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奋力书写中国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的“西汽答卷”
2023-06-15李瑞明杨娜
李瑞明 杨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知行合一”等理念在制造强国迈进的征程上落地生根,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得到强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构想走向实践。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進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拉开了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探索的大幕。尤其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把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举措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意义非常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创办于1987年,前身是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摩托车修理技术培训学院。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更名为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之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一流职业大学,办世界汽车名校”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专业人才,助力民族汽车工业”为使命,在3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非营利、公益属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省乃至西部地区汽车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国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背景下,产教融合日益凸显,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汽车产业,两个领域都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究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属性,抢抓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职业本科教育规律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之路,奋力书写中国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的“西汽答卷”。
一、强化顶层设计,规划“西汽方案”
(一)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
学校围绕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将立德树人内涵具象化,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专业课程、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内化进教育教学、科技研究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将“五育并举”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让立德树人成为学校的使命追求、组织认同和行动自觉。
(二)彰显职教特质,构建育人体系
职业本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统筹规划、周密考虑,通过彰显职教特质构建育人体系。一要坚守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二要明晰人才培养的本科定位;三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四要持续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五要坚持汽车特色立校。
(三)厚植职业素养,促进就业创业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把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尤其强调和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与培育。同时,还将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精神具化进学校工作和育人的标准规范之中,内化为教职员工的精神品质和工作态度,贯穿于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的全过程,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二、直面职本难题,形成“西汽突破”
(一)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突破教学管理规范盲区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缺少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资借鉴。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突破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盲区,遵循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对原有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革命式的制度重建工作,制定三大板块,共六十八项管理规范子制度,有力保障了职业本科“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
(二)引培并举助力成长,突破职本师资短缺束缚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工程,一是通过培育省、校级教学科研团队和教学名师,建立名师知名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校级优秀教师,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等举措,以典型引路、高端带动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二是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教育培训、教学竞赛、外出访学、学术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造就一批素养较高的教师;三是通过校企合作、聘任兼职“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下企业轮训等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一批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师德师风纳入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等工作,引导教师厚植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三)校企合作拓展资源,突破双元协同育人困境
针对办学隶属关系不同、层次不同而导致的资源不足问题,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市场,汇聚优质资源,开门办学,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人才供给、技术服务、成果转让、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实践“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业本科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机制和政校企多元办学的格局。学校相继与奥迪、捷豹路虎、保时捷、沃尔沃、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方动力和宝鸡机床厂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2022年8月底,省级“汽车工程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在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落地,这是建设以高校为主体、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四)设置职业赋能环节,突破技能特性评价不足
学校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理念,注重职业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基础全面素质综合考核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两个赋能环节。一是“职业基本技能综合测试”,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测评。学生只有在前三年通过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测评,方能进入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未通过者可反复申请测试,直至达标通过测评。二是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坚持“双师三实两熟练”的工作原则,其中“双师”即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指导;“三实”指选题来源于企业、业界的真实问题,所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技改方案切实可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或作品真实可用;“两熟练”指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环节使得职业本科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本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至少熟练掌握和使用一种行业通行且公认的工具手册、通用软件、专用设备等。
三、促进转变提升,提供“西汽范式”
(一)构建“一核多星”专业(群)
学科专业布局是学校发展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学校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群设置进行了思考和辨析,结合原有专业基础条件,制定了“一核多星”的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布局原则,规划筹建了“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大数据技术服务平台”专业群、“北斗+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汽车后市场经管类”专业群等。基于产业对汽车人才需求的新形势、新变化,学校对接专业群设置,精准构建课程内容和标准,尤其在专业课方面,动态取消不适合汽车发展方向的课程,增加一些新课程,做到“教材活页式,教学开放式”。另外,学校还强化技术技能培养的课时占比,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要求和特征。
(二)探索实践“3-2-4-1-8”职本人才培养模式
在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3-2-4-1-8”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建与实践》的支持下,学校提出并探索实践了“3-2-4-1-8”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3”是三认同,具体指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教学的方式等都必须得到教育界的认同;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须紧密对接产业链,得到行业组织的专业认同;所培养的学生要得到企业认同。“2”是两个标准,即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4”是指职业本科四个特征要素,即“用、新、专、匠”。“1”是指学校、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社会四方共同建立的一个闭环反馈信息系统。“8”是指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技术技能、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职业素养、学生就业等8个维度作为校企合作的衡量标准,即8个校企合作适配度。目前,该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推行基于“IDPT”的双向贯通实践范式
在组织实施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针对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的区别,尝试探索基于“IDPT”(Industry、Double、Place、Testingmethod)的课程教学与实践双向贯通的新模式:Industry代表“行业”,指学生在学习专业实践课程时直接与该课程对应的行业岗位对接;Double代表“双师+双向教学”,理论学时在校由专业课教师教学,实践学时可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形成“双师”模式教学;Place代表教学场地,指教学场地因课程实践模式的不同而产生多元变化,理论课时在校进行学习,实践课时可在企业开展教学,或者采取企业云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把企业的实际项目纳入课程实践中来。Testingmethod代表考核方式,以课程对接行业实际项目的程度、在课程实践项目中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等多重标准为考核内容。
(四)打造“五维”汽车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一是打造汽车文化环境。学校的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特色教育场域,也是承载和传播汽车文化的载体。不论是陕西首个国际F3级别赛道,还是“飞在墙体上的赛车”、校内汽车文化主题公园等,都让师生从点点滴滴中感受汽车文化的精神内核。二是积极推进汽车文化进课堂。通过开设汽车文化通识课、编撰汽车文化知识手册等,将汽车文化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并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给学生以道德启迪。三是培育汽车文化活动。汽车文化节、汽车改装文化节以及校院汽车文化知识大赛等都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学校汽车文化协会、赛车协会、神鹿车队等社团吸引大量学子参与其中。四是注重汽车文化的价值输出。汽车文化是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一个整体体系。五是匠心打造汽车文化品牌。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成果申报中,学校的“汽车文化”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弘德笃行,负重自强”的校训以及“创一流职业大学 办世界汽车名校”的目标,镌刻在教学楼前,也根植于师生心中。
学校特有的四个“范式”全面助力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近年来,学校开放78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室,以及校企共建的38个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探索建设“学生科创团队”组织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如今,学生科创团队在学校遍地开花,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御风”一个学生科创团队就能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同台比武,先后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26项,省部级技能大赛奖励百余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改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3%,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增强,育人成效明显。
四、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西汽力量”
(一)坚守职业教育初心,紧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作为汽车类职业大学,学校在发展中积极面向汽车产业,进一步更新理念,充分挖掘自身价值;面向社会,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面向未来,践行职业教育改革,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塑造职业教育民族精神。
(二)对接国家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愿景,学校扎根行业发展需求,找准定位,发扬特色,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岗位,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统整,积极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设;推进专业集群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以此为基础与地方企业开展集群式合作,增强服务区域产业链建设与发展的效能。
(三)持续推进科教改革创新,实现成果转化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具备丰富坚实的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潜力,通过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和平台建设,深度融入秦创原项目,激活改革发展新动能;通过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前沿,增强创新集成度、科研贡献度和社会影响力,使办学条件得到重大改善、汽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取得突破,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和融合,赋能陕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会紧抓汽车产业和职业教育两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服务方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用奋斗拥抱新时代、用实干开启新征程,为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出“西汽方案”、形成“西汽突破”、提供“西汽范式”、贡献“西汽力量”,奋力书写中国特色职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西汽答卷”。
(李瑞明、杨娜:西安汽车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