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锡商的崛起

2023-06-14吴跃农

莫愁·时代人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纱厂无锡工业

吴跃农

“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这四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无锡丰厚、璀璨的江南自然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清朝发起的洋务运动,使上海、汉口(武汉)、天津等通商口岸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掀起了一股近代化风潮。两千年来一直是小县城的无锡,是如何做到没有借助通商口岸而崛起的呢?

1

光绪后期,晚清政府在外患刺激下,在爱国人士疾呼下,被迫实行自强新政、振兴工商的政策,光绪末年,无锡粮行、米店增至140余户。宣统元年,无锡南北二门就有茧行104个。锡商民族工业逐渐得以产生和发展。

上海在纺织、机器制造、造船等领域尤其突出,达到全国产值的40%~50%。这些通商口岸的存在,不仅能吸引西洋资本,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本土资本也喜欢汇聚于此。因为这里有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是商人和冒险家的乐园,比其他城市更具有发展优势,因而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崛起的一批城市,其辉煌一直持续到现在。

上海开埠后,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从1843年开埠时的20万人,到1890年已超过70万人,租界人口也在20万以上。新增人口里有大批无锡人,从事各种行业。20世纪初,仅上海的各个外资和内资造船厂,无锡工人便多达1.5万。在上海谋生的无锡人学到手艺的同时,更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渠道。这些闯荡上海滩的无锡人,回到家乡投资实业,而从太平天国战火中保存下来的无锡民间资本,也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启动资金,使近代工商业在无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到了近代,受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前后进步思想的影响,1895年,无锡实业家杨宗翰筹资白银32万两创办了第一家工业企业——业勤纱厂,有工人1000余名,占地百余亩,设备有英制环锭细纱机38台、纱锭13832枚、人力摇纱机40余台。之后,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与朱仲甫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1904年,周舜卿创办了裕昌丝厂;1907年,荣氏兄弟又开办了振新纱厂;1909年,薛南溟开办了永泰丝厂。这座城市的民族工业企业创办得风生水起,出现了布厂、丝厂、机器翻纱厂和电灯公司。从1895年到1913年,无锡的工商实业家在无锡就办了19家工厂。

2

从清至民初,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经历了四次模式转型,第一是官办,第二是官商合办,第三是官督商办,第四是商办。所谓商办,就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而且是私人创办的现代工业——不是低技术含量的手工作坊,而是西方工业技术下的机器大生产。

民族工商业推动了社会进步,既结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又挤压了外国资本以及依附于它的买办资本的生存空间。中国最早的商办棉纺企业和第一家商办银行都诞生在无锡,出现了创办民族工商业道路的锡商六大民族资本集团,即杨宗濂、杨宗潮兄弟的杨氏集团,周舜卿的周氏集团,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集团,薛南溟、薛寿萱父子的薛氏集团,唐保谦、蔡缄三的唐蔡集团,唐骧庭、程敬堂的唐程集团。这批锡商实业家族,以江南水乡的大米、丝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面向民生市场的面粉、棉纱、缫丝三大支柱产业,并开办了水泥、造币、榨油等工厂,牢牢奠定了无锡近代工业摇篮的地位。

锡商形成了全国竞争优势,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无锡境内“机声隆隆,百业繁昌”, 20世纪30年代,无锡丝厂总数,蚕丝产量、品质和出口的吨位,均居国内榜首,无锡传统的米码头成交量高峰期达1300万石/年,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

3

无锡近代工商崛起,有着非常厚重的“上海因素”。有学者认为无锡是“海派文化辐射带动的成功案例”,不无道理。无锡紧邻上海,距离上海仅128公里。1906年7月,沪宁铁路无锡至上海段率先竣工通车,上海无锡连为一体。京杭大运河在无锡境内流长40.8公里,形成了“大十字”物流框架,现代企业得势发展。

得风气之先和地理之利,锡商实业家大多是从上海发展起来的,当年在滬上创业、发展的锡商实业家就有116人。无锡因近代锡商的崛起,以及与上海的关系,而有“小上海”之称。

作为锡商的杰出代表,荣氏家族以无锡为本源地,在上海、汉口(武汉)、重庆、芜湖等地建有分厂,从1900年到1949年半个世纪中,荣氏家族在开办振新纱厂后,又陆续在上海创办了福新面粉厂,振新、申新纱厂等企业。至1932年,荣氏家族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摘取了全国“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桂冠。1936年,无锡仅薛家的永泰丝厂出口生丝就多达2.5万包,占当时上海出口总数的50%。在薛氏永泰的引领下,无锡丝业超过上海、广东,居全国第一。无锡成为名副其实的“丝都”。1936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高峰,而锡商在丝业、面粉和纺织三大行业中居全国前列。

4

从189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1936年,在短短的三十一年时间里,无锡成为苏南近代工业中心城市,是与上海、天津、汉口(武汉)、广州、青岛齐名的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之一,而且无锡是其中唯一以民族工商业立市的城市。无锡的产业工人总数仅次于上海,形成了“小无锡、大上海”的工业格局。上海的工业领域活跃着大批无锡人,上海滩有“无锡人掌工商业,宁波人掌金融业”的说法。无锡形成了荣、周等六大资本集团,拥有工厂315家,产业工人6.3万人,居全国第三位,工业生产总值7726万元,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当时的六大工业都市,除无锡外,其余都是通商口岸,而且要么是(特别市)直辖市,如上海、天津、汉口(武汉)、青岛,要么是省会城市(广州),只有无锡仍是一个县。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无锡有纺织、缫丝、面粉、针织、染织、造纸等二十多个工业门类,拥有628家企业,其中千人以上的企业达20家之多,产业工人达42.9万人。作为锡商的代表,荣氏家族拥有纺织业15家、面粉业13家,以及其余3家。荣氏集团的面粉产量占中国的三分之一,荣氏集团纺织业布机产量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达到29%。荣氏集团立足无锡发展,克服各种外部阻击因素,其发展依然呈稳步上升态势,毛泽东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邓小平认为荣家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有功的,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

编辑 马哲

猜你喜欢

纱厂无锡工业
无锡一棉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工业人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