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
2023-06-12段卫健李亚光
段卫健 李亚光
摘 要: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可知,国家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越发重视,体育课程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本文从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从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出发,落实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
1 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 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的身体形态,例如身高、体重、臂长、腿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体育课是一种运动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走、跑、跳、投等形式,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提高身体机能水平,达到促进身体发育的目的。
1.2 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波动一般比较大,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和焦虑的情绪。这时候,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能排解消极和焦虑的情绪,产生乐观、自由和放松等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情绪能够合理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状态。另外,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体育运动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制定相应的运动目标,引导学生付出相应的努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些运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身体和精神上的帮助,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完成运动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不但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完成运动目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参加体育活动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完成教学任务。
1.3 促进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体育锻炼对于智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解、感知、记忆、组织协调、与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外在感知和记忆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氧气和营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适度的兴奋可以给大脑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脑细胞工作的效率,也能够促进、调节肺部呼吸功能。学生在进行大脑活动时,身体需要提供充足的血液来维持脑力活动。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大脑更加灵活。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体育素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体育锻炼或者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会让他们自觉地体会、了解和接触体育运动,从而感受到体育给自己带来的新鲜、快乐、愉悦和舒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采取一定的兴趣激励方式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养成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2.1 中学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
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而且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教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不集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应该以“游戏”为主,在强度适中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另外,教师应该实时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喜好,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合此阶段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体育知识。
2.2 中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中华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华传统体育运动已成为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中的六大运动之一。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传授学生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文化精髓,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2.3 中学体育教师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在学校中的体育活动常常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习到体育健康知识,减少运动风险,在受伤后能自我应急处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性格,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2.4 中學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者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做出改变,选择新颖的、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干预,保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科研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教师培训活动、体育教师研讨会,还应该积极浏览查阅与新课标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宽知识广度,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5 中学体育教师是家校合作的桥梁
学生的体育锻炼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中父母的监督与促进。体育教师在积极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友好互动,把更好的体育教学方式分享给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到学生家中家访,与家长探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也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亲情,也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家长应细心听取教师的建议,积极践行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的指导意见,并如实地反映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着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的态度,教师和家长在学生体育运动方面能够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3.1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标的提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此次新课标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体育课,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此可以看出体育的地位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以往总是存在体育教师经常“生病”而课程被挤占的现象,新课标出台以后,体育教师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此外,体育教师应该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加锻炼时间、增进学生健康。
3.2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增加锻炼时间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教师不断给予学生体育动作方面的指导,增加练习和比赛的时间,不断地进行“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互动练习。对于运动项目,应先从单个项目开始进行,使学生的动作从泛化到分化再到自动化的转变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运动项目,以免因为断断续续的练习使动作产生负效应。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学习完整的运动项目,还能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完整的运动技能。
3.3 加强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需求,从而进行整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可靠性,以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等,还要发挥在不同专项运动项目中的体验感知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和运动的过程中享受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乐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3.4 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课标强调从“以知识和技能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中学生都喜欢玩,寓教于乐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无比的乐趣,并且掌握了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小组讨论、集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运动乐趣,促进学生提升掌握运动技能和解决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综合性学习评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因此,需要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一方面围绕着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体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围绕学习态度和思想的转变。体育教学既要关心学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评价方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过程性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做好学生体育基础的有关记录。而终结性评价用于单元或阶段学习结束,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此外,评价的方法还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等。
3.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强调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用不同的方法促使每个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注重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创造公平的运动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加参加体育活动的自信心,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做好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进行思想上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梁剑.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J]. 中国学校体育,2010(6):66-67.
[2] 邱海洪.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J]. 体育科技文獻通报,2008(11):74-75,77.
[3] 吴宽奇. 我国中学体育师资的职业素养和队伍建设[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3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