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纹样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2颜文静
颜文静
(成都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引言
黎族,海南岛最古老的居民。黎族织锦,海南黎族特有的民间织锦,在周秦时代就基本形成,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具有超过三千年的发展历史,堪称中华民族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在社会历史沉淀和发展过程中黎族妇女通过独特的艺术审美与精湛的手工技艺创造出了数百种形态各异的黎锦纹样,其内容反映了黎族社会生产生活、宗教活动以及对吉祥美好事物的憧憬等。可见黎锦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为现代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
1 海南黎族织锦的历史与发展
黎族织锦是海南黎族特有的民间织锦,简称“黎锦”“崖州被”“棉布”等。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史书上称其为“吉贝布”,《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海南岛是原植棉花生长之地,黎族的居住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木棉原料,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纤维,以纺、织、染、绣为主,再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到了汉代,黎族的纺织品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黎锦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进入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黎族的纺织技艺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黎族纺织品更是盛名远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元朝织女黄道婆将海南黎族先进的纺织技艺加以革新并传播到内陆,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掀起了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清代是黎锦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黎族与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黎汉两族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融影响,使得黎锦图案、色彩的发展更加丰富绚丽。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傅恒的《皇清职贡图》等对黎族传统纺织品的图案、颜色及服饰款式类别都有相应的记载。黎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006 年,黎族织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2 海南黎锦纹样的艺术特征
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将自己的社会生活经历转化为图案符号织绣于黎锦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黎锦就是黎族独特的“史书”。黎锦上的图案传达了黎族的民族精神风貌和审美感受,反映了黎族社会生产生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美好事物等。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黎锦的艺术特征。
2.1 图案构成
黎族织锦上有丰富多样的图案花纹,题材广泛,从收集和调查各类黎锦相关资料统计,约有160 多种图案纹样,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为人形纹,人形纹主要有母子图、婚礼图、百人图、舞蹈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等。第二类为动物纹,动物纹主要有蛙纹、鹿纹、龙纹、牛纹、鱼纹、龟纹等,其中蛙纹、龙纹最为常见。第三类为植物纹,植物纹主要有藤草、木棉花、榕树、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常见的有木棉纹、榕树纹等。第四类为几何纹,几何纹是由直线、菱形、方形、三角形等排列组成的抽象纹样。第五类为字符纹,有“福”“禄”“寿”“囍”等汉字符号纹样。因为黎族没有文字,所以黎锦图案受汉族文化影响逐渐采用汉字符号,寓意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第六类为自然景观纹,如星月纹、云雾纹、水波纹、彩虹纹等。黎锦图案构成用点、线、面的变化和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创造出多种造型,纹样组织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类,呈现为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条理反复、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黎锦纹样具有强烈的造型特色和形式美感[2]。
2.2 色彩搭配
“黎锦光辉艳若云”是清代诗人程秉钊对黎锦色彩的赞美。除了图案,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便是色彩,黎族织锦的色彩华而不俗且对比夸张,极具民族风味,它能够体现黎族人民的思想文化感情和艺术审美。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善于从大自然取材,手工染制彩色丝线,他们利用当地天然的矿物质或植物,通过在颜料缸里浸泡、提色、配比颜色等工序,制作出色彩鲜艳并且持久性强的天然染料。黎锦常用黑色、红色、蓝色和棕色作为底色,其中黑色使用最为广泛,黑色在黎族文化里代表着庄重与尊贵,并且黎族人相信黑色能够驱魔辟邪。黎锦中的辅助色通常使用红色、白色、青色等颜色,其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利、尊严权贵;黄色表示健康、活力充沛;白色象征纯洁美好;青色象征人的生命,代表平安。由于哈、杞、润、赛、美孚等五大黎族支系的习俗和喜好略有不同,在色彩搭配上各有特点,这也使得黎锦色彩更具丰富性,一类是色彩典雅、古朴的风格;一类是色彩鲜艳浓郁,大胆夸张。
2.3 图腾意味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的美学观点。贝尔认为这种形式既让我们认知实物,又创造了审美感情,它是作者的主观创造和审美情感的表现,是独立于外部事物存在的一种精神性现实。黎锦通过丰富多彩的纹样呈现了不同的审美情感,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味”,这“意味”便是黎锦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黎锦图腾体现了黎族先民们对祖先和自然的崇拜,反映了黎族的民风民俗。在远古时代,祖先崇拜用来统协原始先民群体意志,是支持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黎族祖先是从海南岛的四面八方漂洋而来,在四面环海,崇山峻岭,狂风暴雨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勤劳坚毅,积极生活,使民族得以繁衍生息。因此,黎族后代尊崇自己的祖先,并将其织绣在服饰上,一是表现了黎人对祖先的敬仰之情,铭记祖先之功德,二是希望通过此图案得到祖先的护佑。由于海岛独特的热带自然环境,黎族先民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生灵的崇拜在黎族织锦的发展中也多有体现,这也是大量的动植物纹样出现在黎锦上的缘由。例如青蛙产卵量大、生育能力强,把青蛙编织到图案中,象征着子嗣绵延;牛帮助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劳动,代表着社会生产力,所以黎民把牛视为财富与权力的标志;木棉树根深叶茂,黎族妇女把木棉纹样绣于黎锦之上,寓意强大的生命活力[3]。
3 海南黎锦特色纹样研究
黎锦通过数百种图案纹样来展现黎民不同的精神文化和审美心理。其中大力神纹、蛙纹、鹿纹、龙纹等纹样最为常见,所具有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更为深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运用。
3.1 大力神纹
大力神纹作为人形纹的其中一种,是黎锦中的象征性图案。其造型与现代机器人十分相似,大力神纹由头部、躯干、四肢等部分组成为人形,并且形象塑造十分魁梧高大,四肢健壮;图案构成多运用菱形、方形、直线、平行线等几何图形,线条强硬有力,纹样棱角分明。其产生于黎族人民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大力神的传说》,大力神是神化的人,具有开天辟地的超然神力,黎族人民对其有一种崇拜和敬畏之情,把它称为创世神,并认作是自己部族的象征。黎民织造大力神图案希望得到大力神的庇佑,大力神给黎族人带来了文明、安宁、繁衍生息,是吉祥的象征。
3.2 蛙纹
黎锦动物纹样中对蛙纹的崇拜最为典型,这种崇拜源于“万物有灵”的理念。黎族流传着很多关于青蛙拯救族群的神话故事,青蛙在黎族人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并且青蛙与雨水有着密切联系,青蛙的呱呱叫声总是伴随春雨的到来,雨水滋养着万物生灵,对蛙的崇拜也蕴含了黎族人民对风调雨顺、丰收在望的美好向往。同时,对青蛙的崇拜喜爱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的一种生殖崇拜观念紧密相关,青蛙产卵多,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丰满圆润的肚腹和孕妇的腹部相似,黎族人往往用蛙纹象征生殖繁衍、人丁兴旺。蛙纹在黎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分为具象蛙纹、变形蛙纹和抽象蛙纹三类[4]。
3.3 鹿纹
黎族将鹿看作“灵兽”,常见于黎锦上的鹿纹是幸福、爱情、吉祥、纯真情感的象征。在原始狩猎时期,鹿是黎族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活资源,黎人对鹿的深厚情感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海南黎族流传着一个“鹿回头”的美好爱情传说,讲述的是一位黎族青年猎手与神鹿化身的美丽女子相爱的故事,因此,鹿在黎族是爱情的象征。鹿与“禄”同音,鹿也是长寿的象征,有福禄寿之意。
3.4 龙纹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象征,在海南黎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深受崇拜。与汉族“龙”的概念不同,黎族的“龙”多数是以人的形象或者蛇之类的形象出现在民间故事中。龙纹在黎锦上以几何的形式结合汉族“龙”的形象而且多以“人骑龙”的纹样搭配水波纹呈现,黎族织锦中的龙纹反映了黎族人对吉祥、平安、幸福的向往。龙,黎语叫“党”,它潜伏在神秘深水中,不易被人发现,有“党”就有水,有水天不旱,庄稼就有好收成,有着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寓意。
3.5 鸟纹
传说黎族的祖先“黎母”少时为孤女,是纳加拉西鸟含谷子将其喂大,因此鸟也成为黎族人的保护神,在黎族先民的意识中鸟是和平、安宁、生命的象征。甘工鸟是黎族应用较为广泛的图腾之一,也是鸟纹的代表,源于黎族少女少男甘娲和劳海的爱情故事,类似汉族的“梁祝”,是爱情的象征。黎锦中以简洁的线条表现出鸟的特征,造型以正面和侧面居多,鸟纹常见于黎族衣饰服装以及文身上。
4 海南黎锦纹样在旅游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1 黎锦纹样在旅游文创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黎锦作为海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近年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政策引领,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工艺在数量和品质上都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加之设计开发过于浅显、同质化严重、产品包装缺乏独特性等问题,能真正体现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少之又少。文化创意产品是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水准的重要途径,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使景区标志形象深入人心,增强景区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景区和区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旅游文创产业的深入开发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因此,在海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运用好黎锦元素,使产品设计兼具生活实用价值和艺术文化审美价值,能够充分展现海南独特的地域人文内涵,助力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5]。
4.2 图案应用与色彩提取
海南黎族织锦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并通过黎锦的图案构成与色彩搭配直观地展现出来。在黎锦艺术与旅游文创产品相融合的设计中,我们要探寻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的元素。例如在作品“海南白沙茶系列”的包装设计中,如图1,标志设计主要选取大力神纹、蛙纹、甘工鸟纹等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特色纹样作深入研究应用,这些纹样不仅具有美的视觉表现还分别有着开天辟地、五谷丰登、多子多福、爱情美满等美好吉祥的寓意。同时,选择几何纹样做辅助装饰,将他们应用在设计中,不仅使产品更具民族装饰特色,其深刻寓意还增强了产品的文化属性,更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黎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要以其内在的文化为本,笔者通过解构、提炼、重组来对其原本形态、结构与色彩进行创新再设计,将得到的基本图案在保留其原有外形轮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像素化处理,使图案更具时代特色。色彩设计上,提取黎锦中具有独特民族风味且视觉感受强烈的颜色,例如绿色、红色、黄色等,其中绿色象征生命与平安,红色象征喜庆吉利与尊严权贵,黄色表示健康活力,并且这些颜色与白沙绿茶、红茶、白茶相呼应。色彩搭配采用对比和统一等原则,美妙和谐的色彩情感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产品信息,还能将黎族的思想内涵、审美感受及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图1 海南白沙茶系列包装(笔者绘制)
4.3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意产品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不仅要有美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中,不能片面地追求视觉形式表现而忽略产品内在文化底蕴的输出。黎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黎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利用黎锦纹样进行旅游文创设计时,要做到视觉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完美统一,使产品在获得消费者喜爱的同时,黎族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5 结语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发展揭开了新篇章,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全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大好时机。黎族作为海南岛最古老的居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当属“黎锦”。千百年来,黎锦以其图案新奇、色彩绚丽、工艺精良和种类繁多而闻名于世,黎锦不仅是海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以黎锦文化为资源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对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及文化旅游均有着重要意义。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与海南旅游文创产业相结合,为保护传承及弘扬民族文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旅游活动及其旅游业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