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 桩复合地基质量问题的检测与分析

2023-06-12宋德朝常勤慧赵智超

岩土工程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芯样单桩完整性

宋德朝 郑 燕 常勤慧 赵智超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 450053)

0 引言

CFG 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桩基施工设备及人员技术等原因易造成桩身质量问题[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加固效果检测至关重要。目前CFG 桩复合地基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载荷试验[3—4]、低应变法[5—6]、钻芯法试验,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载荷试验确定,桩身完整性检测通过低应变法和钻芯法试验确定。针对某工程CFG 桩复合地基不满足设计要求,分析承载力不足及桩身缺陷的原因,对补强加固后的复合地基进行检测评价,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项目为高层住宅,地上30 层,地下2 层,建筑平面尺寸:长68.1 m、宽14.9 m,主楼高度89.9 m,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9 m,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

1.2 工程地质情况

该工程场地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沉积物,主要岩性为粉土、黏性土及砂类土,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4.5~5.1 m。典型地质剖面图见图1,各土层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参数表

图1 典型地质剖面图

1.3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

基础埋深9.01 m,CFG 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直接持力层为第④层粉质黏土夹薄层粉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5 kPa,CFG 桩以第⑥层细砂作为桩端持力层,设计桩径为ϕ400 mm,设计桩长17.0 m,桩位呈梅花形布置,桩间距1.3 m,面积置换率为0.086,设计桩数713 根,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73 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49 kPa。CFG 桩复合地基平面布置及剖面示意图见图2。

图2 CFG 桩复合地基平面布置及剖面示意图

2 现场检测

2.1 承载力检测

CFG 桩施工完成后,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7]要求,现场抽选6 根CFG 桩(竖向增强体)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取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 倍(1546 kN),加荷分级为10 级,每级加载量为155 kN,其中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2 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沉降(Q-s)曲线见图3,静载试验成果见表2。

表2 增强体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成果表

图3 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Q-s)曲线

由图3 可以看出,6 根试验桩在尚未加至最大荷载时Q-s曲线均已出现陡降段,且总沉降量超过40 mm,表明6 根试验桩均已达到极限状态,试验终止。通过表2 可知,593#桩最大加载量为1240 kN,极限承载力为1085 kN,其余5 根最大加载量为1085 kN,极限承载力为930 kN。累计沉降量为41.52~56.22 mm,最大回弹量3.41~6.78 mm。6 根试验桩承载力的极限承载力均能确定,且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按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为477 kN,小于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773 kN。

CFG 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检6 个点,承压板为直径1365 mm 圆形钢板(相当于单桩处理面积),最大加载量取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 倍(约为1098 kPa),加荷分级为8 级,每级加载量为138 kPa。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力-沉降(P-s)曲线见图4,静载试验成果见表3。

表3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成果表

由图4 可以看出,6 个试验点在尚未加至最大荷载时P-s曲线均已出现陡降段,且承压板累计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的6%,表明6 个试验点复合地基已达到极限状态,终止加载。由表3 可知,626#、599#、595#、534#桩复合地基最大加载量为966 kPa,极限承载力为828 kPa,530#、540#桩复合地基最大加载量为828 kPa,极限承载力为690 kPa,累计沉降量为79.23~86.46 mm,最大回弹量7.38~11.89 mm。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均能确定,且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为391 kPa,小于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49 kPa。

通过静载试验可知,本场地6 组单桩和6 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满足设计要求。

2.2 完整性及强度检测

现场抽选145 根CFG 桩进行低应变检测,经检测分析,共有42 根为Ⅲ、Ⅳ类桩。根据规范要求,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检测。低应变检测桩共551 根,其中Ⅰ类桩64 根,占检测总数的11.6%,Ⅱ类桩155 根,占检测总数的28.1%,Ⅲ类桩241 根,占检测总数的43.7%,Ⅳ类桩91 根,占检测总数的16.5%。桩身缺陷主要分布在桩顶下5 m 范围内,以浅部缺陷为主。

现场抽检5 根CFG 桩做完整性对比检测,检测桩号依次为357#、359#、462#、464#、470#。通过低应变法和钻芯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属于间接检测方法,钻芯法[8]属于直观检测方法。钻芯取样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桩身上、中、下部取三组芯样做抗压试验,进一步分析桩身强度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由图5 可知,357#桩低应变法检测完整性类别为Ⅰ类。钻芯法芯样显示0.0~11.6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较光滑,局部见直径0.5~1.5 cm 的沟槽、小气孔、空洞,断口吻合,混凝土胶结较好,11.6~13.5 m 混凝土芯样连续性较差,岩芯呈短柱状、块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夹泥砂,断口不吻合,胶结较差,钻芯倾斜偏出桩身。钻芯法完整性类别为Ⅲ类。

图5 357#桩时域信号曲线图

357#桩三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20.70 MPa、17.40 MPa、19.28 MPa,桩身强度代表值取17.40 MPa。

由图6 可知,359#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在2.2 m、3.8 m 有轻微缺陷,桩头信号显示为缩径,桩底有轻微反射信号,完整性类别为Ⅱ类。钻芯法芯样显示0.0~8.9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较重,断口吻合,混凝土胶结较好,8.9~16.3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较严重,沟槽直径大于3 cm,沟槽内夹泥严重,断口不吻合,胶结较差,钻芯钻至桩底,桩长为16.3 m。钻芯法完整性类别为Ⅳ类。

图6 359#桩时域信号曲线图

359#桩三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22.26 MPa、25.67 MPa、29.50 MPa,桩身强度代表值取22.26 MPa。

由图7 可知,462#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在1.7 m、4.1 m、6.1 m 有轻微缺陷,桩头信号显示为缩径,桩底有轻微反射信号,完整性类别为Ⅱ类。钻芯法芯样显示0.0~5.7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较光滑,见直径为0.5~2.5 cm 的气孔、空洞,断口吻合,混凝土胶结较好,5.7~15.8 m 混凝土芯样连续性较差,岩芯呈短柱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较严重,沟槽直径大于4 cm,沟槽内夹泥严重,断口不吻合,胶结较差,出现断桩现象,钻芯钻至桩底,桩长为15.8 m。钻芯法完整性类别为Ⅳ类。

图7 462#桩时域信号曲线图

462#桩三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23.25 MPa、17.60 MPa、19.66 MPa,桩身强度代表值取19.66 MPa。

由图8 可知,464#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在3.2 m有缺陷,桩底未见反射信号,完整性类别为Ⅲ类。钻芯法芯样显示0.0~8.6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较光滑,见直径为0.5~3.0 cm 的气孔、空洞,断口吻合,混凝土胶结较好。8.6~10.6 m 混凝土芯样连续性较差,岩芯呈短柱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较严重,沟槽直径大于3 cm,沟槽内夹泥严重,断口不吻合,胶结较差,钻芯倾斜偏出桩身。钻芯法完整性类别为Ⅲ类。

图8 464#桩时域信号曲线图

464#桩三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21.85 MPa、26.60 MPa、26.74 MPa,桩身强度代表值取21.85 MPa。

由图9 可知,470#桩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在1.1 m、3.3 m 有缺陷,桩底未见反射信号,完整性类别为Ⅲ类。钻芯法芯样显示0.0~3.2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较光滑,见直径为0.5~2.0 cm 的气孔、空洞,断口吻合,混凝土胶结较好。3.2~4.1 m 混凝土芯样连续性较差,岩芯呈短柱、块状,表面粗糙,蜂窝麻面较严重,沟槽内夹泥严重,断口不吻合,胶结较差。4.1~12.9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较光滑,见直径为0.5~2.5 cm 的气孔、空洞,断口吻合,胶结较好。12.9~14.5 m 混凝土芯样连续,岩芯呈柱状,表面粗糙夹泥,见气孔、空洞,断口吻合性差,胶结较好,钻芯偏出未见桩底。钻芯法完整性类别为Ⅳ类。

图9 470#桩时域信号曲线图

470#桩三组芯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16.49 MPa、20.59 MPa、13.74 MPa,桩身强度代表值取13.74 MPa。

综合分析,357#、464#桩身完整性为Ⅲ类,359#、462#、470#三根桩桩身完整性为Ⅳ类。359#桩长为16.3 m、462#桩长为15.8 m,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芯样抗压强度为13.74~22.26 MPa,桩身实测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3 质量问题分析

通过检测可知,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桩身强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经调查与综合分析,造成桩身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FG 桩成桩过程中提钻速度与混凝土泵送压灌速度不匹配,提钻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出现离析,在孔壁水土压力作用下出现缩径、塌孔,并产生桩身夹泥现象,致使桩身存在缺陷,桩体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4 加固后检测

针对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足,采用高压旋喷桩[9]对CFG 桩复合地基进行了补强加固。旋喷桩设计桩径ϕ500 mm,有效桩长14.0 m,三角形布桩,桩间距1.3 m,总设计桩数687 根。加固后的桩位布置见图10。

图10 高压旋喷桩与CFG 桩桩位布置

复合地基补强加固完成后,抽选4 个点进行静载试验,承压板为直径1365 mm 圆形钢板(相当于单桩处理面积,见图10),加荷分级为8 级,每级加载量为138 kPa,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力-沉降(P-s)曲线见图11。4 个试验点的压力-沉降(P-s)曲线最大加载量为1104 kPa,累计沉降量为18.38~27.57 mm,最大回弹量4.50~7.62 mm。曲线为平缓的光滑曲线,相对变形值0.01b(13.95 mm)对应的压力值均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552 kPa),因此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为552 kPa,满足设计要求。

图11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力-沉降(P-s)曲线

5 加固后沉降观测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对建筑物进行了加密沉降观测,施工期间观测1 次/层,主体封顶后观测1 次/月。建筑物沉降观测曲线见图12,建筑物沉降等值线图见图13。

图12 建筑物沉降观测曲线图

图13 建筑物沉降等值线图(单位:mm)

由图12 和图13 可知,建筑物累计沉降量为18.11~26.44 mm,最大沉降量点号C02,最小沉降量点号C10,最大沉降差为8.33 mm,通过最大沉降差计算出基础倾斜度为0.00038,最后100 d 的最大沉降速率为0.034 mm/d。本工程主体建筑高度89.9 m,整体倾斜值和最后100 d 沉降速率均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10]相关要求。

6 结论

(1)静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程CFG 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达不到设计要求;低应变法和钻芯法检测表明,CFG 桩完整性差,桩身下部芯样不连续,存在夹泥现象,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造成桩身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CFG 桩灌注成桩过程中提钻速度与混凝土泵送压灌速度不匹配,提钻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出现离析,在孔壁水土压力作用下出现缩径、塌孔,并产生桩身夹泥现象,致使桩身存在缺陷,桩体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建议CFG 桩施工做好桩身混合料调度,避免灌注过程中出现等料、堵管等问题,并严格按施工规程控制提钻速度,使之与混合料压灌速度匹配,确保灌注的连续性。

(3)采用高压旋喷桩对CFG 桩复合地基进行补强加固,补强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检测结果显示,经补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建筑最大沉降量与整体倾斜值均满足设计与相关规范要求。

猜你喜欢

芯样单桩完整性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浅析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尺寸效应
基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分析研究
浅谈回弹法和钻芯法在结构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
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分析
关于钻芯法检测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不同芯样端面处理方法准确性的探讨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刚性嵌岩桩单桩刚度系数推导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