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
2023-06-11白先春李筱菁秦鸿雨
白先春 李筱菁 秦鸿雨
[摘要]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理论内涵丰富,其内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多样性。在中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现实基础上构建的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性、可操作性、合理性为原则,包含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环境、主观评价四个维度。基于所构建的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建议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监测评价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调整与更新。
[关键词]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理论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环境;主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C913.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当前,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残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很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平等权利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残疾人事业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1]。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就是要补齐残疾人事业发展“短板”,开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内涵的解析,构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体系,旨在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监测与评价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
一、残疾人事业现代化
(一)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要将共同富裕作为发展主线,需要自觉主动地补齐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短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基础上的;体现在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意味着生活水平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残疾人家庭成为主体,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城乡间、地区间的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基本消失;体现在残疾人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党带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体现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得到增强。
此外,从内容体系来看,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多维度的现代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系统性。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涉及残疾人事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现代化进程相应的产生与发展。
二是长期性。由于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涉及的领域广、任务重、标准高,决定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推进,其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发展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的历史进程。
三是多样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不可能千篇一律,必然呈现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发展特点。
(二)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量变”阶段,为最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为监测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2007年,中国残联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残疾人生存状况、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三个方面17项指标[4]。此套指标体系涵盖的内容广泛、设计简洁、操作方便,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苏州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31项指标[5]。2014年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常州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37项指标[6]。本世纪初,“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课题组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評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康复等五个方面15项指标[7],等等。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残疾人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等不同方面,体现了以残疾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宗旨,对于新时代构建残疾人现代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
一是刻画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状态,以顶层设计方式回答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指标体系可以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精准刻画和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
二是辅助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以问题导向方式回答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如何做”的问题。通过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情况,直击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各级党委政府“把脉问诊”、精准施策。
三是展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直观数据方式回答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怎么样”的问题。通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等情况的动态监测、指数数值及其变化,直观反映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成效。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8]。富裕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性标志,这种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富裕。残疾人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就是要改善残疾人发展状况,让他们与健全人一样,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二)《“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
“十四五”时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关键性指标目标的实现,将为最终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决定了不同区域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必然有先有后。开展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监测与评估,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10]。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坚持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坚持以残疾人多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为重点。同时,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概念,其指标体系设置需体现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内涵的科学理解,不仅可以用于动态监测各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同时可以提供“对标找差”的标准,协助决策。指标的设置既包括客观指标,也包括主观评价。客观指标是可以进行量化处理并客观反映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基本指标[11];主观评价反映的是残疾人的主观感受,体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残疾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导。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指具体指标可获得、可测量、可比较。所构建的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既要简单适用,又要简明易懂,避免冗赘;既可用于各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情况的动态监测,又可作为对标的标准,辅助决策。
(三)合理性原则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能展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成效,又能发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能指导各地的残疾人服务工作,又能让残疾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从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环境、主观评价四个维度,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同时,参考国内外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既有成果,按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生活质量
缩小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内容。以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居住条件作为二级指标来考察残疾人生活质量情况。
1.收入水平
设置“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为三级指标,目标值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率不小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其目标值的确定以《规划》为根据。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
2.消费水平
设置“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残疾人家庭互联网普及率(%)”为三级指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指残疾人家庭中食品支出金额占生活消费支出金额的比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其目标值设定为“≤40%”。“残疾人家庭互联网普及率”是指接入互联网的残疾人家庭户数与残疾人家庭总户数的比率。基于该指标内涵及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数字应用基础服务的现状,目标值设定为“=10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及残疾人家庭互联网接入情况抽样调查。
3.居住条件
设置“残疾人家庭住房成套率(%)”作为三级指标。成套住房是指满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由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组成的供一户使用,经无障碍改造、适合残疾人安全居住的房屋。“残疾人家庭住房成套率”是指残疾人家庭中拥有成套住房家庭所占的比例。根据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实践,综合考虑农村、城镇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的差异性,将该项指标目标值设定为“≥8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残疾人家庭住房情况抽样调查和跟踪监测数据。
(二)公共服務
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提供多样性、类别化的公共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为残疾人“保驾护航”。公共服务包括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服务专项。
1.社会保障
构筑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残疾人兜底服务网。设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残疾人托养服务满足率(%)”五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是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户数占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户数的比例;“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是指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数占应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数的比例;“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指实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残疾人数占应参加残疾人数的比例;“残疾人托养服务满足率”是指符合托养服务条件且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中已接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所占的比例。根据《规划》、各指标内涵,上述五个指标的目标值均设定为“=10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跟踪监测数据。
2.康复
设置“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作为三级指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是指符合条件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已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所占的比例;“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是指符合条件、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中已接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残疾人所占的比例。根据《规划》及各指标内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均设定为“=10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跟踪监测数据。
3.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让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设置“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适龄残疾学生享受免费教育率(%)”两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与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的比;“适龄残疾学生享受免费教育率”是指6—14周歲残疾儿童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含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人数与6—14周岁残疾儿童人数的比。根据《规划》及指标内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均设定为“=10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抽样调查、跟踪监测或调阅台账、查询信息记录等。
4.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重要形式。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不仅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而且能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设置“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率(%)”两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是指在就业年龄段就业的残疾人数占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数的比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率”是指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数占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数的比例。根据《规划》与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均设定为“≥95%”。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统计台账等。
5.文化体育
组织残疾人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残疾人身心,会让残疾人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的关怀。设置“县(市、区)残疾人文体活动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率(%)”“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两个三级指标。“县(市、区)残疾人文体活动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率”是指建成残疾人文体活动综合服务中心的县(市、区)数占县级市(区)总数的比例;“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是指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残疾人数占社区内残疾人数的比例。根据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分别设定为“=100%”“≥8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统计台账、实地调查等。
(三)社会环境
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和便利化条件,是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1.无障碍环境
设置“社区无障碍普及率(%)”“家庭无障碍建设普及率(%)”两个三级指标。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是残疾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备、是否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社区无障碍普及率”是指辖区内建有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的村(社区)数占村(社区)总数的比例;“家庭无障碍建设普及率”是指对具备改造条件并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中已实现无障碍改造家庭所占的比例。根据各指标内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均设定为“≥9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社区登记表)、统计台账、实地考察等。
2.权益保障
设置“法律服务救助率(%)”“社区活动参与率(%)”两个三级指标。“法律服务救助率”是指有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法律服务需求的残疾人中已满足需求的残疾人所占的比例。“社区活动参与率”是指辖区内参与社区活动的残疾人数所占的比例。根据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上述两个指标的目标值分别设定为“=100%”“≥90%”。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统计台账等。
3.助残帮扶
助残志愿者是帮扶与关爱残疾人的一支重要力量。设置“社区助残志愿服务覆盖率(%)”作为三级指标。“社区助残志愿服务覆盖率”是指辖区内拥有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村(社区)所占的比例。根据我国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发展实践,该指标目标值设定为“≥98%”。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统计台账、跟踪监测。
4.政府投入
设置“残疾人事业投入年增长率(%)”为三级指标,目标值为“≥同期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率”。根据指标内涵确定其目标值。考核评价数据来源于统计资料。
(四)主观评价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成效如何,残疾人最有发言权。将残疾人现代化指标体系从客观指标向主观指标拓展,可以更加全面地监测评价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建设成效。设置“满意度(分)”作为二级指标,抽样残疾人对“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的满意度作为三级指标。以100分作为各三级指标分值,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各项指标测量值。具体测量方法见表1。
综上,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五)权重确定
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比较判断矩阵A;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将特征向量矩阵归一化,其值为该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权重分布。以表2中一级指标为例,进行赋权计算。
1.构造判断矩阵A
2.计算各指标权数
3.进行一致性检验
(六)评价方法
1.客观评价
2.主观评价
3.综合评价
(一)结论
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提出的鲜明要求。基于“十四五”时期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以及对现代化、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内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构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由于我国残疾人事业相关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还较为明显,同时残疾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套指标体系在监测和评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实现程度时,可能存在数据缺失、适宜性与时效性尚有提升空间等问题。
(二)建议
1.将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监测评价纳入政府工作考核
建立地市级以上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的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监测评价领导小组,明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各项监测指标内涵、主体责任单位;通过单位间数据共享和数字技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数据的精准有效。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和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准确、动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2.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调整与更新
残疾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以用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如省级或地市级监测与评价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考虑到不同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差异性,以及较小区域范围如县(市、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的监测,可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对部分指标及目标值进行适当调整,在监测上不搞“一刀切”,不要求每一项指标都达到目标值,而是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评價指标体系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需要适时对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7-21)[2022-04-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7/21/content_5626391.htm.
[2]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7-8.
[3]徐德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N].光明日报,2021-08-16(006).
[4]陈功,吕庆喆,陈新民.2012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R].残疾人研究,2013(2):81-96.
[5]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J].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4):25-31.
[6]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基本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2014-03-06)[2022-05-13]. 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837145820016758.
[7]张永安.广东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初探[J].广东社会科学,2002(3):62-65.
[8]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5-14].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10]孙计领.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评价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0(1):33-36.
[11]蔡乌赶,许凤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21):108-112.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BAI Xianchun LI Xiaojing QIN Hongyu
(1.Chinese Academy of Disability Data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210038;
2.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210023)Abstract: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lities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operability and rationality, inclui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public servic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to realize the dynamic adjustment and renewal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Key words:the cause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modernization;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uality of life; public service; social environment; subjective evaluation
(责任编辑 张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