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2023-06-13曾祥伍
曾祥伍
苏州的一家咖啡馆,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款“能喝的苏绣”咖啡,将苏绣元素置于杯盏之中,不少人慕名而来,都希望能尝一尝这“能赏”的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当西式的饮品咖啡与中式的非遗产品苏绣相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来看看95后设计师郭子舟的跨界创意新玩法。
别出心裁的跨界创意
1997年出生的郭子舟,是土生士长的苏州人。2017年,他前往英国留学,就读于伯明翰城市大学,学习室内设计专业。
郭子舟出生在一个苏绣世家。他的母亲邹英姿,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在刺绣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她独创的“滴滴绣”针法,让刺绣作品更具通透感和立体感,获得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郭子舟的外婆更是了不得,她制作的苏绣作品,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宾,并且她还是当地最早把刺绣商业化的人。
受家庭的熏陶和母亲的影响,郭子舟耳濡目染,从小就对苏绣特别感兴趣。
2019年,郭子舟从英国留学毕业归来,因为学的是设计专业,又对苏绣特别热爱,一心自主创业的他,萌生了要为苏绣做点什么的想法。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到底能做什么,他心里一时拿不定主意。
一天下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喜欢喝咖啡的郭子舟,来到一家咖啡店,要了一杯咖啡,静静地坐下,享受着闲适的午后时光。
看着店里正在喝咖啡的年轻人,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从郭子舟脑海中冒出来:如果将苏绣与咖啡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想归想,到底能不能实现,郭子舟心里没底。他也知道,当地已经有不少做苏绣咖啡的,但仅仅就是店名跟苏绣搭点关系,并没有把苏绣真正融入产品里。
郭子舟认为,这个创意的重点不在咖啡,而应该是苏绣。
当然,郭子舟也考虑过搭配奶茶等其他饮品,但是奶茶一般是即买即走,而咖啡大多是在店里坐下来慢慢品味,跟苏绣融合会更有意思。
说来也巧,正当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子舟遇到了思想活跃的咖啡师张曦,使这个创意玩法变成了现实。
2000年出生的张曦,年纪虽然不大,却已经有三年多的咖啡制作经验。当他听了郭子舟的想法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一家咖啡店,将咖啡跟苏绣融合在一起。
于是,一家名为“滴滴绣咖啡”的咖啡馆应运而生。
让苏绣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之所以取名为“滴滴绣咖啡”,郭子舟解释说,“滴滴绣”是他母亲原创的绣法,用“滴滴绣”命名咖啡馆,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含义,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邹英姿对儿子的做法也很支持,她认为苏绣应该是多元化的,郭子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苏绣不仅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而对于此,郭子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苏绣作为一个非遗文化项目,需要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如果真的让它消失在这个年代,其实挺可惜,而“把苏绣的非遗文化属性,附加在喝咖啡这种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上,正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苏绣。”
经过一番筹备,2022年11月,“滴滴绣咖啡”正式对外营业。
然而,咖啡是用来喝的,而苏绣则是用眼睛去欣赏,如何让人们在咖啡里,感受到苏绣的文化韵味,这并不容易。为此,郭子舟颇费了一番心思。
为让顾客更加直观地感受苏绣,在制作苏绣咖啡时,拉花以苏绣常见的麻雀、桂花、树木等图案为主,再用咖啡加以辅助,给人以亲近感,易于接受。
这样一来,勾花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外观上最重要的一步,像制作麻雀图案的苏绣咖啡,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麻雀的形态表现出来,否则就会影响效果。
在这方面,郭子舟显然还不够熟练,而他的母亲邹英姿是大家,他只得向母亲求助,因而不少咖啡杯上的图案,是邹英姿亲自画的。
在母亲的帮助下,郭子舟成功制作出让顾客称赞的咖啡绣。
像一杯咖啡的奶盖,铺在上面的是一棵惟妙惟肖的桂花树,跟一般的咖啡平面拉花不同,树上绿色的叶子,从平面的奶泡上脱离开来,撒上去的桂花凹凸有致,使刺绣更具立体感,也更加逼真鲜活。
“滴滴绣咖啡”开业后,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进入店里,有高中生、大学生,也有30岁左右的白领。
一位从泰州来苏州旅游的于女士,对苏绣咖啡十分好奇,特意买了一杯挂花咖啡。品尝过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她说:“第一次知道苏绣原来还可以喝,一般咖啡的拉花都是麦穗,而苏绣咖啡上面整体图案却与众不同,并且做得十分逼真,咖啡豆本身的香味是很浓的,但是这杯咖啡,它进入鼻腔里的气味,实际上是一种桂花的香味,非常有特点,口感也不错。”
给苏绣增添新的生命力
2022年11月,一场节气美学刺绣特展在苏州山塘街邹英姿刺绣艺术馆举办,展出的十二幅作品都出自邹英姿之手。
这些苏绣作品,选取节令特征明显的物件,像杨梅、麻雀、春雨、柿子等,简洁生动地诠释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苏绣和二十四节气同样属于非遗,因而吸引众多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最有意思的是,这场展览的地点,恰好就在“滴滴咖啡绣”的对面。结合邹英姿的部分展品,郭子舟和团队同步推出相应外观和口味的特调,把展品上出现的杨梅、柿子等时令水果,精心地融入绣咖啡里,从拉花图案和口味上呈现苏绣的特色,尽量跟邹英姿的作品相似。
这样一样,顾客在展览馆看到刺绣作品,转过身来,就能品尝到咖啡带来的味觉盛宴,有人打趣说,视觉到味觉的转换,仅一步之遥。
这一创意不仅成功地勾起人們的好奇心,都想尝尝在画上看到的水果是什么味道,而且契合了苏州人不时不食的讲究,因而深受欢迎,引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咖啡店。
尽管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但郭子舟意识到,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之前,苏绣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比较原始,郭子舟努力把博物馆藏品整理规划的一套东西,引入工作室的系统。在他看来,苏绣不能简单地看成手工艺,工艺只是它的基础,跟绘画有很多流派一样,苏绣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当然,不管形式如何,他的目标就是让大家通过喝咖啡了解苏绣。
更难办的是,大部分人对苏绣还很陌生,咖啡店只是把框架搭好了,还需要往里面填有价值的内容,他正在着手开发更多的咖啡品种,推出刺透的体验包和课程,让人们在喝咖啡的同时,可以亲自学习和体验刺绣,进一步了解苏绣。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设计苏绣咖啡的的水平,大胆探索更多新颖的方式,吸引大家走近苏绣。
目前,郭子舟正在学习一些3D软件,他曾经看到一个广东的艺术家,用软件做出丝绸的质感,受他的启发,郭子舟也想用3D建模的方式,把刺绣做数字化的呈现,更好地还原苏绣丝线的光泽,增强苏绣的吸引力。
让非遗走进生活,让苏绣留于齿间。
在郭子舟的观念里,喝咖啡不再仅仅只是单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苏绣融入西式的咖啡之中,将苏绣的视觉美、触觉美,直接变成味觉美,寓传统于时尚之中,使苏绣不再是静止的物件,而是变得妙趣横生,更有品味。郭子舟这一独具匠心、新颖别致的跨界创意,给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责编 许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