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洞沟人的思考
——星空下的勒瓦娄哇

2023-06-15王潇玉

化石 2023年2期
关键词:石器水洞

王潇玉

八月的宁夏,每逢下午,便是阳光最刺眼的时候。夏日的刺激与威严往往体现在此时,带着干热与沉沙席卷整个水洞沟,惹得本来就不怎么清爽的草绿色更增了一丝颓气。空气中的沙土掺合着发掘者的汗水顺着皮肤与衣襟的空隙中向下流动,在衣服上留下了一溜溜水迹。但对于发掘者来说,不论是阳光还是风沙,都不是此刻工地上的主角。真正的主角依托着发掘者灼热的气息,背靠着尘封的年代,正在铲下的土中等待着出场。

为进一步检测各分割算法的应用效果,选择油菜多次室内和户外叶片图像以及冠层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各类算法来分割图像,分别提取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颜色特征值与已测量得到的SPAD值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得到相关系数,选择无重复、相对稳定及相关性最好的19个颜色指标的相关系数,取绝对值后计算均值、中值、最大值和均方根(RMS)[8]等评价指标,结果列表(如表1所示)进行比较。

丰富的知识和深度的理解是创造力的基础,但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数学创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认知风格,即个人组织信息和加工信息的特性化和一贯化的方式.认知风格的分类和模型众多,Riding将所有的认知风格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分析:整体—序列和言语—视觉[26].以前者为特征的模型还包括聚合—发散和场独立—场依存等;后者即为克鲁捷茨基提出的分析—几何;视觉型倾向于整体型,言语型倾向于序列型.

对于此时的层位而言,最令发掘者们兴奋的自然就是勒瓦娄哇技术制品了。近乎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为其所倾倒。若是谁的探方中出了一件,便会引来队员们的围观。即便是带回了室内,也有勤奋的队员每日细细地琢磨着它的模样。还有许多队员在傍晚下工之后在院中自己练习打制,学习其中的奥妙。

但若是初次听闻勒瓦娄哇技术,多数人一定不会从名字上猜测到它的形象。比起夜半时分坐在院中伴随着古尔德的韵律打击着石器,我们所想象的可能更多是几个粗犷的野人围成一圈毫无节奏地敲击着石块。然而这里我们所说的勒瓦娄哇(Levallois),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具有计划性和逻辑性的石器技术。它得名于法国巴黎北部郊区的勒瓦娄哇-佩雷(Levallois-Perret)这处地名,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技术流程进行石核预制并剥制规整石片的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阿舍利工业,常见于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莫斯特遗存中。目前,中国的金斯太、水洞沟、通天洞遗址均发现有典型的勒瓦娄哇技术产品。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下文化层以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英语的缩略语是IUP,距今约4万年)的石制品组合为主,其中勒瓦娄哇石核与棱柱状石叶石核、端刮器等各类石叶工业典型器物共存。

队员们在驻地小院中学习打制石器

水洞沟第一地点出土的勒瓦娄哇石核(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

勒瓦娄哇石核的预制与剥片(李锋,2019)

想必大多数读者都见过乌龟的龟壳,勒瓦娄哇技术预制的石核就常被称为“龟背形石核”。勒瓦娄哇技术一般选择较平的圆形毛坯,先沿着边缘进行一周的修理。然后,为了制造一个鼓凸面,再以修理处两个片疤交叠所形成的脊作为台面,向扁平一面进行向心打片,得到一个似龟背的鼓凸面。最后在鼓凸面的一端预制好台面,用石锤打击台面,就可以顺着鼓凸面打下一片勒瓦娄哇石片了。这种石片呈规整的椭圆形,背面鼓凸,留有向心修理的痕迹,且台面呈“宪兵帽子”状。除了生产勒瓦娄哇石片之外,还可以通过预制的石核继续生产石叶和勒瓦娄哇尖状器。

勒瓦娄哇石叶石核的剥坯程序(Dibble,1995)

社会传播(罗宾•邓巴,2019)

水洞沟第一地点石制品组合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勒瓦娄哇石叶石核,又称宽面石核或平面石核。在第一地点中,这类石核通常采用勒瓦娄哇循环剥坯模式进行双向剥坯。在每次剥片时都沿着第一剥片所产生的脊继续打制石叶,每次打片所留下的片疤都与前次打片所形成的片疤呈平行分布。剥制下来的石叶较为平直,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出一些贯穿石核剥片面的过击(掏底)石叶。将鼓凸的剥片面逐渐剥至平直后,往往会从石核两侧边缘剥离带有石核边缘的石片以更新剥片面,使剥片面再次形成鼓凸。随后将台面转移至与先前剥片相对的台面,进行再生产。最终石核的形态会逐渐趋于扁平,直到无法进一步利用,剥片终止。

在掌握了基础的概念与逻辑之后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付诸于实践。队员们在自行尝试打制勒瓦娄哇石核的过程中发现,即使在思维层面已经熟悉勒瓦娄哇的技术程序,实际打制过程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尤其是水洞沟第一地点所发现的勒瓦娄哇石核,多数都使用白云岩和石英岩为原料,想熟练的对这两类石料进行剥片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会学习往往是掌握一项技术的必经之路,传授与指导则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有一位富有经验的石器匠人能在新手边上进行指导,则会让整个打制石器过程变得更加流畅。

如此,我们看出几万年前的水洞沟人对石器制作似乎有着自己的概念与逻辑,对于原料的计划和开发程序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考。与古尔德指尖所带来的节奏一样,这种成熟的技术中也蕴含着古人的打制节奏。而对于节奏的掌握,就涉及到更深一步的练习了。

邓巴称石器、火、语言三种要素紧密联系,代表大脑、手、物质和环境的协同进化。火延长了社交时间;语言取代触摸成为情感联结的纽带;复杂的石制品促进了人类社交,将最早一对一的社会性梳毛形式扩展为一对多的传播形式。遗址中发掘出土的火塘显示,昔日的水洞沟人的生活中不乏对于火的使用,而对于复杂技术的传承则代表了交流。或许当时的人类也曾在火边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畅谈技术。不管昔日的水洞沟先民是否被勒瓦娄哇技术推动了社交的扩展,今日的水洞沟学人确实在打制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过程中拉近了社交距离。勒瓦娄哇、灯光和语言似乎是当前星空下水洞沟人的三要素。

(3)随着我国工业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国内石油消费也在快速提升,且其提升速度高于国内石油开发增长速度。所以,石油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将更为严重。

九月的水洞沟逐渐转凉,空气中已经沾染了秋季的干爽与舒适。傍晚的云彩好像微醺的脸庞,衬托着夕阳逐渐远去。而当夜幕降临,现代水洞沟人清脆的打制石器声,此起彼伏,随着风声飘荡。今日的景象永远无法和遥远的过去交汇,4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咖啡,没有音乐,没有灯光。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共同拥有这一片星空,以及令人心醉的勒瓦娄哇。

猜你喜欢

石器水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届“本溪水洞杯”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启事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从13016回采工作面探讨大水洞煤矿构造特征
石器部落
本溪水洞游记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
石器部落
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及减阻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