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贵州黎平县侗寨看侗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

2023-06-15李伟鸿

中国故事 2023年4期
关键词:侗寨鼓楼侗族

李伟鸿

导读

本文以贵州黎平侗寨为例,从侗族建筑装饰艺术源起、常见元素的分类、装饰元素审美特征、文化意蕴剖析四个层面展开,以求在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日盛的当下,为发掘侗族潜在的文化价值提供新思路。

一、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形成

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记忆。侗族是一个善于营造建筑的民族,侗族建筑以鼓楼、风雨桥最为典型。侗族建筑群一般以“仙杉”式鼓楼为中心,民居逐层向外扩延。寨口河道处有风雨桥横跨,通往深山的小路旁有凉亭矗立,亭边多置水井,构成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规制。装饰艺术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信仰。

(一)地理环境

侗族聚居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气候温和,适宜杉树生长。侗族人民就地取材,用杉木建造的多层干栏式吊脚楼成为侗寨建筑的一大特色。同时,干栏民居之间彼此相连,有“侗屋高高上云头,走遍全寨不下楼”的俗语,屋与屋之间廊檐相接、纵横交错。

干栏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其由贵州原始古越人及其先民创建,史志当中多有记载。西晋张华《博物志》中写道:“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所谓“巢居”,实际上就是干栏。南方地区多山,地势不平,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建造房屋,《旧唐书》中也有记录:“土氣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蛰蝮蛇,人并楼居,登楼而上,号为干栏。”木构建筑的形式,总体上使得侗族建筑呈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风格。贵州黎平作为侗族的一个主要聚居地,现在保留有肇兴侗寨、黄岗侗寨、四寨侗寨等多个侗族传统村寨。长久以来,人们临水而居,同时又受制于相对封闭的交通环境,侗寨建筑更多呈现出自然特性,侗族人民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将自然中的鱼、树等形象融入建筑的装饰,表达出对自然的追求与热爱。

(二)人文环境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导言》说:“人类在整个蒙昧阶段的后期和整个野蛮阶段之中,一般都是按氏族、胞族和部落组合而成的……它们是古代社会赖以生存,赖以团结的手段。”侗族同样保留了这种古老遗风,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按照姓氏组建村落,通常采用氏族聚居的方式,因此侗寨建筑装饰元素中通常体现出团结、聚合的特征。此外,侗族人相信“灵魂不灭”,推崇以“萨”为偶像的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同时也认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能够成为崇拜的对象。这种泛神论来源于人类对难以驾驭的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并在观念里将自然与神融为一体,使得侗族建筑装饰既有动植物形态的灵动,又带有一丝神秘古雅的气息。

二、侗族建筑装饰常用元素

侗族的信仰属于多神信仰,在取法自然的审美思维指引下,侗族建筑的装饰性元素,体现出类型丰富的特质。这些元素大致可分为瑞兽祥禽、花木植物、图案符号三大类,蕴含了侗族建筑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

(一)瑞兽祥禽

1.三头鱼

“三头鱼”在侗族俗称里一般叫做“三合鱼”,是侗族建筑当中十分常见的元素,其特点是以三条鱼共头,鱼尾均衡向外发散。这种鱼图造型有的以浮雕的方式刻在侗族建筑的青石桥板、房屋柱础、石水缸之上,还有一些堆塑于鼓楼翘檐,有时也在封檐处施以彩绘鱼图。根据侗族民族学者张伯如先生对侗族鱼崇拜的考证,在汉代以后,有“佬、坦、绞”三支部落氏族一起迁入黔、桂、湘交界之地,即历史上的“飞山蛮”。三支联盟部落氏族以三头鱼图形作为标志,代表三支部落紧密联合,共认一个首领,因此三头鱼图形象征着侗族人民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价值追求。同时,受到生殖崇拜的影响,鱼繁殖能力极强,产卵众多,因而也有家丁兴旺,子孙满堂的吉祥寓意。

2.鸟元素

在侗族建筑装饰里,鸟元素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贵州黎平县的侗寨中,侗民多在鼓楼顶端竖起一杆带有仙鹤图腾的柱子,或是在鼓楼飞檐上泥塑神鸟造型。侗族敬鸟习俗可以视为古代百越民族崇鸟传统的延续。《博物志·异鸟》载:“越地深山有鸟如鸠,青色,名曰冶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吴越备史》卷一也写到:“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以祷之。”此外,受到姜良、姜妹结合繁衍人类后代的神话影响,侗族民间流传着“仡伶”的传说。相传在姜氏两兄妹创造出的后代中,共有三百六十姓氏,其中侗族六十姓落于江边,被仙鹤用鱼虾养大,于是人们以“仡伶”模仿仙鹤的叫声。仡伶因此成为古代侗族的自称,以表达对神鸟的感恩与崇敬。

3.蜘蛛元素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源头,侗族也同样如此,尤其是标志性的鼓楼,其内部结构与蜘蛛网极为相似,反映出侗族民间的远古图腾崇拜。“图腾”一词系印第安语,意为“它的亲族”。原始时代的初民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保护神和象征物。侗族自古流传“萨文化”,其母系始祖中有一个叫做“萨巴隋俄”,在侗语里“隋俄”的意思为蜘蛛,因此蜘蛛神也象征着侗族人民对母系始祖的崇拜。此外,侗族人民作为百越民族后裔,其蜘蛛崇拜观念相传来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受到蜘蛛结网不息的激励,经历“十年生聚教训”,最终复国的历史故事。因而侗族子孙也将蜘蛛视为智慧和发奋图强的象征。

4.鳌元素

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与印度神话中羊头鱼尾的摩羯水怪有关,后被佛教吸收,传入中土,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相结合,形成了龙头鱼身的特殊形象,又称为“鱼化龙”。《山海经》中曾写过这种鱼龙:“在沃野北,其为鱼也如鲤。”同时,鲤鱼越过龙门就能幻化成龙,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语境里常被赋予科举高中、独占鳌头的吉祥寓意。在侗寨建筑中,鳌多采用泥塑技法建造于屋檐翘首之上,既有雄伟之姿,又有灵动之态。从侗族建筑中鳌元素的使用也能看出侗族人民对后代子孙科考得中、声闻九皋的殷殷期盼。

(二)花木植物

1.葫芦

大部分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曾有过葫芦崇拜的历史,特别是百越部落。多山多水的环境使得采集和渔猎成为原始先民的主要生存方式,他们不仅以葫芦为食,而且也把葫芦壳当作日常盛物的器皿、捕鱼捞虾的重要工具。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下,原始先民们几乎都会自然而然地崇拜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葫芦也成为吉祥物的象征。此外,侗族葫芦崇拜还融入了神话因素。相传人类始祖姜良、姜妹坐在葫芦舟里躲过洪水灾难,尔后再造人类,因此葫芦被侗族人民认为是辟邪迎福、逢凶化吉的繁衍吉祥物。在贵州黎平县的标志性侗族鼓楼建筑当中,葫芦元素常被用于塔顶,按照大小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排列,重檐而上直刺云霄,视为镇塔之宝。而且葫芦的选取数量,皆为单数,体现出侗族人民单数为阳,双数为阴,阳贵阴贫的阴阳五行观念。

2.杉树

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侗族聚居地多杉树。杉树生长速度快,树干匀称,木质优良,极适宜作为建筑材料,因此侗族地区常用杉木建构房屋。同时,杉树外形高大,以一根主干为中心,枝叶就如同汉字中的“撇”“捺”,整体呈现出宝塔状。侗族建筑取材于杉树,尤其是鼓楼,从外部看,整体造型与杉树十分相似,既庄严宏伟又对称流畅。鼓楼在侗家人眼中被视为“神树”,在黎平许多地区,鼓楼被称为“百”,杉树也叫做“百”,可以看出杉树与鼓楼之间的内在联系。远古时期,人们受自然力影响大,而杉树生命力极强的特性,使得侗族人将杉木神化,将其视为吉祥之树,称为“杉仙”。一个侗寨的形成,一定首先要有鼓楼,鼓楼是“遮荫树”,在侗族人的观念里,一个没有“遮荫树”的村寨是不会兴旺发达的。

(三)图案符号

1.金钱元素

在侗族建筑中,金钱元素也十分普遍。通常在房屋檐顶中央有用瓦片堆叠而成或是木质镂空的四出形铜钱状装饰,外圆内方,装饰简洁,构图对称,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美好祈愿。

2.太阳元素

侗族人将太阳视为“天日之母”,认为太阳给予人们光热,哺育万物,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侗族人十分忌讳以手指日,在重要节日还要举行隆重的祭天魂仪式。这种太阳崇拜同样反映在建筑当中,在布局上,整个寨子以鼓楼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如同太阳光芒四射。在侗寨的走廊地面上,也能看到有用鹅软石铺就的太阳元素。一层层石头均匀往外扩散,形成日晕,表现了侗族人民对太阳普照万物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侗族建筑装饰元素审美特征

(一)对称均衡之美

侗族建筑装饰艺术追求形式美,如鼓楼重叠的密檐,装饰物按大小排列形成渐变效果。同时,在元素分布上多以自由安排为主,但“自由”并非随意装饰,而是通过装饰元素的自由排列,达到一种视觉平衡效果。比如在建筑上进行彩绘装饰时,纹样的分布构图就有主次之分。中间为主图案,四周以其他元素作为辅助,主次图案协调配合,以达到一种均衡与对称的美感。

(二)色彩搭配之美

色彩在建筑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侗族人极喜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是纯洁、高尚、幸福的象征,因此侗寨的公共建筑均以白色作为打底色,如鼓楼的封檐板、风雨桥的望板、椽头及檐角处均涂以白色泥塑,与棕色的杉木、小青瓦形成白、棕、黑三个层次的对比,同时还运用红、黄、绿等艳丽原色进行小范围点缀。这种大胆的色彩搭配使得质朴古雅的侗族木质建筑显示出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气息,给人以明朗、饱满、和谐的美感。

(三)理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侗族建筑装饰,造型独特,构思精巧,体现出美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如在鼓楼、风雨桥的封檐处,人们常于其上施以彩绘,内容多展现侗族风情、自然万物、历史传说、民间习俗等。封檐不仅能够减弱日晒雨淋对外部建筑的损毁,也从历史到生活多个方面展示出侗族文化特色,使得整个建筑更为光彩夺目,充满乡土气息。一座座建筑伫立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焕发出理性和自然美的魅力。

四、侗族建筑装饰文化意蕴剖析

建筑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植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的图案装饰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出侗族人民独特的精神信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一)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民族在最初房屋的建筑上都需要依赖当地的环境。侗族建筑同样是在特殊自然环境下进行改良选择的结果。“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環境,让侗族先民们对自然抱有更为崇敬的态度,因此,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成为侗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周易·乾卦》中说:“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舍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关系的追求,深刻贯穿并影响着侗族人的思想。贵州黎平县碑刻《永记碑》当中载:“无树则无以作栋梁,无材则无以兴家,欲求兴家,首树树也。”从中能够看出侗族人思维当中“山林为主,人为客”的人与自然相处观。这一理念同样影响到侗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选择,与整体建筑布局一起共同传达出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内涵。

(二)敬神吉祥的崇拜祈愿

侗族建筑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实用功能。侗族人崇拜祖先英雄与自然万物,信奉萨岁文化,这些充满宗教色彩的因子赋予了建筑装饰物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岁岁年年的生活之中,侗族人民以实际生活为参照,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当中的动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始祖,转化为充满艺术性的线条与图案,并用于建筑的装饰。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形艺术。”鱼、鸟、蜘蛛、葫芦等传统侗族建筑装饰性元素不仅带有一种原始崇拜意味,更表现出侗族人民在农业社会的长期生产劳动之中的世俗化追求,成为侗人祈愿的重要载体。向往吉祥与美好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对延续繁衍的渴望是基于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建筑装饰的吉祥寓意是侗族人生存渴望与生活热情的重要表达,也是支撑一个民族延续、繁盛的内在精神力量。

文化的哲思

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时代的宗教信念与哲学主张。侗族传统建筑作为侗族人民生活居住的“艺术品”,那些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装饰性图案并非只是审美性的存在,更是文化导入的载体,反映出人类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从“听天由命”的被动前进,到主动进步的重要思维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文化不只是单纯的物质化的东西,更渗透着民族理性意识,背后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哲思。

参考文献

[1] [晋] 张华. 博物志全译[M]. 祝鸿杰,译注.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 王旭龙. 人神异兽录:山海经画传[M]. 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8.

[3] 吴大华. 侗族地区经济文化保护与旅游[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4] 孟婷婷. 侗族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5] 廖小安. 走出图腾——试论侗族鼓楼的图腾属性[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6] 马学旺. 侗族建筑艺术特点及审美特征探析——以桂北、贵南地区为例[J]. 现代装饰(理论),2015(2).

[7] 赵艺,罗冬华,方艳东,等.探析广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元素的文化内涵[J]. 城市住宅, 2016(11).

猜你喜欢

侗寨鼓楼侗族
鼓楼颂
肇兴侗寨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寨里的斗牛舞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侗寨鼓楼传歌声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