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中国大飞机的前世今生
2023-06-15李祥
李祥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中国的大飞机则全部依赖进口。
严格地说,中国曾经拥有过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不过只有一架。
30多年前,代号“运10”的国产大型客机试验机型,已经翱翔蓝天,逐风万里,却很快又销声匿迹,成了匆匆过客。现在,这架运10仍停留在上海郊外的大场机场,它在这里诞生,从这里起飞,又最终停留在这里,看着停机坪上荒草枯荣,归于沉寂。
如雏鹰展翅,中国大飞机的起飞几经坎坷波折,但鹰击长空的梦想从未停歇。运10未竟的夙愿,C919实现了。
“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镜头回放到1980年9月26日清晨,上海市北郊的大场机场。
太阳尚未升起,辽阔的机场却是密密匝匝的人群,万余双眼睛锁定机库大门。甲虫般的牵引车缓缓牵出一个庞然大物:双翅平伸,翼展达42.24米,浑圆的机身如同隧道开出的一列火车,长33.55米。高大机尾上则闪耀着巨大的五星红旗和一个醒目的红色标记——Y10。
这就是运10,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客机,也是中国历史上造出的最大飞机,即将开始它的“处女飞”。
全场屏住呼吸。
运10启动发动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跑、加速,刹那间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如同大鹏展翅,轻盈自如。
全国为之沸腾……机场上万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躍。在人头攒动的参观者中,甚至有刚下手术台不久的工程师,身上挂着输液的吊瓶,执意要看运10首飞。
“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队伍,还没来得及‘排练就被历史匆匆推上舞台,以敏捷而稳健、整齐的步伐,一炮打响,成功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大戏。”已经作古的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生前曾这样评价中国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10年历程。
镜头再向前回放10年。1970年8月,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中国大飞机研制工程立项。按照中国重点工程以立项时间命名的习惯,中国大飞机研制项目被命名为“708工程”。
来自全国航空工业的各路精英,“被历史匆匆推上舞台”,的确是有些“匆匆”。那时,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航运输业,708工程的立项是个“政治任务”:项目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多是租赁外国航空公司飞机。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那架爆炸坠毁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就属于印度国际航空公司。不幸中的万幸,周恩来并不在这架飞机上。
上世纪60年代,中国领导人出访,乘坐的还是螺旋桨飞机。而喷气式客机技术已经诞生了十几年。中国从英国引进的“三叉戟”只是中短途客机,在世界上已不算先进,在中国仍是宝贝疙瘩,以至于周恩来出访都舍不得用。
外界因此评论,中国“尚未进入喷气时代”,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大飞机也的确是大国形象的一个最好注脚。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专机图-114访问美国。无论到哪里,他身边始终跟着两个人:肖斯塔科维奇和安德雷·图波列夫。前者是联合国国歌的作者,后者则是图-114和图-104的设计者。图-114额定载客160人,最多可以运送220名乘客,其体型之大让人称奇,以致美国机场的舷梯车都达不到它的舱门高度——赫鲁晓夫用苏联的大飞机给了美国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堪。
比这稍早的1954年,赫鲁晓夫还曾乘着图-104专机访华。图-104是苏联的第一代喷气式客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之一。它第一次飞临中国的时候,有关部门特意组织了中国航空设计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参观。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运10副总设计师的程不时。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60年,80多岁的程不时仍对那一幕记忆深刻。
那一天,程不时等几十位青年科技人员早早守候在首都机场。图-104带着巨大的呼啸飞来。它先是炫耀般地斜着身子,在机场上空做了一个大盘旋,然后稳稳落地。庞大的机身却如燕子般灵巧。
待飞机停稳,程不时等人围拢过去。站在图-104高昂的机头下方,不得不抬头仰望的程不时被彻底震撼了。“我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个恐龙一样的庞然大物。”程不时回忆说。
那时的程不时,还是一个年轻的战斗机设计师。他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已经在战斗机设计领域功成名就的他,会“改行”设计中国民用客机的“庞然大物”。
无限期搁置
1984年春节期间,运10试飞人员向国务院申请试飞拉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来都是世界航空领域的一大挑战。当时,世界上还没有飞机在试飞阶段上过高原机场。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听了汇报,看过运10的照片,高兴地说:“从来没有人向我说过这架飞机有这么大!”当即批准运10进藏试飞。
运10转场成都,以11000米的最大升限轻松飞跃世界屋脊,在拉萨贡嘎机场安全着陆,成为第一架降落高原的国产客机。
那段日子,恰好赶上了西藏遭遇雪灾。刚刚收到运10试飞拉萨成功喜报的谷牧,又给运10下达了飞行任务——运输救灾物资。接下来的10天,运10连续6次飞抵拉萨,运送了40吨紧急物资。
看着运10在成都机场频繁起降,连平时飞成都、拉萨航线的飞行员都惊奇:这哪里是一架在试飞的飞机,比我们飞得都勤!
7次飞抵拉萨贡嘎机场,成了运10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为运10证明自己的最后机会。此后不久,运10便停止了飞行。
每次回忆起这一幕,程不时都不愿多谈,神情中流露的,有遗憾,有伤感,有无奈。他不接受运10“下马”的说法,强调说:“我没有看到过任何决定运10下马的文件或决议。运10是被放起来了,搁置起来了。”
1985年2月,由于继续研制所需要的3000多万元资金无法落实,中国大飞机项目陷入停滞。唯一一架运10因为连购买燃油的钱都没有着落,只能悄无声息地停放在远离市郊的大场机场,从此无限期搁置起来。
運10命运的转折其实早有迹象。早在它首飞之前的1979年,因为经济过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对所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调整。当时原定的运10第三架飞机已完成65%的工作量,不得不停产,再没能继续。
1980年,上海飞机制造厂曾给中央写信,希望能把运10飞机继续搞下去。但当时的中央、国务院和国防科工委,对运10飞机是否能继续,以及造价、用户问题都难做定论。
1981年6月,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召开“运10飞机论证会”,参加会议的共35个单位55位代表。论证会同样建议走完运10飞机研制全过程,并提出4种安排意见,但没有见到回复。
有关运10项目被停止的原因,至今仍在中国航空界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唯一可以确证的事实是,运10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在它一次次试飞途中,民航已经开始大量进口飞机,与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谈判也在进行。
作为大飞机的真正用户,民航的选择也无可非议。更早的1973年,中美关系解冻的第二年,中国民航就进口了第一批10架波音707客机。从那时起,中国大飞机是进口还是自制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歇。波音与中国也由此结下了包含着政治和经济的复杂关系。
运10的各项指标,与波音707在仲伯之间。可到运10试飞之时,波音公司宣布707停产,代之以更加先进的机型,著名的波音747更是已经在商业航线上飞了10年。
1982年5月24日,据有关报告称:“运10飞机在取得适航证前,不宜加入国内长途航线货运工作。”
运10最终也没能飞入中国民航的领空。
“桑塔纳道路”
1985年3月31日,在运10停飞一个多月后,上海航空公司与美国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签署了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协议书。
为给麦道腾出场地,上海飞机制造厂以劳动竞赛的方式拆除了运10的工装设备;大场基地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喷漆厂房,规模为亚洲之最;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翻译、注解着大洋彼岸运来的成吨图纸;一批批工人接受上岗培训和考试,第三架运10备料被用来练习铆钉枪……
曾经随着运10一起沉寂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又在喧闹中走上了另一条大飞机跑道。中国的大飞机之梦也开始探索自主研制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先与国外合作生产,逐步国产化。
稍早一年,中国汽车业已经开始了这种模式的实践。同样在上海,上海拖拉机汽车总公司与德国大众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驰骋中国几十年的桑塔纳轿车。因而这种发展模式又被称为“桑塔纳道路”。
中国航空业发展曾经制定了设想完美的三步走战略。按照规划,首先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然后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最后是在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
但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桑塔纳道路”并没有给中国运来自己的大飞机。
在引进MD82组装生产线时,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坚持在合同中加入联合开发新飞机的条款,但他的努力落空了。MD82从设计、生产、试飞到售后服务,都被美国人牢牢控制着。
从1986年到1994年,上海飞机制造厂共组装了3种型号的35架麦道飞机,其中5架返销美国,30架直接喷上了中国民航的字样。同期,欧美飞机不断销往中国。
天有不测风云。原本被中国寄予实现大飞机之梦的美国麦道公司,却在汹涌的商业竞争中自身不保。1997年,波音兼并麦道。几个月后,波音断然宣布关闭麦道90生产线,上海的生产线刚刚装配了两架麦道90,就此作古。
中国航空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在跟着麦道走了一段弯路之后,宣告终结。
这次人们也许可以放心,和草草退出历史舞台的运10不同,C919是幸运的。当它成为中国大飞机梦想的寄托时,中国已经有足够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风鹏正举
借路麦道的设想破碎之后,中国的大飞机梦想又经历了一次10年的等待。
2007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中国大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这个曾经尘封多年的梦再次起航——这一次,它的名字是C919。
“C”代表中国,“9”在汉语中寓意长久,“19”代表的是我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C919之后的未来型号也可能命名为C929,其中“29”代表这一机型的最大载客量为290座。
翻开C919的进度表:2010年11月珠海航展样机首次亮相,2010年完成初步设计……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甚至在还没有首飞的时候,C919就已经获得了235架的订单。
这次人们也许可以放心,和草草退出历史舞台的运10不同,C919是幸运的。当它成为中国大飞机梦想的寄托时,中国已经有足够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C919立项后,时任总理的温家宝撰文《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文中写道: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从命运多舛的运10,到稳步推进的C919,中国的大飞机之梦已经孕育了40多年。
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个梦想会随着C919一飞冲天。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