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小欢喜》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新探

2023-06-12刘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视剧家庭教育

刘倩

内容摘要:电视剧《小欢喜》以高考为主线,照见了两代人的人生忧喜、得失和成长,进而引发了观众对家庭教育话题的广泛讨论以及对亲子关系的深刻反思。剧中方、季、乔等三组家庭,是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彼此充满关怀与深爱,但在面临高考和代际冲突碰撞时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小欢喜》中三个普通家庭中的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照射了当下的中国家庭,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具有探讨性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欢喜》 电视剧 家庭教育 以爱之名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至今流传着“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成也!”的传统古训,流传着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有关家庭教育的著名典故,这些家庭教育不仅折射了父母对孩子的规训,而且隐藏着父母对孩子浓厚的“爱”。21世纪的今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过去是截然不同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当代中国大多父母爱孩子的同时,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也较严格,不仅孩子压力大,父母也很累,从而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正如《小欢喜》剧情中上演的那样,父母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尽可能以自己认为的方式对孩子好,帮孩子做决定、做选择,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我们称这种教育为“以爱之名”的教育。

一.什么是“以爱之名”的教育

“以爱之名”,顾名思义,就是用“爱”的名义。放在家庭教育当中理解,则是父母用“爱”我们的名义,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号,对孩子进行变相地干涉、控制,从而引发亲子冲突。教育心理学中有种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玛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是: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通俗来说,就是暗示性的干涉、控制。

电视剧《小欢喜》中三个家庭的“爱”让人啼笑皆非:方家为了保证孩子高考,搬进了月租过万的学区房,漫画没收、游戏卸载,给儿子报各种辅导班,方母甚至果断地认为儿子如果打不赢高考的战役,那将会终身遗憾;乔家为了把女儿送进北大清华,自身严于律己的同时对女儿展开窒息式的“内疚式教育”,乔母为英子出试卷,掌控她的学习时间,在英子的房间安装卷帘窗、隔音墙,为孩子制作“滋补汤”;季家反对儿子赛车,甚至为了儿子不受冻,逼其穿女款秋裤。不得不承认父母这样倾尽全力的“爱”让人感动,然而,孩子对父母所谓的“爱”不仅不领情,反而对父母展开斗争。是什么让孩子无法承受“父母之爱”呢?究其本质,这种父母的“爱”是一种变相的干涉,让孩子失去了呼吸的空间。事实上,孩子的世界甚至比成年人想象的更加敏感通透,他们竭尽全力只为能够与父母平等对话。因此,孩子想要的并非是“爱”的枷锁,而是想要父母倾听、理解、尊重自己的诉求,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二.“爱”的枷锁的成因

“以爱之名”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绑架。“为你好”式的爱非但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甚至可能造成亲子间的嫌隙,引发悲剧。那么,是什么让“爱”如此沉重呢?“爱”的枷锁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1.理解和尊重较为缺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和理解,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剧中三组家庭的父母就是因为没有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才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他们认为在高考之际,一切都得为学习让步。而孩子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父母缺乏倾听,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想法积压在心底,长此以往,反而使亲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如乔英子对于天文的追求并未得到母亲的理解与尊重,母亲认为高考之际兴趣与爱好都要让步;方一凡对舞蹈的坚持,反而被母亲浇了一盆冷水;季楊杨的父亲则认为儿子赛车没出息。种种不解致使他们的亲子关系举步维艰。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就是父母“以爱之名”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的“爱”,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绑架,甚至想要逃离父母。

胡适先生曾在日记中写到:“我生了子女以后,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虽然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孩子高兴,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生活的不开心,我就会很内疚,因为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而这种“开心”源自理解和尊重。理解、尊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才是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最合适的状态,亲子之间亦是如此。父母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仰视自己,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才会慢慢消除,亲子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2.重智育而轻心理

中国的大多家庭总是“以成绩论英雄”。然而,取得优异的成绩虽说是很好的出路,但是成绩并不能全面的衡量孩子。如今高中生的培养,心理层面的教育和智力方面的教育一样重要,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不只是成绩。学霸乔英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从而做出逃课、离家出走、自杀等一系列的叛逆行为;方一凡成绩差,在学习上看不到希望;林磊儿刚到方家行为怪异等一系列的事例充分说明了成绩不是唯一。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教育,本就无可厚非,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过于重视孩子的智育,便会陷入另外一个极端:那便是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情绪严重,物极必反,从而使亲子间的隔阂也越大。因此,在重视发展孩子智力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称:“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不能只在意孩子能考多少个满分,而在于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满腔热忱,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父母陪伴不够

“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作为孩子,陪伴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第二次是作为父母,守护在孩子身边,懂得第一次生命的难能可贵。”当今这个时代,由于生活和经济的双重重压,有些孩子沦为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耐心陪伴与细心呵护。《小欢喜》中季杨杨的父母工作在基层,长期不在杨杨身边,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杨杨对父母的误解很大,亲子的嫌隙也越深。而黄芷陶的父母常年在国外救死扶伤,无法陪伴在她身边。林磊儿的母亲去世了,父亲也未陪伴在身边。其实,孩子们想要的幸福很简单:爱的陪伴。但是当今中国的大多父母,一边是忙碌挣扎地生存,一边是渐行渐远的亲情,形成的一个既定事实就是:陪伴孩子的时间正在减少。我们以为,努力赚钱,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就是好的教育,然则并非如此。成功的亲子教育不仅是依靠时间的累积,更需要的是优质的陪伴,从孩子的视野出发,尊重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选择,引导但不专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或许已经开始懂得保护孩子内心探索自由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始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利用有限的陪伴时间成为优秀的父母更是一门学问。对于孩子而言,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不单单有爸爸妈妈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优质的陪伴。陪伴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而且也会增强孩子的幸福感。

三.如何摆脱“以爱之名”式育儿

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奠基石,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长远而深刻的。父母总是用大人的标准尺度来衡量孩子,甚至有些时候用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实际情况更是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高压专制的教育方式。要想孩子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家长必须从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着手。

1.聆听,是孩子成长的源泉

在家庭教育中,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亲子和谐交流的基本要求。只有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才能够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在《小欢喜》中,方一凡想要成为一名演员,乔英子想要去南大天文系,季杨杨想在赛车领域发展,当他们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时,往往遭到了反对与质疑的声音,父母果断地否定了孩子,认为高考期间,没有什么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但是孩子们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学校举办亲子交流会的时候,他们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慢慢地父母开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孩子们也逐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大放异彩。

父母,其实有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慈母严父,可以是良师益友,父母只有学着去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泪水。但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掌握一些与孩子交流的诀窍与方法,不能太过于果断与决绝,其实有些时候,孩子未必就是错的,父母也未必就是对的。因此,父母应该通过不断地努力,用心与孩子相处,孩子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馨,从而对家长也会更加亲近与尊敬,亲子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2.尊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父母之爱深如海,然而这种爱是有质量差异的,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和物质条件,而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小欢喜》中“以爱之名”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童文洁在看到儿子送老师的生日礼物时,在校园里追着打儿子;儿子和朋友在酒店喝酒跳进泳池,母亲童文洁更是不问缘由,大打出手;看到兒子和好朋友抱在一起,就果断地认为儿子早恋;乔母对女儿的爱更是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控制欲和过度的占有欲,孩子甚至在生活上、饮食上都失去了自由;季杨杨的父亲更是果断地认为儿子赛车一无是处……鲁迅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的延续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因此,最好的爱不是控制,是平等和尊重,是用“无我”的爱让孩子成为“自我”的主人。

适当的尊重,不仅会让孩子更加勇敢独立,而且也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尊重孩子的父母,即使前路曲折,也一定能够找到支撑点曲径通幽,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的。

3.鼓励,是孩子进步的阶梯

剧中的季杨杨想要去慕尼黑学习语言、赛车,父母非常鼓励并给予支持;林磊儿考上清华的物理系,小姨小姨夫的加油打气给了磊儿继续硕博连读的强大动力;杨杨妈妈在鼓励英子时说:“孩子,阿姨希望整个苍穹都是你的,你就是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星。”方一凡热爱舞蹈,父亲方圆不仅鼓励,而且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学习舞蹈的环境。其实,正是因为有了亲人的鼓励与支持,孩子们即便是遇到困难和坎坷,也更加有信心能够克服,勇敢的往前走。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对孩子的一句肯定会比十句训斥和督促的话管用的多。心理学著名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当人们赋予一项任务完成的期望值越高,人们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所产生的动机也就越大。在家庭亲子教育中,父母常常陷入期望价值理论的负效应,即在缺乏足够陪伴与沟通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成长提出比较严苛的要求,却没有鼓励孩子。因此,父母应时常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欢喜》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部教育启示录:最恰当的教育,就是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既不随意安排孩子的人生,也不故意骄纵孩子,在温和的气氛中,学会聆听孩子的呼声、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的兴趣,把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技能、社会技能教给孩子,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又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安全感。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生活,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自由,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做好这门学问的标志不是把孩子雕饰成完美的作品,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这才是“爱”的教育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唐晓杰、崔允漷,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孙瑞雪.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5]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6]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7][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林志英译.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8]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电视剧家庭教育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