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现代传承

2023-06-13石萌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

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水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在包括绘画、诗词、书法等在内的多重艺术中,在我国历朝历代的造园活动中更有深层次渗透。中式园林在造园中的核心思想即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于国人而言,园林景观设计的初始愿景就是体现山水文化。基于此,探究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文化内涵,具体以白塘生态植物园为例,对蕴含山水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积极探讨,分析其在现代传承、现行的文化趋同压力之下怎样做到地域本土化,以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方向对山水文化的表达加以总结。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园林

一、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文化内涵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山水要素

最初,中国园林景观通过自然山水净化和沉淀人的心灵。自然山水作为媒介,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思考山水的搭配和氛围的营造,同时强调山水设计的重点,即意境。古典园林设计者往往会运用叠石手法创设出多重氛围感十足的空间,对于材质和造型方面的选择,装饰景观空间元素主要是以石材自身的纹理打造氛围感,营造出整个空间的尺度感与寓意。中国山水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力求空间层次的呈现生动有趣。在理水方面,设计者往往在设计中更多运用聚散、曲折、高低、掩映等方法,利用山石、植物、构筑物等阻断和遮挡水体,从而达到欲拒还迎、连绵不绝的成效。由此,让园林景观融合生态、人文、自然,展现出山水文化本身的面貌,进一步达成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互融合的效果。

中国造园艺术实际和中国文学、绘画等渊源颇深,尤其是经历过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洗礼,成为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重要典范。中国园林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派系,前者主要是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后者更多的是在苏州。因为存在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差异,二者无论是在规模、布局还是在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差别都较大。比如皇家园林的特点在于宏大、严整、堂皇,苏州园林的特点则是淡雅、写意、自由、小巧。因为苏州园林能够实现文化和艺术的统一,所以皇家园林发展到晚期也充分借鉴和汲取了苏州园林的“写意”,渗透到其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等内容中。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一直将园林视作一幅画或是一首诗,而非仅是一项土木工程。园林设计师能够将诗画艺术和园林艺术有机融合,包括园林建筑中的楹联、画栋、雕梁等设计。将诗画和园林作品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对自然形态美的赞赏,同时也强调了自然本身的内在美,使自然能够具象化,如荷花表示高洁清廉、翠竹表示坚贞的气节等,这些都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诸如风声雨声、阳光月光等,都能够引起国人的丰富联想、激发文化情感,由此构建中国园林艺术自身的风格。

(二)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山水文化发挥着生态维护的效用。园林景观发展能够凸显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从原本的山水崇拜到如今的与之共荣。现在景观设计仍是基于特定场地、特定基础,多数优秀的园林景观仍留存场地本身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或是水域,确保多种资源能够彼此共存。此外,园林设计师应综合掌握场地自身的发展方向、生态阈值范畴,确保园林设计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之内。

山水文化发挥着再塑人文的效用。园林景观自身的多样性源自于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实际上,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特色之一即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具体显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雕刻、装饰,还有叠石寄情等方面。园林景观既是点缀园林的艺术品,也承载着历史、思想、文化、科学信息等内容,兼顾了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的深广性。在这之中,既有对儒、释、道等诸家哲学理念、思想流派的反映和传播,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宣扬、高尚情操的陶冶。此外,还有设计师利用古典诗词文学,点缀、渲染园景,让人能够在其中栖息游赏,以景物化情思,生成一定的意境美,实现精神上的满足。一些园林景观完整地保存着我国历朝历代书画大家手迹,其是宝貴的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以委婉且含蓄的风格打造“和为贵”环境,综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社会联系紧密的特性。

山水文化能够为大众提供与自然亲近的体验。人自身的审美需求既有感官满足,也有感官刺激之下形成的对欣赏对象的情感反映,此外也有超越层次的意境特性,可让身心得到高价值享受。中国古典园林大多采取的是宅园合一模式,能够居住、赏玩,能够让人感受惬意的生活,此类建筑形态主要出现在人口密集且自然风光缺乏的城市里。人类对自然有所依恋,园林主要是园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追求、积极美化和完备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设。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以白塘生态植物园为例

白塘生态植物园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建在原白塘湖地块之上,公园的总体面积约60.5公顷。其中,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分别约47.3公顷、13.2公顷。园中自西向东呈现序列景观,根据主题景观,依次划分为人工种植的植物观展区域、环绕岛屿的自然种养处、水面和山地共生的生态布置区域。白塘生态植物园最初的概念和设计都是由荷兰NITA园林景观设计院负责的,主设计师为尼克·诺森,由城市建设研究院完成其施工图设计。白塘生态植物园既富有山水文化特性,同时也有一定的自我风格。

(一)城市绿洲,维护生态

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千年,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色,造景要素的选择并不一味追求新颖、独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灵魂。白塘生态植物园基于原有白塘湖的两座岛屿,采取人工筑岛、水系改造方式,组建起错落有致的四座岛屿和湿地,各岛植物种植都要求打造能够凸显季节变化的生态林。用木栈桥连接岛屿和湿地,让游人能够一会面对水,一会面对山林,实现休憩和赏玩统一。白塘生态植物园以原生资源对场地的可持续性加以维护,选择山水作为架构,合理运用本身的水系,以人工手段完成堆土造山,打造出山水环绕的良好山水园林空间,彰显城市绿洲境界,白塘生态植物园水系如图1所示。

(二)移步换景,流动时空

时空的流动为空间序列和時间延续彼此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中国园林既有相对单一的直线路径,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蜿蜒路径。不管是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因手法不同,其都能使人生成多种心理感受,白塘生态植物园路径代表如图2所示。白塘生态植物园根据植物合理造景,打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综合展现具有季相变动特性的生态空间,综合展示森林空间的观赏性草甸、苗圃种植林等。白塘生态植物园也借由中国传统园林组织形式“步移景异”,打造景观动线和游人视线上的多样变动,采取现代材料和设计方式,有效塑造出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三)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白塘生态植物园秉承着传统造园理念,对公园的主环道环绕布景,尤其是在主要景点和主环路边设置小游园,实现动静结合、虚实交错。在园东,采取人工手段堆出土山,打造出10—16米高的人工山体,仿原始山林生态系统,绿化山体。山林之中,合理设计出多种景观和活动空间,有溪流、水塘、岩石圈、儿童游乐场等,最终勾画出起伏变动、林木葱茏且山地自然景观多样的休闲场所。

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山水文化的传承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最开始是对生活状态、文化结构的合理反映,但是现今的园林景观设计更多是讲求形式。设计者应当继承和弘扬山水文化,充分利用山水特性,以此为设计出发点,使景观观赏性更好体现,并带动当地人的生活积极性、创造性。

(一)新解自然

新解自然代表着还原和尊重,它并不是让人舍弃城市发展,而是对人类发出提醒,要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对原有资源有所保留,尽可能少地影响生态资源循环,尽可能多地选择设计方式。

现代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侧重于行为模式。园林景观在空间设计上应当从人自身的外在行为出发,结合内在心理,增加山水情节,完善园林设计。

现代设计注重自然功能,设计者可将场地之中现存的可再利用物体当作景观、小品、构筑物等材质源头。这类对象在造型和布局上,能够遵照场地、氛围等内容和植物自身的色彩、高低等要点适当调整,综合打造出能够即时感知的境界。

现代设计可对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感进行再现,设计者应积极在空间营造之中,运用框景、漏景、借景等造园模式,使屋外的景色得以融入室内,巧妙融合到空间展品、空间场景之中,使体验场景化,最终实现人在景中。

(二)重释感观

中国园林景观着重塑造意境,其最高价值就是让大众生成一定的审美观。中国园林景观可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园林氛围,释放心灵,最终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视觉体验涵盖的内容有景观的视觉形象、景观的透视、景观的格局、景观活动的可视性。听觉景观能够划分为自然声景、人工声景。前者涵盖虫鸣鸟叫等声音,后者主要是一些人工采集的天然之声,有人和环境彼此作用生成的声音、触景生情形成的声音,还有社会性群体活动生成的音乐声等。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嗅觉景观一般发挥着引导性、警示性和烘托性作用。

(三)深化人文

综合来看,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侧重于从场地及周边环境掌握设计出发点,旨在展现出场地本身的生活模样、人文和自然元素等。园林景观细节化能够将场地的氛围和特色鲜明、快速地凸显,从而提高场地利用率。

四、结语

从古至今,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始终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自然在园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山水城市、山水园林景观不单单是一种空间形态,其内核在于融合现代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精华,既注重城市生态,又讲求历史文化内涵,旨在实现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的统一,打造美观宜人且舒适健康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云水.中国山水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麻玉珠.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之美”[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谢兰曼.浅析苏州白塘生态植物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20(19):164-166.

作者简介:

石萌萌,鲁迅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
探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技术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讨
试论现代园林中造景技巧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