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贵:红旗渠总设计师

2023-06-15厉飞

共产党员·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林县河山红旗渠

厉飞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周恩来总理要求带十部纪录片放给国际友人看,第一部就是《红旗渠》。如今,红旗渠早已举世闻名,而其总设计师杨贵却鲜为人知。

当年,正是杨贵克服重重压力,领导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奋战10年,建成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展豪气,为治水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杨贵,1928年5月生于河南卫辉(原汲县)。1943年春,他被选为村农民抗日救國会副主席,领导减租减息运动,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杨贵在担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时,曾两度带领工作组到林县帮助抗旱,由此与林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4年5月,年仅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林县地处太行山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全县500多个行政村中,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正常年景小麦亩产不超过35公斤,秋粮亩产不超过100公斤。“汗水浇土风洗面,茅草刷锅泪洗碗”,正是林县广大群众备受干旱缺水之苦的生动写照。

上任后,杨贵做了多次调研,在近400个村子蹲过点,在1000多户农民家里住过。在此基础上,杨贵带领县委制定了《林县全面规划建设意见书》,先后修建了淇河渠、英雄渠、天桥断渠、黄华水库,全县扩大水浇地面积16万亩。1957年12月,在中共林县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上,杨贵在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口号。1958年,杨贵又领导林县人民修建了要街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

1958年11月1日,杨贵收到了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的通知。见面时,毛泽东风趣地说道:“林县的杨贵,我知道你,治水很有一套嘛!”这让杨贵很受鼓舞。

1959年,林县发生了干旱,使得流经林县的河流几乎断流。这让杨贵意识到,光靠“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地下水挖出来”还远远不够,必须“把境外水引进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奔赴山西进行考察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林县。

1959年10月,杨贵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对引漳入林工程进行专题研究。不少人对这项工程持怀疑态度,但杨贵态度坚决。会议整整开了一夜,最终通过了实施引漳入林工程的决议,并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批准。

勇担当,排万难

主持修建“人工天河”

1960年2月10日,对林县人民来说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在这一天,引漳入林指挥部通过广播召开了全县誓师动员大会,超过40万人收听了《引漳入林动员令》。会上,杨贵描绘了一幅美好画卷:“清水高山流,渠道网山头;吃的自来水,鱼在水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满山头;走的林荫道,两旁赛花楼。犁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不缺吃和穿,不怕灾年头。”

2月11日是元宵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3万多名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向着太行山进发了。一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役由此打响。

开工20天后,杨贵沿着七八十公里长的渠线徒步踏勘,用了3天才走完。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几万人摆在总干渠上全线出击,战线拉得太长,指挥很不方便,关键部位艰巨工程拿不下来。杨贵及时组织召开了盘阳会议,决定改变全线出击的被动局面,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拿下20公里长的山西段。同时,杨贵提议,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因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

作为修建红旗渠的主要决策者,杨贵以担当精神顶住了各种压力。工程开建后,竟然遭到了部分百姓的投诉。他们的理由是:炸山体修渠存在安全隐患,会污染水源,爆破声和碎石还会吓跑家畜。杨贵努力做这些人的工作,他说,这是林县人的“生命渠”,必须修。1960年,由于国家有困难,不少工程被叫停。杨贵冒着被撤职的风险,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让大部分建渠民工下山,只留少部分人凿青年洞。当上级部门来调查时,杨贵将林县人民吃水难等情况如实反映,最终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此外,现实的困难也很多,可总结为“三无一少”: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材料,物资缺少——连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都缺。在这种情况下,杨贵提出了勤俭建渠、艰苦创业的方针:“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没有路自己修,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石灰自己烧,艰难的进展让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杨贵多次表示,渠一定会修好,不然他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谢罪。

工程进展形势好转后,杨贵做了一件很有远见的事。在红旗渠一期工程建成后不久,他主动与山西平顺县委协商,于1962年8月15日与平顺县签订了《红旗渠工程使用权协议书》,确保了林县人民对红旗渠有永久使用的权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杨贵带领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气概和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7座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建成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它的建成让世人惊叹不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从时间上算,它从1960年2月开建,到1969年7月竣工,历时10年;从长度上算,全长1500公里,若把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建成后,林县有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56万人口及牲畜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粮食亩产提高到460公斤。当地的人们感激杨贵,他们评价:“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2018年4月10日,杨贵在北京去世。第二年,按照他死后还要看着红旗渠的遗愿,他的骨灰被运回林州市,安放在红旗渠纪念馆东侧的小山坡上。斯人已逝,但杨贵带领人民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对于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猜你喜欢

林县河山红旗渠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河山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壮丽河山
“有才”林县话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