业的向往心态,并最终温润内化,自我养成。班级可以成为企业的冠名班,使企业认识到这些学生都是他们未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样,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任务,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教师和学生可以与企业紧密联系,了解企业的就业标准,提高师生对企业的认知。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互派教师(师傅),学校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真正使“双师型”教师实现双重身份,即“教师+工程师”;企业通过派遣师傅进入校园参与教学,可以提高企业导师的理论水平,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研制、校本实践教材的编写等过程,使学校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通过充分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可提高学校服务企业的适应性和精准性,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
(三)有利于校企各尽其职,促进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是“纵向一体化”的校企紧密合作形式。在企业学院运行过程中,校企分享对方的资源、责任和利益,双方地位平等、利益均等,合作共赢,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双重主体”。通过政府干预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双边协商承担各自的合作责任;通过企业学院建设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通过质量监控,优化合作过程,最终明确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分工、各自的任务,协商规划,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做中学、学中做”的运行模式。
四、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育人机制
(一)利责明晰:体现合作的平等性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中,由于企业对利润和回报的追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学院合作原则是校企利益对等、地位平等,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和回报,还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校企双方对生产成本、企业规划、管理方法、质量监控等问题达成共识,如确定教学成本分担方法、选择教师的方法、参与教师管理的方法、培训“双师型”教师的方法等,同时明确校企双方的社会责任以及合作风险,确保双方合作有可遵循的规则和法律依据,以寻求并尽量减少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冲突和合作管理的风险。
(二)资源共享: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双方利用自身和合作伙伴可用的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就业存在一定的压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已成为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企业而言,保持主要生产技术和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规避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和无情淘汰。校企共建企业学院的育人模式,企业投资资金,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校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双方在为对方提供服务的同时,享受对方提供的资源,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在合作中赢得发展。
(三)课岗联通:突显课程的实践性
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已延续了多年,呈现出“传统课程较多,现代课程较少;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较少;校内课程较多,课外课程较少”的现状,学生不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无法跟进企业发展的需要。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学校和企业根据现实的生产需求、生产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践目标、评价标准等环节,真正实现校园贴近企业、课堂贴近车间,教师贴近师傅,学生贴近工人,校企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经营策略的创新、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潜力。
(四)双师共育:提升教师的实战性
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在企业学院的合作方式中,学校和企业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紧密型“联盟”,培养“双师型”教师已成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建立“互聘”机制,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雙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责,并对学生作出双重评估,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形成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经历,练就一定的生产实践(管理)能力,对学校优化“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结构大有裨益。
(五)文化共融:彰显学场的职场性
校企在人才培养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的职业性,职业学校处处弥漫着的企业文化,对职业学校培养一线劳动者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企业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师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弥合意识上的差异;同时,将校园文化传播到企业和社会,扩大学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增强企业的文化属性。通过校企双方的协调整合,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生产要求等可以被视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职业教育活动周”“企业文化体验周”“优秀员工宣讲周”等活动,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意识。
五、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共建企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一)镇江名都大饭店企业学院
2021年2月9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镇江明都大饭店共建企业学院签约,成为我市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双元育人”的拓荒之举。企业学院以深度校企合作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合作课程。目前,学校1724名学生已经完成在企业学院的学习并结业。
(二)江苏希西维轴承企业学院
2020年5月13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希西维轴承有限公司举行“企业学院”成立大会。企业派出甘卫军、陈亚林和王小双资深工程师,组成学院导师团,与学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共建实训基地。
(三)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企业学院
2020年5月28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学院。校企双方从产教融合型教师培养计划、专业课程优化与融合、实战实训项目引入、实战实习评估、科研与运营五个方面开展合作。由学校1806班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参与的企业学院“睿泰班”成功开班。
(四)镇江大禹山数字文创产业学院——打造企业学院升级版
2022年5月30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镇江市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合作共建“大禹山数字文创产业学院”签约仪式举行。南京一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奥宜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学校签订专业合作协议,三方合作组建“一技奥宜漫中国特色学徒制企业班”,目前,“一技班”正在运行中。
六、优化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育人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学校在企业学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创新之举。但目前企业学院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却很少,仅属于校企合作大的框架中的内容,对企业学院建设的稳定性造成极大挑战,从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来看,虽然成立了数个企业学院,但深度推进不够。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是制定适当的法律和规则,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和企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评估、推广等宏观层面的工作并加以落实和推进,在企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推动作用。资金短缺是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阻碍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职业教育公共资金。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解决职业教育成本注入问题。各级政府应建立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本注入制度,适当分担企业的职业教育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二)发挥行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对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尤为重要。如果职业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能够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就能实现良性循环。让企业持续为职业学校办学提供帮助,企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双方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是:学生所学的课程与企业所需的技术充分挂钩,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业后不经过培训直接参加工作,教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困难,双方可以共同研发新技术。当学校和企业合作时,双方都希望利益能够得到尽可能的保障和最大化。为了让他们更加相信对方,需要一个同时了解双方的“中间人”,最合适的“中介”是政府主导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充当“中间人”角色,可以克服校企之间合作的障碍,扩大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领域。
(三)促进学校和企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归根结底,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服务的,他们是未来企业的劳动力资源。从这个角度出发,学校和企业都是职业人才的培养机构,只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环境。检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本指标是两个教育团队的组成密切情况及其作用的发挥是否充分。但是,由于学校和企业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着不同的想法,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是表面的。学校的目标是解决学生的实习困难,企業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实习生降低劳动力成本。学校和企业从未在人才培养、专业和教材的最终目标上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可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使二者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企业的需求。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企业、产业园成立企(产)业学院,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训理念、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企业学院是一个双赢的联盟,旨在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合作、表面上的官方合作,企业学院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全员、全过程合作和全方位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形成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双方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3):504-512.
[2]郑焱.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关键指标位居全国前列[N].新华日报,2022-09-30(04).
[3]王生.政府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4):56-59.
[4]孔德忠,陈志祥.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7,37(3):70-72.
[5]李智军.职业院校“企业冠名学院”办学模式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奔驰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