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晓禹:琴界“李小龙” 海峡大视野

2023-06-12小施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李小龙钢琴家肖邦

小施

刘晓禹的英文名源自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24 岁时他摘下第18 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桂冠,成为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在2023年2月举办的第51届香港艺术节上,曾经在2021年夺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以下简称“肖赛”)冠军的青年华裔钢琴家刘晓禹再次来到香港并参演。

“之前我来过香港两次,3岁那年的经历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印象深刻的是9岁时,去了迪士尼和海洋公园,在海洋公园第一次坐海盗船,下来后既兴奋又眩晕。”刘晓禹微笑着说,以前特别不喜欢去餐馆吃饭,而这次却非常享受香港的美食。

说起来,在香港演出还是第一次。“这是肖赛后我第一次回国演出。”刘晓禹连说两遍,“我很激动,期待能尽快把肖邦的音乐带给香港的观众。”他透露,今年10月,将重启因新冠疫情而延迟了三年的中国巡演,届时,将把比赛得奖所弹奏作品向国内乐迷展现。

演奏展示了人的个性

2月15日晚,在香港大会堂的独奏会上,上半场刘晓禹从大赛曲目精选两首作品,一首为肖邦16岁写的《F大调玛祖卡风格回旋曲》,舒曼曾盛赞该曲既优雅又热情洋溢;另一首为《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刘晓禹于肖赛第三回合的自选作品,可见他对演绎中的悲壮之情胸有成竹。音乐会下半场则有莫里斯·拉威尔的五乐章组曲《镜》,以琴音刻画夜蛾漫舞、山谷钟鸣等丰富意境;至于李斯特的《唐·乔望尼的回忆》则是考验钢琴家功力的试金石。作曲家将莫扎特的经典歌剧《唐·乔望尼》精炼成十多分钟的钢琴独奏曲,编排多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炫技乐段,对技艺及情感表达皆有极高要求。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让刘晓禹三次返场。他选择了法国巴洛克晚期作曲家拉莫的作品。“巴洛克是比较小众的曲目,和拉威尔一样都是法国音乐,在李斯特结束之后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最终回到巴洛克,回到音乐的最初。”刘晓禹解释说。

有乐迷表示,刘晓禹的弹奏风格别具一格,少了一分浪漫,多了清晰明朗,20多岁的年轻人追求较直接的内心表达。不过,正是因为不同演奏家带来不同风格,才令古典音乐充满生命力,也令人们对刘晓禹未来的音乐之路充满期待。

而刘晓禹的想法是,同样的音乐过了200年我们今天还在弹奏,就要去了解过去那个年代的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的;要知道他的生活、背景。像莫扎特当年是在点蜡烛、坐马车那样的生活环境下写出来的作品,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则是坐汽车、用IPAD,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理解莫扎特的作品,弹奏方式必然会有不同。“演奏展示了人的个性,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弹奏方式密不可分,不过,要想跳出谱子的约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刘晓禹说。

钢琴比赛的“获胜秘诀”

回到一年半前的肖赛决赛现场—波兰的华沙爱乐厅。

为纪念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华沙从1927年开始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1942年曾因战争停办。1955年起,每5年举办一次,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由于赛事规定参赛者年龄需在17-28岁之间,对钢琴家来说,一生能参加这项比赛的机会只有1-2次。比赛另一大特色是宁缺毋滥,比如1990年的第十二届及1995年的第十三届就出现了连续两届冠军空缺的遗憾。

本届比赛原定于2020年举行,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10月2-20日,全球報名人数超过50 0人,创下新高,比赛激烈程度远超预期。最终,来自世界各地的87名钢琴家参赛—其中22人来自中国,16人来自波兰,14人来自日本。经初赛、复赛、准决赛层层筛选,来自10个国家的12位选手进入了决赛,刘晓禹在所有决赛选手中最后一个出场。20日晚,他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酣畅淋漓的演奏结束,刘晓禹收获了长达数分钟的满堂喝彩。最后,刘晓禹获得了第十八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赢得4万欧元奖金。这是时隔21年后华人钢琴家独获此殊荣,也是历来第四位摘取桂冠的亚裔钢琴家。国人熟悉的钢琴家傅聪是1955年第五届肖赛的第三名和“马祖卡”奖的得主。

有趣的是,刘晓禹的老师加拿大藉越南裔钢琴家邓泰山,早在1980年就曾夺得肖赛冠军,是首位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人。

夺冠后刘晓禹表示,能在华沙演奏肖邦的曲目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他很荣幸获得这个奖项,也感谢评委的信任以及这些日子感受到的温暖。

在冠军揭晓前的访问中刘晓禹提及,由于疫情原因,准备比赛变得非常辛苦,很少有机会跟别人接触。来到这里之后每个人都非常友善,参赛者之间感情都很好,这是他很少在其他比赛中感受到的。

与刘晓禹在大赛头三轮皆以首名晋级、给人留下的轻松印象相反,刘晓禹透露,其实第二轮比赛结束就已经开始整理行李箱准备打道回府。“如果被淘汰,那没有关系,回家继续走我的路。”

得益于过去多次参加比赛积累的经验,刘晓禹的“获胜秘诀”是:对结果不要抱太大的期望。“比赛期间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和细节,心无杂念,不要为其他事情分心。”他认为,获胜是运气。“比赛前,我的老师还在为我担心,因为我弹奏的肖邦曲目不算特别独特,但也不太常规,我喜欢加入个人风格,但通常人们对肖邦曲目已经存在一些既定想法,如忧愁、失意或哀伤等等,但我弹得很快乐,我想以自己的想法呈现音乐,一切顺其自然。”他承认获奖是个惊喜,“从来没有觉得我是个肖邦的诠释者,在这之前我演奏过很多现代作品,某种程度上那是我的强项。”

肖邦的早期作品,较少在历届肖邦钢琴比赛中出现。刘晓禹的弹奏,充满跃动感,火花乍现,情感充沛,热情奔放又不失优雅。有乐评形容他拥有浑然天成的技巧,不带一丝斧凿痕迹。观众则惊叹于他手中琴音和触键的鲜明,以及变化多端的节奏强弱,更被他充满感情的演奏打动。

一夜成名后,刘晓禹被迅速推上了快车道。按照惯例,肖赛新科冠军将举办全球巡演,宣布赛果后,马上得参加记者发布会,发布赛后行程。比赛后两个月,都得投入到音乐会巡演当中。“其实经历了那么紧张的比赛,我只想回家。当时只带了一个小行李箱,结果就带着它走遍了半个地球。”

刘晓禹坦言,自己的演出工作已经安排到两年后,但他希望自己能够维持对音乐的新鲜感,弹琴之外,不断成长为一名艺术家。一直以来,他对绘画和其他艺术门类都颇感兴趣。

他说,“我很喜欢赛车,经常参加小型赛车比赛,还经常游泳,也喜欢比较静态的东西。至于未来,很难说10年后自己会做什么,可能是一位指挥家、作曲家,也可能不再从事钢琴演奏了。”

潜移默化 不过度消耗热情

因为在学琴的路上,从未感受到过分的压力和煎熬,也不会因练琴而失去些什么,刘晓禹被视为非典型钢琴家。乐观积极的个性、兴趣广泛,超乎年龄的成熟,海外成长又操一口流利中文,都让人好奇他父母的教育观。有熟知刘父的人透露,刘晓禹今天的成绩与父亲背后的推动是分不开的。“他不急功近利,更希望儿子在音乐方面有长远的发展。如何学到东西,将作品演奏得更完美是他父亲很执着的一件事情。父子俩都很低调,脚踏实地,保持良好心态使他拥有厚积薄发的能量”。1997年5月8日出生于巴黎的刘晓禹,父母亲都来自北京,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结婚。6岁时刘晓禹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8岁开始学琴,而且还是电子琴。“从小爸爸就培养我独立思考能力,不要有依赖性,当然他会用自己的办法来引导。比如我的第一架钢琴就是自己选的,爸爸带我去过琴行三次,想让我多看看、多想想,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兴趣,自己做的选择就得坚持下去,让我有了一种责任心。”刘晓禹回忆道。刘晓禹11岁开始参加各类钢琴比赛,15岁拿到加拿大OSM钢琴大赛桂冠,从此刘晓禹开始比赛及演奏生涯。刘晓禹坦然父母对音乐几乎是一窍不通,他笑道,父母给予的不是具体的指导,因为具体的指导可以由专业人士来做,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

刘晓禹认为,多元文化背景对他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学古典音乐行业里,本身需要接触不同的文化,这些多元文化激发了我的思考能力,使我能够更快地适应不同的东西,或者说跨出所谓舒适区。”

在这中间,刘晓禹觉得中国文化毫无疑问对他影响很大,虽然他没有在国内长大,但是每年寒暑假都回北京。小时候他喜欢看四大名著、金庸的武侠小说,“从小我就对武侠片中的仗义、侠义的英雄好汉印象深刻,這些都是我丰富想象力的重要元素。”他强调,弹琴需要联想,而且非常强调协调性、跟体育有着密切关系。

在蒙特利尔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刘晓禹接受了加拿大钢琴家理查德·雷蒙德的指导,后来他到蒙特利尔大学深造,师从邓泰山。“他教会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艺术家的生活里不光有音乐,平日里他跟我就像好朋友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聊音乐,而是聊一些生活化的事情。”

刘晓禹的演奏资历相当丰富,他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克里夫兰管弦乐团,以及以色列爱乐、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都有过合作演出。肖邦钢琴比赛夺魁之前,曾在2016年仙台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还入围了2017年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决赛,在蒙特利尔、特拉耶夫等国际钢琴大赛中获过奖。如果说,小时候音乐于他而言是兴趣,今天,音乐已经成为他看世界的方式,也成为他认识世界的窗口。

猜你喜欢

李小龙钢琴家肖邦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肖邦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