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养百姓 致太平
2023-06-13朱岩
朱岩
五代末期的周世宗柴荣(921—959)出身邢州望族,后因父死家道中落,年未弱冠的他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
947年,后汉政权建立,郭威辅佐皇室有功被授予枢密副使。951年,郭威篡汉建立后周,定都开封。柴荣以皇子的身份担任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后被加封为晋王,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
954年,郭威驾崩,柴荣按照郭威遗诏即帝位。即位后,柴荣立下了“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愿。
御驾亲征 开疆拓土
柴荣即位之初,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的后周已失去三个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陇右和淮南,无险可凭,面临挑战。南唐、后蜀、北汉、契丹等割据政权趁后周政权更迭之机都想分一杯羹。结束战乱、统一中国、重造太平盛世成为柴荣心之所念。
朝中正为郭威举丧,北汉皇帝刘崇趁此机会率兵三万攻打后周,并勾结契丹,契丹派出万余骑兵一同南犯潞州。
柴荣想学唐太宗,准备御驾亲征力挽狂澜。朝中大多数人却认为,柴荣这个毛头小子此去大败无疑,有些人甚至私下谋取后路,投奔新主。
柴荣力排众议率军亲征,在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队遭遇。柴荣身先士卒,不畏矢石冒死冲锋。
战斗最激烈时,手下右军的主将樊爱能、何徽竟然不战而逃。但是,在柴荣指挥下,张永德等部4000余人顽强作战,后周军越战越勇,斩杀了北汉军的骁将张元徽,并令正在观望的契丹军不战而退。到了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军抵达增援,局势大为反转,柴荣率军乘胜追击至高平。刘崇军队丢弃大量辎重狼狈逃窜。
打败北汉、契丹联军后,柴荣赏罚分明,斩杀了临阵脱逃的部将樊爱能、何徽等70余人,对英勇作战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予以重赏。此战彻底巩固了柴荣的地位。
此后,柴荣又发动了几次重大战役:955年,派兵西征后蜀,接连收复前朝丢失的秦、阶、成、凤四州之地;同年至958年,三度亲征南唐,夺取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南唐臣服;959年,北征辽国,在42天内连收三关三州共17县的土地。柴荣一直对后晋时期被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念念不忘,病逝前还在筹划攻取幽州。
轻徭薄赋 戍边安民
柴荣关心民间疾苦,在位期间兴农耕、轻赋税、治水利,使后周百姓安居乐业。
955年,柴荣下诏,对因战乱逃离的农耕者详细规定其回归年限,使荒弃的耕田有人耕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恢复发展。
958年,他受唐人元稹《均田表》启发,命人制成《均田图》。派官吏巡行诸州,丈量土地,据田亩,定税赋,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以解民困。连历代享受优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标准缴纳租赋。又下令免除农民所欠的夏秋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为增加劳力,在淮南之战结束后,下诏将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
兴修水利乃百年大计,954年,黄河在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柴荣征发丁夫6万多人,派宰相李谷监筑河堤,历经30日完工。959年,征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通浚汴河;征发滑、亳二州丁夫疏浚五丈河,使其东流于定陶,入济,以连通青、郓的水运之路。又疏浚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使得“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
959年,柴荣派人率领军卒与民夫去疏浚深州、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又于李晏口夹河筑堡垒,派重兵戍守。其后招募边境骁勇之民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治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革新除弊 国力渐盛
高平之战暴露出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现状,柴荣下诏整顿军队,他指出:“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兵在精而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命令禁军将领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诸班”,又裁汰老弱士族,拔擢强壮者。通过整顿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使后周的禁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的精锐之师,史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完成军事改制后,柴荣又推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在用人方面,柴荣主张任人唯贤、不拘一格。954年,柴荣任用范质、李谷、王溥三人为相,又力排众议拔擢不由科第入仕的魏仁浦为枢密使,后来下诏“黄衣草泽(泛指民间在野之人)并许应召”。
同年,柴荣令近臣20余人撰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从中采纳了王朴“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并制定“先南后北”的全国统一战略。
扩建国都开封城。针对当时城内“屋宇交连,街衢狭隘,入夏有暑湿之苦,冬居常多烟火之忧”等问题,955年,柴荣颁布诏书,在旧城之外新建罗城,使新城区面积相当于原来的4倍。城内拓宽道路,整顿市内街巷。“……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給了百姓自建家园的自由,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同时,柴荣还颁布诏书,就道路宽度和绿化、建筑退线及水系景观营造等都列出了要求。柴荣这次营建,体恤民情,关注经济与民生,使得汴州城面貌一新,逐渐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汴河两岸的繁华,这里面有一半的功劳是柴荣的。
这些举措使得因多年战乱而破坏的生产逐渐得到恢复,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结束五代时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本栏编辑/邱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