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分析
——以纪录片《四个春天》为例
2023-06-12高璐
□高璐
中国的纪录片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影视艺术当中重要的艺术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改变,纪录片的题材不断丰富,种类不断更新,其中以人物类为主的私纪录片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李瑞华、岳筱宁等学者从私纪录片的特征入手,认为私纪录片具有以下特点:注重真实、主观化的内容呈现;将自已或亲朋好友作为主要拍摄对象;拍摄者多为非职业人士;作品在伦理方面存在一定争议;私纪录片多带有宣泄、治疗的功能。
2000 年前后,我国的私纪录片作品进入爆发式增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融入到纪录片中,不再是观察式拍摄,而是参与式拍摄。纪录片创作者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记录生活中的真实。
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私纪录片更具有个性化和真实性,以第一人称拍摄自己或家人的生活,具有不一样的视角和叙事特点,人文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从目前私纪录片的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属于小众的纪录片范式,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和私纪录片的独特性有关,但是陆庆屹导演的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得到业界和学界的肯定及研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该纪录片之所以会引发一定的轰动,除了选题新颖、人文性较高以外,独特的叙事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叙事策略最早属于人文学概念及范畴,指的是文章的行文脉络或主题的切入方式,常常应用于各种人文学科之中。那么根据这个定义可知叙事策略是一种思路或者解决方案及具体的内容,在纪录片中叙事策略指的就是为了推进整个事件完成,实现最终的制作效果而使用的一些手段或技巧。本文将结合《四个春天》来探讨私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希望对同类型的纪录片创作有所启示。
私纪录片概述
私纪录片这一概念最早在日本文化中出现,日本学者那田尚史是最早研究私纪录片的人,他对私纪录片给出了权威的界定。[1]他指出:“私纪录片是借鉴私小说这一概念,指的是将电影的镜头对准自我的私人空间,比如展现自己或家人,展现个体的回忆等,主要以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录和还原生活自身”。[2]由此可见,私纪录片就是以第一人称进行拍摄,对象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和内心情感的纪录片样式。
私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私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私”。私记录片的拍摄主要是为了关注自我、展示自我,拍摄方式及内容都具有私人化特征。私纪录片创作者拍摄个人或家人的私人生活,探讨自我的私人空间,甚至表现自我或家人的更为深处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更具有隐私性,也因此更容易引发观众的猎奇心理,这也是私纪录片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的根本所在。
其次,私纪录片具有自我的映射功能。私纪录片具有多元的表达范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我反射模式。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创作者会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察模式,一般会参与到拍摄之中,在影片中暴露自己与其他人的交流,追求更真实的制作过程。在陆庆屹导演的《四个春天》中,导演就将参与到整个拍摄之中,与父母、姐姐等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了整体的真实和可信。
最后,私纪录片具有更强的人文性和真实性。私纪录片也是纪录片的一种,因此本身具有纪录片的基本属性,即真实性。创作者的直接参与使纪录片更加客观、真实,并且私纪录片一般以人文类题材为主,更具有人文内涵,内涵也更加丰富多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也是私纪录片与其他纪录片之间的共性。那么,由此可知《四个春天》具有私纪录片的个性和纪录片的共性,更容易引发观众的移情与共鸣。
私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私纪录片虽是一门视听艺术,但也需要一定的叙事策略。王丹丹指出:“叙事策略就是在叙事范畴内所制定的叙事原则、结构、手法、技巧等。”[3]由此可见,纪录片中的叙事策略指的就是那些能展现影片内容、体现影片主题和风格特点的结构、手法、技巧等,比如私纪录片中的第一视角、纪实性的视听画面营造、同期声的技巧等。叙事策略的应用需要根据主题、题材、思想等决定,后文也将根据《四个春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私纪录片叙事提供理论依据。
私纪录片也是纪录片,因此其创作一般也都遵循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但有的私纪录片也会借鉴电影的叙事技巧,比如借鉴故事化叙事技巧或者背景音乐使用技巧等,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也展现出艺术没有本质差别这一特殊性。具体来看,私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私纪录片的内容虽然是以创作者私人的生活或情感为主要展现内容,但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展示片段化生活场景和碎片化的情感传达,通过拼贴来完成影片的构建,必然会失去吸引力,削弱艺术表现力。因此,在私纪录片尤其是人文类私纪录片中,导演往往会采用故事化的手法进行内容构建,增加私纪录片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当然,私纪录片的“故事化”不同于故事片,它是纪录片创作时采用的一种叙事策略,故事片中的故事可以虚构,但是纪录片在讲故事时要把握真实度,讲求真人真事。纪录片“故事化”所要强调的是“化”,它是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倾向、一种叙事手法,其前提是真实客观,只是在真实的事件基础上,运用艺术表现手段对现实的素材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4]
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由谁讲故事”在叙事文本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角度,以此来表达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叙事视角。对纪录片中的内容进行观察或讲述的角度就是叙事视角,也就是影片中故事的讲述人,当然私纪录片往往以创作者的视角进行讲述,有时为了整个纪录片内容的丰富,会采用多元的叙事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多方位展示,以达到更好的叙述效果,比如《四个春天》就采用了多元的叙事视角,笔者下文会重点分析和研究。
纪实化的视听营造。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在具体的影片创作中就会变成一种纪实的美学风格,私纪录片同样具备纪实美学风格。那么,这种纪实美学风格的形成除了题材来源于真实生活,人物是真实人物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采用了纪实性的视听营造手法,使得画面和声音更加真实,以此还原真实生活场景和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那么在重要的叙事技巧中,纪实画面和声音技巧的营造是实现私纪录片真实性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当然,这种视听真实性效果的营造主要通过长镜头、自然光线、同期声、非职业演员和地方方言等实现的。纪录片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真实,纪录片的纪实属性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观现实。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从视、听两个方面对影像的真实性进行具体分析,加之影像与声音组合之下形成的叙事,不仅可以体现人物、事件的真实,还可以体现过程中连续的真实。
私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叙事策略分析
前文讨论和研究了私纪录片中叙事策略的定义及具体的叙事策略类型,接下来以陆庆屹导演的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为案例进行具体的叙事策略分析,让观众全面了解该纪录片创作的台前和幕后,加深对该私纪录片的了解,深化影片的特色和主题构建,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
私纪录片《四个春天》概述。陆庆屹作为我国纪录片导演中的佼佼者,通过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回到父母身边,利用四年的时间,选择四个“春天”,用镜头记录下家乡和家庭的变化,尤其是父母和姐姐的深刻刻画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该片以时间为顺序,以2013 年至2016 年的春天为叙事节点,讲述了一对平凡夫妻五十年的相濡以沫,展现出他们的淳朴、本真、诗意、安详的真实生活。整个纪录片的创作由于导演的参与而变成了一部典型的私纪录片,导演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叙事背景,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和青春美丽的姐姐为拍摄对象,真实展现出独山小县城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思想、情感、理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慨。影片内容真实而又感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展现,也没有宏观的时空和事件,而是以导演的视角紧紧跟随,深入到导演父母在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营造出的奇迹般的生活中去,在本真的生活中解读艺术的本质。该片未映先热,引发无数关注和共鸣,具有极强的共情效果。影片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且收获良好口碑,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得益于巧妙的叙事策略,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实现了艺术性与生活性的放大。
私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叙事策略分析。一、叙事主题的构建策略。叙事主题的构建对于纪录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题材选定的基础上,纪录片主题的构建就是整个内容的核心与主体,其他所有叙事策略的构建及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纪录片的主题,因此主题策略具有主导和引导的作用。
《四个春天》的主题是鲜明而又多义的。从整个制作内容来看,该纪录片以导演的家庭生活为主线,通过不同叙事视角的构建,以自己的父母和姐姐以及其他乡邻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巧妙的情感叙事与时间重构,回避了导演本身浓烈炙热的情感,表现为对悲痛点到为止,对美好无限追思。当然作为一个主题内涵丰富的影片,其主题的展现远不是表面看到的这些,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对生活和生命的哲思,有着浓浓的乡愁、亲情与责任。在多年未见的二伯生病情节中,一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展现出父亲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情难以割舍的情感,让无数游子引发共鸣,产生共情。影片实现了个体与群体情感的交织,实现了时空的转换和生死的对立,具有一种超越生活本体,超越现实,升华出更为丰富的主题意涵,也为其他叙事策略的构建完成了铺垫。
二、叙事视角的构建策略。“所谓叙事视角,指的是叙事者观察和叙事故事的角度”。[5]叙事视角是整个影片线索的具体体现和内容表现的主要讲述者,一般通过它来完成内容和主题的表现。叙事视角首先是导演想要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利用镜头语言直观表达出来,其次是导演与观众实现心灵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让受众更好地进入到导演营造的场域之中,实现移情与共鸣。导演的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影片内容,还可以实现了与自我灵魂的对话。
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中的叙事视角是多元化的。通过影片内容可知,该纪录片虽然以导演自己为叙事视角,但更多的是导演想要营造一种不在场的“疏离”效果,以便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减少对客观内容的干预,实现客观真实的影片内容传达,因此这一视角既是主要的也是特殊的。除了自我的视角以外,影片中更重要的是陆父和陆母的视角,他们也是影片主要的拍摄对象,通过他们的视角来阐释生活和生命,尤其是姐姐死亡的情节展现,导演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将自己的悲痛进行真实还原,通过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给姐姐留出更多的想象和留白,并利用真实的生活进行如实的还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家庭叙事空间的构建能够将叙事视角从小家庭内部延伸到对家族与故土的展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在影片中得到再现并获得重新聚合。
三、叙事影像的构建策略。私纪录片与纪录片一样,在运用画面语言时注重客观真实的特性。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使用合适的纪实手法,运用画面纪实元素如镜头、景别、光影等,营造出独特的纪实影像,也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
在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中,导演运用长镜头增强生活的连贯性和真实性,突出情感的真实性。片中多次出现父母爬山的场景和采摘野菜的情节,就是运用长镜头对父母爬山的经过进行了全面展示。爬山是父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象征和隐喻以及符号化的表达。此外,为了突出真实性,该片还采用了自然光线和同期声的声画处理方式。在四个春节期间父母做菜的场景中采用了自然光线和同期声的技巧,展现父母的朴实与勤劳,以及他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同时展现出食物的色、香、味,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为了凸显真实,该片选择非职业演员以及当地方言,大大增添了影片的纪实美学特色。
当然,作为一部具有诗意风格的私纪录片,《四个春天》还大量采用了空镜头的画面营造,突出生活环境的诗意和优美,突出独山独特的景观文化。
结语
私纪录片作为当前比较火热的纪录片种类之一,具有纪录片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私纪录片关注个体生命和家庭生活,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情感。私纪录片《四个春天》以导演的主观生活为切入点,以自己的父母及生活为拍摄对象,利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展现出他们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在片中,导演以多元的手法和策略将个人真实的生活坦露在观众面前,在艺术与真实之间寻找一种诗意的平衡,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通,再现了平凡生活的原生状态,并以自身的“小家”为切入点进行映射,让该片在真实的基础上催生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和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