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3-06-11杨帅侯军兴席双惠安晓东

时代汽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培养车辆工程人才需求

杨帅 侯军兴 席双惠 安晓东

摘 要:为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车辆工程人才,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发展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探索一条适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完善课程资源,融入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投身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决心和热情;打造一支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并重的教学团队,不断研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 车辆工程 人才需求 课程思政 创新培养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课程思政理念为中心,对大学生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涉及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各个方面[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谈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2]。”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与核心环节,揭示了教育系统性、整体性的普遍规律,是引导各个学科理论、实践等教育体系发展的指南针[3]。车辆工程作为我国机械类工科专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要以学科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为总体目标,在实现学科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体现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在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培养一批能够在汽车制造、研发、检测、管理等车辆工程专业相关领域攻坚克难、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1 车辆工程课程的思政意义与教学创新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拥抱“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一些“卡脖子”难题,究其原因是我国汽车行业缺乏能够进行技术攻关的卓越人才。车辆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具体包括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诸多专业核心知识领域[4],其培养目标就是为我国汽车产业培养高技术人才,致力于汽车的研发、制造、实验及管理工作;车辆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保障,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更是实现我国“交通强国”目标的重要牵引力,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因此,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成长为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深度挖掘车辆工程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车辆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丰富课程资源。教师团队需要在不断强化自身“立德树人”意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制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要深刻体现出专业技术、综合素养及思政教育的功能目标。通过不断摸索、研讨,提出一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不断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聯化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于促进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兼具时代责任感与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的核心内容。首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融入课程思政是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要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从零开始,不断成长为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正朝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目标持续迈进。诸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民族车企的快速发展,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最鲜明生动的素材案例[5]。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通过介绍民族车企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创新求变的企业文化、技术攻关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进一步提炼课程思政要点,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服务地方汽车产业的热情和决心。其次,推动学校、企业进一步有机融合,同时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开辟“第二课堂”[6]。线下资源除了采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外,还要依托学校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以及企业的车辆研发制造平台,着力建设“第二课堂”实践资源,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控制、汽车底盘线路的布局、虚拟方程式赛车结构设计等实践项目中,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线上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微课程的方式呈现,主要分为专业知识模块与课程思政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侧重于车辆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相关课程内容的建设,例如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汽车传感器信息采集的工作特点及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等,便于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余,进一步扩展眼界、扎实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模块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企业文化、汽车工程伦理案例分析等为主要内容,中间穿插师生交流空间、单元测验等多种手段,真正实现车辆工程专业技术知识与课程思政要点有机统一。

3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教学团队发展

高校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培养高等人才、传播优良学风的重要责任,车辆工程教学团队的品德修养、专业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为推动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打造一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素质过硬的车辆工程教学团队,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思发展模式:

3.1 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云会议、云课堂等多种现代通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团队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在网络上进行授课、教研等活动逐渐成为提升教学水平的新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视窗口,慕课、腾讯课堂等专业线上教学平台帮助教师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利用共享PPT课件、视频播放及摄像头直播进行授课,系统能自动保存视频,方便学生课下回看。此外,在线上建立“虚拟教研室”的创新概念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的局限性,使得团队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开发、学生作业考核与评价等工作,提升教学、教研活动的工作效率[7]。

3.2 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校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大多缺少丰富的工程应用背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系统地传授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但不能与工程实际有效结合;在全球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体现出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因此,团队教师不能一味地在书籍、文献中钻研教学方法、提升业务水平,要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向长期工作在汽车企业研发一线的“教授”虚心求教,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水平,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汽车研发中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与时俱进。

为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教师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做到“引进来”,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研发实践经验的专家与校内教师形成互补,使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更加均衡、完备。校外企业专家发挥其工程经验的独到优势,通过开展讲座、实训的方式为学生详细介绍汽车生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将最先进的工程技术与真实的生产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发展趋势具有更加理性、清晰的认识,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更好地保障学生自身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3.3 教师考核方法改革

对团队教师采取合理的多元化考核方法是促进团队发展、持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首先,针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行为考核,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应当协同合作,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同时将党史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将学生、教师、学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完善考评主体与奖惩制度,对教师日常行为进行客观、真实地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身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差距。其次,在车辆工程专业技术层面不断完善对团队教师的评价体系;目前,就教师考核方式来说,主要以考核教学课时量和科研工作量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绩效的思想,但是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现有绩效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需要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加强实施动态化考核,对教师每个工作关键节点均作出合理评价,鼓励教师开发新的教学实验项目与科研平台,根据车辆工程的专业特点设置明确的考核指标与指标内涵,从课堂教学、科研工作、实验室管理、实践拓展等不同角度形成一套多方面、多维度的考核方案,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培养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服务。

4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车辆工程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直接手段,只有在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同时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满意效果。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前沿技术与汽车行业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即使课程资源具有正确的思政导向与充实的专业理论内容,但是面对以“0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如果仍然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急切需求,亟待需要探索出一套遵循专业课程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法,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4.1 引入实际案例,推进课程思政

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工作中,可通过播放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相关纪录片、影视片段等音视频文件,向学生们展现汽车工业的先辈开拓者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励志感人事迹,在课程上营造一种浓厚的红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寻找时事热点、历史事件、生活案例中可以作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不断丰富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引导学生关心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理性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

4.2 翻转传统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翻转传统课堂主要是把课程中将要学习的主干内容提前至课前完成,保证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进行充分预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可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在教师的建议和指导下,小组成员对课程内容积极开展研讨,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翻转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权利,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频率,进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运行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程教学的后期,由于学生对专业基本内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可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由教师提出项目或课题的基本内容,讲解项目实施的总体思路,由组内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平台,让学生独立地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能够熟悉项目、实验流程中的每一项流程与环节,并在课堂上完整阐述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最终结果[8]。项目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完成实际项目的成就感,在學生完成项目设计方案之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项目结果的反思与总结,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为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针对车辆工程培养方案中涉及的专业课程与各个实践环节,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实践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建设课程资源。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团队教师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致力于为我国车辆工程相关领域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的杰出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德树人、创新驱动的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庾虎. 教师立德树人的“四个必须”-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8): 1-3.

[2]龙丽. 习近平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总结-记《习近平2018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 长江丛刊,2019(04): 177-180.

[3]程广云,张子夏. 立何德树何人-对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重要论述的思考[J]. 学术研究,2022(02): 1-5.

[4]宋忠春. 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教学建设[J]. 汽车与新动力,2022,5(03): 102-104.

[5]高晋.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汽车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 高教学刊,2022,8(21): 139-143.

[6]耿国庆,朱茂桃,江浩斌,孙丽琴.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19(11): 56-57.

[7]李观胜.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教学云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05): 217-220+223

[8]桑楠,董彦龙,刘成武,李凯强,戴旭东.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构造”课程建设路径探索[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35(03): 92-96+104.

猜你喜欢

创新培养车辆工程人才需求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浅谈常微分方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联系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