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到有三
——齐白石《见贤思齐》印解读

2023-06-15□林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下贤者人品

□林 岫

《见贤思齐》齐白石 3.7cm×3.7cm

《见贤思齐》边款

以篆刻的艺术性而言,印家奏刀向石,不但流派专工纷呈,必须具备各种刀功,还须借重书法艺术的书功,诸如刊刻印款。若以印款的文学意蕴及其篆刻艺术性综合观之,最值得品味借鉴的印例,首举齐白石的“见贤思齐”印及其印款。“见贤思齐”篆书印,刻于辛未(1931年)正月,时在民国二十年。此印独到者有三,可谓“三奇”。

其一,语奇。

“见贤思齐”四字,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言君子好德修善之道,通常今译为“见到贤者,应向贤者看齐;见到不贤者,则内心反省”。君子好德修善,必然敬善避邪,亲贤者,远小人。或谓一部《论语》,不过“仁善”二字或“见贤思齐”四字,足见此语文化蕴涵之厚重。

对“见贤思齐”最精辟的解读是南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的“十七字言”,其文曰“思齐则迁善,内省则改过;贤、不贤,皆吾师也”,意即正反面教材悉数收纳,清浊自选。因得古今文人和艺术家看重,此语历来见诸书法篆刻作品甚多。特别是南宋陈淳所编《训蒙雅言》辑“见贤思齐”入“蒙童必读四言”后,书家多用此语自励或规勉他人。

其二,字奇。

对齐翁而言,“见贤思齐”还有些特殊的意味,那便是“齐”字。齐,象形会意,多义。本义整齐一致,引申有相等比肩意(见贤思齐)、清正治理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若以现代汉语称名,上举统属动词,但“齐”字为姓,则是名词。如果以双关辞格解读“见贤思齐”之“齐”,则有“向贤者看齐”和“见贤者即念及齐翁”的双重释义。

然“见贤思齐”印语确非齐翁自选,是音乐家、金石学家杨仲子(1885-1962)嘱意他镌刻的。齐翁同年初夏还为其刻了一方“不知有汉”四字印,印款95字,其中语涉杨公及“见贤思齐”印有42字,恰可佐证。款文先说“仲子先生刊印古劲秀雅,高出一时”,赞誉杨公印艺;接下来说“既倩余刊‘见贤思齐’印,又倩刊此”,陈述前后二印刊刻事由,交代得非常清楚:齐翁刻“见贤思齐”印是应杨公之请,百二十日后又恭请齐翁刻“不知有汉”印。得杨公如此钦仰,齐翁似有感动,在印款最后又云“欧阳永叔所谓‘有知己之恩’,为余言也”(欧阳修所谓“有知己之恩”,正是我想说的话),借宋人语感恩杨公。

此42 字说的是“见贤思齐”印,与“不知有汉”印语内容无干,不妨看作是齐翁因前刻未得尽言,遂于后刻补意。补意,在书画相关的文学创作中虽时有所见,但跨印补意,在两印间“隔山呼应,借风回响”,实属稀奇。

其三,款奇。

“见贤思齐”印有正书长款,109字,若文分三截,尤堪细味:

旧京刊印者无多人,有一二少年皆受业于余,学成自夸师古,背其恩本,君子耻之,人格低矣!中年人于非刻石真工,亦余门客。独仲子先生之刻古工秀劲,殊能绝伦,其人品亦驾人上。余所佩仰,为刊此石,因先生有感人类之高下,偶尔记于先生之印侧,可笑也。辛未正月齐璜白石。

首先,说“刊印者无多人,有一二少年皆受业于余”,明确京城印界惨淡现状和自家在京城印界的尊师地位。顺笔批评“背恩”者,认为“学成自夸师古”的忘恩负义行为,君子耻之。其次,说门客于非(1889-1959)虽擅工笔花鸟,“刻石真工”,褒扬其艺;接下来说“独(杨)仲子之刻古工秀劲,殊能绝伦,其人品亦驾人上。余所佩仰”,用水涨船高之法层层推出杨仲子,愈觉隆重。齐翁留意笔法,纵百字印款遣词亦不苟且,由此可见。齐翁对杨公不但知交有素,而且钦佩推崇,故此印款凡刻至杨仲子先生时,皆不直称其姓,一并抬头空格。从齐翁印款“因先生有感人类之高下”的赞誉,可见其崇德重艺之情。

《不知有汉》齐白石

那么,杨公嘱意齐翁镌刻“见贤思齐”,有无以“齐”称誉齐翁之意呢?据杨公友人、美术理论家常任侠先生说,“杨先生待人接物,向有天波杨府的豪气。他艺格高雅,人品更高于艺格。那时齐白石卖画的境况不太顺畅,杨先生持金上门求印,对齐先生是捧场,并无他图,所以齐先生才有知己恩情的说法。何况当时已有‘南杨北齐’的说法,他们艺术知己间表示一下倾慕也是艺界常情,不足为怪”。

再次,必须留意的是,齐翁在镌刻“见贤思齐”印款中意外巧妙地运用了“涂注乙”(即涂改、添注、勾画倒转其字),读者须细心读来。书纸文字用“涂注乙”等方法救场,文场惯见。刻石篆文,一般要先备小稿,奏刀过程也比较谨慎,所以绝少涂注乙现象。所以,在印面或印款上出现文字脱漏、笔误、挪移、衍刻等问题后宁愿用“涂注乙”救治也不愿放弃的,千无一二。

齐翁此印款有漏刻、错刻五处,但随即作了“救场”:

印款第六行评价杨公刻艺至“古工秀劲,殊能”,漏刻“绝伦”二字,按约定俗成的规则“字间点是添”,齐翁在字间点两点后,在行尾添加“绝伦”二字;第七行,在评价杨公人品至“余所佩仰”与“为刊此”间,衍刻一“余”字,遂奏刀圈除;第七行,在“为刊此”后漏刻“石”字,遂补刻于下行首字“因”的右角上;第八行,在“有感人类之”后衍刻一字,奏刀圈除;字边点两个点以示删除,在行尾添加“高下”二字(意指“高下”二字置于衍刻字处)。

读此印款奇品,看齐翁以刀刊石如同援笔书信,圈点删改这般自然,可知刀笔运作,裁度生机,皆非步趋绳尺。待到读印渐多渐深,又知齐翁书画印多不株守陈法,时于笔前刀下自旋乾坤;苟有“奇”者,也是平生酝酿砥砺陶铸而出。由此思及清人袁枚引用京江左兰成“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一语,愈加相信艺事之成无非参悟消息、自我造化,方可“进一重境”。

猜你喜欢

高下贤者人品
快乐有没有高下之分
春色无高下一一佛门诗人圆一访谈录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诗品出于人品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吃饭见人品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竭其力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