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研究
——以杭州市黄公望村为例

2023-06-12■吴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黄公望数字化建设

■吴 杨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和新时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2022年1月,浙江省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未来乡村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定位的建设体系,其中“三化”指的是人本化、数字化和生态化。“九场景”指的是邻里、文化、产业、风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和治理场景。文化场景作为未来乡村建设九大场景之一,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3月,浙江省已经启动3批共586个试点项目。

杭州市黄公望村作为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以文化场景建设为主体,凭借数字赋能等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调查研究黄公望村文化场景建设发展成效,并提出注重乡村底色、提升人文关怀、聚焦数字赋能等启示,以期为其他地区寻找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道路提供借鉴。

一、黄公望村未来文化场景建设成效

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位于富阳城东,东接杭州、南傍富春江、西邻国际高尔夫球场、北靠黄公望森林公园,村域面积9.53平方千米,共有村民3071人,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和实景地。“以画卷为媒,用山水传情”,黄公望村围绕公望文化品牌,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景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公望文化、文旅、文创等特色品牌为引领的未来乡村示范、乡村振兴样板,走出了一条乡村颜值高、产业活力足、数字赋能强、人文韵味浓、邻里一家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探索建成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美基本单元提供了“黄公望模板”。黄公望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兴村富民示范村等荣誉。

(一)扮靓公望印象,优化提升产业布局

黄公望村依托于其特有的自然文化与人文景观,构建以文化为主体的产业体系,重点围绕“一心三区多点”布局,拓宽文化定位、保护文化资源、落实产业配套,打造了黄公望·综合服务中心,创建了白鹤街·庙山茶径游园区、庙山坞·国际艺术街区、公望路·飨食游宴街区等三条特色文化产业线,并在现有“黄公望隐居地”“国画艺术园地”等基础上,新增串联春江畔·印象公望门户、公望里·乡村文化市集等九大场景。此外,黄公望村以黄公望隐居地、诗路e站为生态资源,以中医药图书馆、静和山房茶文化馆、王少求国画基地、中国美院写生基地等文创产业为平台,构建了一站式文旅体验模式。

(二)擦亮公望品牌,助推文化产业集聚

黄公望村坚持以文化引领,深入挖掘黄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图》的丰富内涵,成功塑造了公望品牌,使其在众多乡村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在深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公望”文化IP,依托村内房前屋后、低丘缓坡生长着的2000多棵柿树,黄公望村推出了乡村特色节庆品牌“金秋火柿节”。每年国庆节,精彩纷呈的活动与村内火红的柿子树相得益彰,为村里聚集了不少人气。以此为蓝本,将境内200余亩茶园打造成“公望绿茶”和“公望食宿”等品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0万人次,营业额超2亿元。以村文化礼堂为中心构建15分钟文化圈,串联纪念馆、隐居地等文化服务体验点,丰富了公望文化体验感。

(三)共建公望基地,增进两岸文化交流

增进文化认同与交流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两岸文化创意合作实验区”的确立,黄公望村承办了“传承民族·对话世界公望国际文化交流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擦亮了两岸文化“国字”牌。2022年5月,国台办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浙江打造两岸文创产业园。项目一期名为“圆缘园”,蕴含“以画为缘、期盼团圆、共建家园,两岸共绘共享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深意。台湾书画家、文物专家傅申,与其夫人著名策展人、当代艺术评论家陆蓉之目前就定居在黄公望村,并在“圆缘园”内建设傅陆学艺馆,并导入由陆蓉之、蔡志忠、蔡美月、高意静、方文山等台湾名人授权的“元宇宙”体验馆、“湾湾漫画吧”、“蔡美月”婚纱馆、“珍爱时刻”花艺、“爷爷泡的茶”茶馆等成熟文创产业。黄公望村通过导入成熟的文创产业,吸引汇聚台湾各类青年人才共同参与、孵化和建设,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四)建好公望家园,丰富文化延伸载体

黄公望村将公望文化内涵传承于村级事务管理服务中。围绕全区统建“1+9+X”未来乡村数字架构体,以数字化为手段,将数字智慧赋能于全村的发展与建设。黄公望村打造了景村融合的“富春山居 公望智理”平台,利用开心农场、公望书屋、文化礼堂等资源,建设对口未来教育乡村角,让孩子们在村里也能享受高端教育资源。黄公望村始终坚持尊重民主、依法治村,为营造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村支两委斥资80余万元成功建成全省首个村级室内民法典主题馆。黄公望村法治文化公园村内还建有2000余平方米的“党建+普法”公园。白鹤街沿街打造学法亭、公望女管家工作室、法治诚信长廊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给村民提供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其中,公望女管家工作室为公望女管家朱梅娟以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自行组织的,并制定会员守则,努力打造“热情、善良、贤惠、进取”的“公望女管家”形象。

(五)还原公望生态,建设文化风情民宿

近年来,黄公望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实际,通过产业提升、旅游拓展、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庭院美化等手段,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还原出整洁有序、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的富春山水美景,全力打造生态优良、功能完善、文化彰显、风情浓郁,具有“中国风、国际范”的特色风情旅游未来乡村。随着公望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推进18家农家乐、58家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AAAA级景区黄公望隐居地游客人数翻倍,民宿、农家乐产业年营业额突破2亿元。2021年黄公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60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000余元,创利税800余万元,累计解决300多人就业,开拓了创业致富新途径。

(六)弘扬公望精神,培育乡村新风尚

黄公望村以“弘扬公望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全面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在黄公望生平事迹和艺术创作上,进行深入研究,将其精神内涵融入到乡村生活中,营造尊重历史、热爱艺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社会氛围。此外,村里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包括公望文化讲堂、公望艺术创作大赛、公望书法比赛、公望篆刻艺术研讨会等,旨在发掘和培育乡村文化的创新力量,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构建和谐共融的乡村生态。通过这些活动,黄公望村成功塑造了公望精神,赋予了乡村新的生活风尚,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黄公望的文化魅力和乡村的美丽风景,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黄公望村未来文化场景建设启示

文化为魂显特色,创新发展向未来。黄公望村以公望文化作为背景,深度挖掘公望文化背后的丰富内涵,以数字化赋能,将未来文化建设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着重营造“文化源在乡村”的“文化+”新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立足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共同富裕的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未来乡村。黄公望村未来文化场景建设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其他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涵育未来乡村文化特质:以文化为引领,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和文化IP体系

注重本土特色和聚焦乡土底色是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的关键。积极引入高校资源,开展村校共建、助力文化振兴,以本村特色文化作为主题,文化建设为契机,邀请专家、学者对村庄的人文历史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挖掘,梳理村庄特有文脉,提炼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表征符号,精心塑造乡村人文景观,打造立足于乡村本土独具特色的品牌和IP体系。注重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元素,设计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从而促进村庄经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和塑造乡村的文化特质,可以帮助乡村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和体验乡村生活。同时,这种文化特质还可以帮助乡村构建一种共享的社区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滋养未来乡村人文气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构建全方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需要加强居民的参与和互动,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为核心,致力于建设共同富裕的未来乡村。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乡村认同感,促进乡村和谐发展。以村民为中心,关注村民的需求和利益,积极推动共享发展,使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围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村文化礼堂为支点、以文艺微空间为节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村文化礼堂要在传统的展览、演出、学习、创作等基础服务项目之外,增加旅游、传承、生态等“礼堂+”服务,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文滋养。同时,要加强乡村治理,提高乡村管理水平,为未来乡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此外,还可以开设文化讲座、举办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提升未来乡村居民素质:以“育人育才”为目标,营造乡村文化教育氛围

打造乡村文化教育场景,依托本村的文化底蕴和现有资源,建立乡村治理学院,积极引进高校、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入驻,搭建多级人才梯队,以孵化本村人才,让人才留在本村为目标,定期与全国先进乡村开展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依托乡村治理学院平台,借助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聚力打造未来乡村“育人育才”应用场景,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人休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创新整合乡村教育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教学场景,建设“全龄幸福学堂”,以满足村民群众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乡村居民的素质,为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四)深挖未来乡村文化内涵:构建多元文化场景体系,提升乡村文化竞争力

聚焦乡村特质,构建多元化场景体系。在建设未来乡村文化场景时,要根据不同乡村的特质和优势,因地制宜,包括休闲娱乐、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多种场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根植文化本体,深挖文化内涵及物质载体,结合地域特色的环境要素及特色村寨进行整体打造,结合旅游市场热点,针对不同游客群体营造多种体验方式,演绎多维场景,并通过建筑语言、景观环境、文化雕塑、文化创意产品等载体进行表达。通过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和物质载体,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深度,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同时,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体验还可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增强乡村的竞争力。聚力提升乡村“软实力”,持续开展地方文化研究、乡土作品创作和廉政、非遗文化等多元主题展览,迭代升级各种旅游设施项目,实现乡村文旅消费的提质扩容。

(五)构筑未来乡村数字化体系:贯穿未来乡村发展全过程,赋能数字化手段

黄公望村抓住数字化改革的机遇,以数字化为手段,将数字智慧赋能于全村的发展与建设,推动乡村全面发展。通过数字化改革,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并极大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未来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基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打造沉浸式新型文旅融合数字化,将数字科技和乡村文化进行交互融合。在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数字手段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更要以数字化赋能,将乡村文化“数字活化”,推动乡村新文化业态的发展,形成新文化产业集聚,以产业带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IP的深化、转化、物化和数字化。

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是未来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保护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未来乡村文化场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未来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未来乡村文化场景,为未来乡村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黄公望数字化建设
黄公望的人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