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诗可以这样写
2023-06-15王充闾
王充闾
赠王桂阳
吴均
松生数寸时,
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
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
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
为君覆明月。
古人自荐,讲究身份。既有求于人,又不能露出自卑、自贱的寒乞相。因而,这类诗文不易着笔,但如果处置得好,往往十分出色。
既为自荐,就要讲自己的特长,但如果说得过分了,予人以夸饰、吹嘘的印象,反而不好。吴均在这方面做得很得体,不亢不卑,恰到好处。就其社会意义来说,它反映出一种社会常见现象,可说是那些怀瑾握瑜的下层寒士在等级社会沉重压迫下的痛苦呻吟,也是慨乎其言的不平之鸣。
诗中不取正面自我标榜形式,通篇全用比體,托物志感。前四句说,小松初生不过数寸,遂为荒草淹没,冲霄之志无从展现,凌寒傲骨、坚贞品质更是无人知晓。借喻诗人沉沦下僚,不被器重,鸿图远志无从施展的窘况。五、六两句深入一步,状写小松目前遭摧残、受陵忽的困境,说明它亟待保护、扶持,含蓄委婉地透露出请求施加援手的求助意向。七、八两句说:一旦幼松改善成长条件,即能顺利地长成参天大树。“为君”句,一箭双雕,用笔超妙,既申抒其笼云覆月、建立奇功伟业的抱负,又隐含不会忘记知遇之恩的深意。
吴均所要表达的意愿是,自荐处,原本是干谒之作,却丝毫不现寒酸求乞的卑词媚态,而是充满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读来颇有气盛言宜之感。其实,这类“潜人才”遭受压抑、难以出头的现象,在封建时代,可说是“司空见惯浑闲事”了。郑板桥曾刻过一方朱文印章,印文是“二十年前旧板桥”。原来,他年轻时因为没有名气和地位,作品无人问津。二十年后,中了进士,声名大振,时人竞相索求,门庭若市。他在感慨之余,刻了这方印章来讥讽世情,针砭时弊。
这种情况,在今天也还存在。人才在尚未崭露头角之时,是最需要支持、鼓励、拔擢与帮助的,可是,却常常无人注意;而一旦取得了某些成果,在社会上出了名,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产生所谓的“名人之累”。本文只是想提醒一下,爱才尤贵无名时。与其热衷于在人才荣显之后揄扬备至,何不“雪里送炭”,于幼芽掀石破土之际,伸出援手,多给一些实际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