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二年级儿童未来学习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023-06-15丁昊

家教世界 2023年14期
关键词:注意力习惯家长

文/丁昊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学习行为、儿童学习心理。回想起来,今年也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19年了。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的很多学习心理问题、学习行为问题,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按图索骥,会发现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之前父母的一些疏忽,导致儿童在学习发展上的不足。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你们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情绪、脾气不好,和同伴交往沟通不畅……有的家长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归因,比如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才不愿意去做练习,不愿意多思考。还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很聪明,就是不愿意做,或者直接概括为不专心、缺乏主动性。

这些简单的评价会把孩子问题背后复杂的原因简单化。跟孩子无法沟通、孩子的脾气很大,很可能是因为他在3~6 岁期间,没有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所以他现在长大了,脾气也慢慢见长了。

下面,我们围绕“科学学习力发展模型”,和各位家长探讨,如果我们希望陪伴孩子成长,特别是陪伴孩子在学习上有所成长,就要考虑用科学学习力发展模型中间的这些要素来进行。

到底哪些要素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呢?其中,有感知觉:比如说这个孩子看得快不快,听得快不快,通感怎么样;还有运动与执行能力: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能跑能跳,是不是运动协调能力很强?走跑跳是大肌肉运动中的一部分。那么还有精细运动,你要看看他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怎么样,还要看看他的平衡感发展得怎么样。

有一些小朋友下课了喜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不妨跟他们说,下课了以后就出去跑一跑,不用跑得大汗淋漓,但是稍活动活动,能让他在课堂上更加专注。

想问一问各位家长,如果你是裁缝,给你某个人身体的五组数据,比如说胸围、腰围、肩宽、袖长、衣长,来了五个人,你敢不敢不记下这些数据,就让他走。

普通人肯定不敢,因为他一走了你就忘了。但是裁缝为什么敢不记数据呢?因为裁缝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和我们大脑中的是不一样的。他一打量你,就能估算出你身体的大致数据,他之所以还要去测量,只是去验证自己心中的猜想。对我们来说,要记忆1 个人5 组数据,5 个人就是25 组数据,但是对裁缝来说,可能第一个人的身体数据和他估算得差不多的,跳过;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数据也和估算差不多,跳过;到了第四个人,他的胳膊比较短,那么“袖长-2”,以此类推,他只记“肩宽+1”“袖长-2”。只记这2 组数据,就轻易记住了。难道说我们的智商不如裁缝吗?现在的研究观点越来越倾向于:人和人的智商没有太多差距,如果说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呢?就是你们所吸收的知识不同,学习习惯不一样。

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有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有粗心、注意力不集中、左右写反、看错抄错、添字加字漏字、错行跳行等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的感知觉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市面上的机构会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归结为感统失调问题,家长们不必盲目相信。所谓的感统问题指的是感觉统合失调,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感统失调造成的。就像我们说,阑尾炎会导致肚子疼,可并不是每次肚子疼都是阑尾炎造成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家长们其实不用焦虑,因为部分问题会随着年龄增长,随着阅读写字经验的增加,自然而然消失。

第二点,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特别粗心,比如说明明在草稿纸上写的“56”,誊到本子上就变成了“65”了。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粗心问题呢?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如何减少孩子粗心,其实也不难。就是跟他提一些要求,每次当他在草稿纸上向本子上进行誊写的时候,要增加一个步骤,比如再看一遍草稿纸上的答案。这样的话,其实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粗心而造成的错误。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需要家长在旁边陪读,陪读要有方法,鼓励要有技巧。可以逐步减少家长陪读的时间,增加闹钟陪读的时间。一开始不用学太久,让孩子自己依据钟表逐步增加学习时间。

很多孩子,书包都要爸妈帮他收拾。我们可以让孩子逐步了解时间,增强学习节奏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别人的事,更不是父母的事情。

如果孩子作业大概要半小时完成,我们可以在开始时,每天都陪他半个小时。突然有一天,告诉孩子:“你看到这个指针了吗?现在指在20 分钟的位置,我只能陪你20 分钟了,最后10 分钟我有事情要去忙了。10 分钟以后我会准时回来,这10 分钟你必须要把这些作业完成,10 分钟后我来找你。”这时,可以定个闹钟,10 分钟后准时来找他。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学习是有时间要求的,写作业是要提高效率的。

鼓励要有技巧,要及时强调完成后的成就感,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表扬?第二,什么是鼓励?

我们说所谓的表扬就是“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表扬针对的是什么?针对的是人,针对的是结果。鼓励则不一样,鼓励针对的是事,针对的是过程。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他有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很可能是从小被表扬得太多了。他会认为“我很棒”,这时候,他对批评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我们换成鼓励,比如说“你这件事情做得很好,是因为刚才我发现你失败了好几次,但你依然专心坚持下来,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长此以往,孩子的想法就会发生变化,他就会觉得:“我做得好,是因为我哪一个步骤做得比较好。”这个时候他就更容易接受你对他的建议或者批评了,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鼓励的方式”以及强调完成后的成就感。

以上分享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常会出现的问题、容易犯的错误,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有什么建议?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己干

其实,想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下面我给大家罗列几条做法:

1.知道自己明天上什么课,带什么书。自己收拾书包。(对应不良学习习惯:没有生活经验,不需要对事物负责)

2.坐姿正确,握笔正确,能够在家长帮助下完成读题和作业。(对应不良学习习惯:精细动作差)3.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事。不拖拉,注意力不分散。(对应不良学习习惯:掌握不了时间节奏,注意力不集中)

4.有固定草稿本,也按照一定格式认真打了草稿。(对应不良学习习惯:粗心)

5.善于管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应不良学习习惯:丢三落四)

6. 经常配合一些大肌肉训练带有平衡感的运动,比如游泳,跳绳等。(对应不良学习习惯:运动能力差)

有的家长朋友非常关心孩子,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会儿把门推开了,端一盘水果到孩子的面前。一会儿过来问“渴不渴,要不要喝点水”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注意力被打断,对他将来的学习非常不利。

有的家长直接抱怨:“我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人大脑前额叶功能区的一个功能,你观察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集不集中,打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不集中,刷小视频的时候集不集中?如果这些时候注意力都很集中,说明孩子本身注意力是没有问题的。

那可能就是自控力的问题。如何实现自控?

第一,减少干扰。

第二,让他心中有一个目标。有目标感,他才能够完成自控。比如我们尽量让孩子在学习之前上完厕所,然后在学习的桌子上,尽量减少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我不知道各位家长朋友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写字的时候拿着他的铅笔对准一个电动削笔刀,一插进去自动削铅笔。写两个字,错了,后怎么办?那个孩子学习方式很优雅,他拿着电动橡皮擦,手都不用动地放在错字上面,一会儿就擦干净了。擦干净还不算,他还有电动的桌面吸尘器。没写两个字又错了,这套程序再重新操作一遍。

有的孩子桌面上有玩偶、手办、漫画、小说。有的橡皮可拆分,一块橡皮可以拆成好几个部件,还可以重新组装在一起。家长要尽量减少干扰,除了必要的本子、文具、书和闹钟,不要有任何能够影响他的东西。

第三,孩子要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如果能够按照一定格式打草稿的话,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他粗心的问题。

最后,避免丢三落四这个问题,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有平衡感的大肌肉运动。运动能力强,对学习是有帮助的,比如说带着孩子跑步、游泳、跳绳。这些都是可以立刻去完成的,我们可以在操场跳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马路边走,锻炼平衡感,这些既不用花钱,又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孩子。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粗心怎么办?

2017年,我承接了安徽省教育厅的一个重大课题。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孩子四年级到五年级的时候,感知觉对他的学业成就影响就不太大了。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粗心。

大家如果有去医院看望过病人的,会看到护士用药的时候,往往要做到三查九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九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过敏史)护士为什么要三查九对?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通过增加中间执行的步骤来减少用错药的可能。那么,我们借用这个思路来想一想,减少孩子粗心,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适当带着孩子做一些和视知觉、听知觉有关的一些小训练。比如提供一组数字:“66696669666691”,问孩子其中一共有多少个“9”。相信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变得更加细心。

【问题答疑】

家长提问:我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因此产生了一些焦虑心理,想问下您有没有一些好的解决方法。

丁老师答疑:当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期望值过高,并且产生了焦虑,这就是孔德悖论所说的:意识不可能自己观察自己。我让你不要焦虑,你肯定很难做到。这时候怎么办呢?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你会发现原来世界是如此丰富。有的时候我们会焦虑,其实还是自己看得太少了。

当我们能够看到更丰富、更广阔的世界,当我们看到更多的孩子时,看到这个世界上有的孩子在为了一点点的学习资源苦苦挣扎,自己的心好像也慢慢平静下来了。

家长提问:我是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也是在鼓励他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缩短陪伴他的时间。但是近期几次单元测,孩子考得不是特别理想。我发现孩子逐渐开始有一种“躺平”的心理,我比较担心,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去沟通。

丁老师答疑:我先说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孩子说不喜欢老师,那怎么办呢?我给学生支了个招:“这样吧,你想象一下20年后当你事业有成,昂首阔步地再次走入学校的时候,再去看看那个你不喜欢的老师。你觉得他还是那么讨厌吗?可能没有那么讨厌了,那是因为他只是你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你的一个人,只是当时你不理解而已。”

这样想想,有些东西就放下了。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有一些东西好像通过努力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引导。

第一个:孩子真的努力了吗?有些孩子所谓的努力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他可能只是当着家长面努力,其实背后很多该做的并没有做到。第二点呢,就是让他纵向地看自己。但是这很难,因为他处于横向比较的大环境中,那父母要做的就是少进行比较,让他看到自己每一天的进步,每天强调小小进步的成就感,或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他的心态。

猜你喜欢

注意力习惯家长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上课好习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