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机制研究

2023-06-10谢含琢

中国音乐 2023年2期
关键词:卓越编码阶段

○郭 彪 于 浩 谢含琢

一、研究问题

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是促进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培养数以十万计卓越教师目标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为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具体实施意见②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英、德、澳、美等国较早关注卓越教师培养议题,开展“培养我们下一代卓越教师:实施计划”③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plan.“卓越教师教育计划”④逯长春:《德国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卓越教师教育计划”:推行与展望》,《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第92–96页。“政府优秀教师计划”⑤马毅飞:《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以英、美、德、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例》,《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8期,第29–33页。及“卓越教师专业教学标准的五项核心原则”⑥时芸:《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优秀教师标准探析》,2007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教师培养项目,这充分表明世界各国对卓越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

卓越教师是在学生培养、学科教学与教育研究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及示范作用的教师,⑦林天伦、沈文淮、熊建文:《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第156–159页。其在教育信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超出一般且非常优秀,⑧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1期,第33–35页。具有持续追求卓越的精神,⑨罗小娟:《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12期,第65–72+84页。不断在自我觉知中超越和更新自己。⑩邓祯钰、易凯谕、钟志贤:《卓越教师特征画像研究:质性分析的视角》,《中国远程教育》,2022年,第5期,第64–75页。卓越教师的英文表述为“Outstanding Teacher”或“Quality Teacher”⑪参见英国卓越教师相关文件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plan及澳大利亚卓越教师相关文件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含有“优质”及“卓越”之意,是优秀教师的文学性表达。⑫白若朴:《何谓“卓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4期,第1页。本研究将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以下简称“卓音教师”)界定为更易于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

卓越教师的特征涉及教师情意、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⑬石中英:《准备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中国教师》,2008年,第23期,第5–6页。、教师个人特质⑭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3期,第99–104页。及师生关系⑮顾明远、闫温乐:《卓越教育来自卓越教师—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11期,第1–4页;〔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11页。等维度。卓越教师培养内涵⑯刘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从我国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谈起》,《高校教育管理》,2016年,第1期,第20–24页;薛晓阳:《卓越教师的意图改写及反思—教师教育体系、教师资格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关联》,《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年,第3期,第1–8页。、卓越教师培养路径⑰姚小鸽、陈晓端:《香港卓越中学教师的教学特点及其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10期,第79–86页;黄丹凤:《中等职业教育卓越教师专业特征的分析—以上海市首批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教师群体为例》,《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第71–77页;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1期,第33–35页。以及卓越教师培养价值取向⑱卢新伟、程天君:《“卓越教师”话语:流变·分殊·融合》,《教育学报》,2020年,第4期,第46–53页。等研究被广泛关注,其中既有对卓越教师自我成长⑲李子建、蒲永明、梁霞:《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年,第1期,第1–10+125页;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3期,第99–104页。、卓越教师成长机制⑳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亦有对卓越音乐教师教学水平㉑吴蔚:《合格 成熟 卓越——论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三个层次》,《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第93–95页。及卓越音乐师资培养路径和模式的分析㉒方露娜:《传承师道 追求卓越—〈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大众文艺》,2020年,第22期,第189–191页;刘欣:《卓越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个案》,《中国音乐教育》,2018年,第3期,第30–34页。。

已有研究虽较为全面探讨了卓越教师培养等问题,但“卓音教师”成长内在机制尚待不断深入研究,如“卓音教师”是基于培养还是教师内在的成长,“卓音教师”的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问题还是阶段性问题。基于事实的“卓音教师”质性研究可以“进入参与者的世界”㉓〔美〕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页。,从“卓音教师”自身的视角看待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对“卓音教师”的成长进行研究,分析“卓音教师”的特征、类型及成长阶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成长机制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施特劳斯与科宾1990年提出的程序扎根理论,㉔Strauss,A.&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90.借鉴格拉泽与施特劳斯的经典扎根理论㉕Glaser,B.&Strauss,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7.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在经验事实上抽象出理论,处理理论与经验之间的关系。㉖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28页。

扎根理论运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编码(三级编码)分析资料。㉗Strauss,A.&Corbin,J.1998,pp.101–143.首先,本研究在开放编码中将资料分解,进行概念化和类属化,思考类属的属性和维度㉘同注㉖,第332页。;其次,通过主轴编码寻找概念与概念、类属与类属之间的关联,厘清故事线,提炼核心类属㉙陈向明、王富伟:《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第80–96页。;最后,进行选择编码,建立核心类属之间的关系,形成主线。本研究在分析资料与生成理论的过程中同时运用针对多种资料来源的连续比较法,㉚林小英:《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1期,第16–39+188页。并在三级编码与连续比较分析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与已有文献和理论对话。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由3位研究者历时4个月共同完成。在前期提出研究问题后,研究者初步确定研究样本并制定出访谈提纲,将资料收集与分析相结合㉛林小英:《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1期,第16–39+188页。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研究样本与访谈提纲,对16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与连续比较分析后,再用14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一)研究样本

通过“知情人推荐”的方式,将北京市9个区的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确定为研究样本。在第一周的访谈与资料分析后,发现多位受访者视音乐特级教师为卓越教师,已有文献中亦有相似表述。㉜同注⑦。因此,本研究将北京市音乐特级教师纳入研究样本,并运用“滚雪球”的方式对音乐特级教师进行访谈。最终研究样本为30位北京市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或“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

(二)访谈设计

科宾和施特劳斯认为研究者在研究前可借助于文献提出最初访谈问题。㉝同注㉓,第41页。本研究在梳理“卓音教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在正式访谈前,研究者根据预访谈结果调整访谈提纲;在正式访谈中,将音乐特级教师纳入研究样本后,访谈提纲调整为以下问题:

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什么是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

您认为卓越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的独特性是什么?

您认为有哪些因素会促使一名普通音乐教师成为卓越音乐教师?

您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有无重要节点或遇到影响您发展的关键人或事?

您是否产生过对教师职业的动摇?如果有,您是如何应对的?

您在教师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瓶颈,您是如何克服的?

(三)访谈实施

研究采取一对一深度访谈的形式,访谈时间平均为1小时20分钟左右。在征得同意后,对29位受访者的访谈进行全程录音,对未同意录音受访者的访谈内容进行现场文字记录。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进行录音稿校对与整理,最终共收集访谈资料511,428字,部分受访者访谈详情见表1。

表1 教师访谈信息(部分)

(四)访谈资料分析

1.开放编码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开放编码,使用“微分析”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拆分,思考各种可能性,㉞同注㉓,第63;128;276页。以免遗漏受访者真实想法。开放编码由研究者历时25天共同完成。首先,研究者各自独立编码,通过“分析型备忘录”㉟同注㉖,第333页。记录对访谈资料的思考,编码过程中不进行讨论,避免依赖和盲从他人想法。其次,在16篇访谈资料开放编码后,进行研究者的编码一致性检验,结果为94.8%,一致性较高。经过修改不一致编码与剔除频次极少编码,筛选出450个原始编码,再对其进行频次比较与分类,最终形成20个类属并划分其属性和维度。表2为开放编码部分示例。

表2 开放编码示例(部分)

2.主轴编码

在主轴编码中建立类属之间的联系,㊱同注㉓,第63;128;276页。通过整合故事来概括资料内容㊲同注㉓,第63;128;276页。并形成核心类属。本研究将20个类属关联后形成两条故事线。

故事线一: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卓音教师”能够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较为融洽。这类“卓音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主动学习并依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教案,在教学中使用精练的、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表现出具有美感的教姿教态,同时能够深入浅出进行教学,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和影响学生。热爱音乐的“卓音教师”在积极开展艺术社团活动中不断拓展音乐专业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具备全面专业能力的“杂家”。这类“卓音教师”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美,不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将音乐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热爱教育、对教育事业负责的“卓音教师”努力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增强课堂管理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使自身文化底蕴更深厚、知识面更广博。这类“卓音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主张,这使“卓音教师”站在更高层面看待教育问题,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并不断坚持与追求。对自己负责的“卓音教师”做事认真、脚踏实地并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清楚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这类“卓音教师”通过职业规划与目标设定,有计划地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同时在条件艰苦、面临困难及压力的情形下有不服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能够做到在各种困境中寻找新的突破口,转逆境为顺境。

故事线二:在学习阶段,“卓音教师”全方位地学习各类知识技能可使其夯实基础,更快适应未来教师工作,同时专业课老师的专业魅力与治学态度会对“卓音教师”产生重要影响。在工作阶段,首先,“卓音教师”在职业选择方面易受家庭影响;其次,在良好工作环境中“卓音教师”能与身边同事形成融洽的团队合作关系;最后,工作单位的高平台能够为“卓音教师”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卓音教师”在积累丰富经验后,能更好地把握领导、教研员提供的机会,在机会中展现自身优秀能力,从而获得他人关注与认可,得到更多机会并站到更高平台。在该过程中,“卓音教师”能够获得成就感,进而继续学习、实践与反思,同时,“卓音教师”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引领与辐射其他教师发展并带动区域音乐教育发展。

通过梳理以上两条故事线,我们发现“热爱”“责任”“目标”为“卓音教师”的驱动力,“卓音教师”的成长阶段可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因此,驱动力与成长阶段可作为核心类属,同时对其他类属做整合与提炼,在20个类属的基础上提炼出7个核心类属,如表3所示。

表3 核心类属表

3.选择编码

在选择编码中关联核心类属,将主轴编码阶段的两条故事线整合为一条主线:“热爱驱动型”“责任驱动型”“目标驱动型”的“卓音教师”在教学实施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知能、加深学科认知,在各成长阶段受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通过不断坚持形成四个特质:全面的教师专业知能;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主张;热爱音乐、学生及教育;崇高的审美境界。

4.连续比较

在三级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运用连续比较的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比对。研究者最先分析“卓音教师”Z1的访谈资料,如Z1提出的“贵人”概念可使用“重要他人”来表述,“重要他人”是对个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㊳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六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62页。通过挖掘资料的深层含义发现Z1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为丰富理论,本研究进一步分析Z2的访谈资料。

Z2在Z1所提出的类属、属性和维度方面有所扩充,如在Z2的访谈资料中发现可从意识与行动层面对“个人因素”进行划分。与Z1不同的是,Z2强调通过个人意识与行动转化逆境,如将各类比赛作为成长契机,不断设定并实现目标,坚持与不服输精神是Z2身上较为显著的特征。

Z3相较Z1与Z2更加关注“卓音教师”的“审美境界”,即从音乐学科特性中的审美性看待“卓音教师”特征。Z3在资料中大量谈及“师生关系”内容,包括平等对待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及影响学生等,可将此看作Z3热爱工作、爱学生的表现。在分析完Z3的资料后,将已分析的3位受访者分为“责任”“目标”“热爱”驱动型“卓音教师”,将原本在“个人因素”类属中的“责任”“目标”“热爱”抽取出作为促使“卓音教师”成长的原始驱动力,与其他类属产生互动关系。

三级编码与连续比较分析后,本研究初步将“卓音教师”成长机制以横轴的形式呈现,如图1所示。不同类型“卓音教师”以一种驱动力为主,该驱动力持续在成长过程中起作用。“卓音教师”的个人意识促使其展开行动,在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不断提高音乐专业能力和教学专业能力,进而拓宽知识面并增进师生关系,最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同时,学科特性、重要他人、偶然因素与逆境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与“卓音教师”个人意识和行动产生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卓音教师”的成长。

图1 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机制1

5.理论饱和度检验

以上内容呈现的是16篇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与连续比较分析过程,“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不断对自己的初步理论假设进行检验”㊴同注㉖,第330页。。因此,为确保理论饱和,我们用14篇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发现资料中的类属与核心类属基本饱和且编码包含于之前的450个概念之中。

四、研究发现

通过反复分析访谈资料与阅读文献,发现不同类型“卓音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受不同因素影响,研究者对“卓音教师”成长机制1做出调整:“卓音教师”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爱驱动、责任感驱动、成就感驱动;“卓音教师”的成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奠基、形成、成熟;“卓音教师”受个人因素、外部因素、音乐学科独特性的影响。为更清晰地呈现“卓音教师”成长过程,本研究以成长阶段为脉络,对理论作进一步分析从而形成“卓音教师”成长机制。

(一)理论对话

“扎根理论研究者采取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态度,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文献阅读和理论对话。”㊵陈向明、王富伟:《扎根理论研究需要如何读文献?—兼论扎根理论不同版本的界定之争》,《比较教育学报》,2020年,第2期,第3–14页。本研究在分析“卓音教师”成长阶段的过程中参考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借鉴其“一维线性、多维动态和关注个体能动性”三个发展时期教师成长的不同影响因素与方式,㊶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88;283页。为本研究的理论生成提供有益启发。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在“一维线性发展时期”按教师专业成熟程度、时间发展来划分阶段,㊷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88;283页。在“多维动态发展时期”中强调不稳定因素为教师带来的动态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生涯受个人和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激励性的良好环境能够促进教师进步,压力等恶劣环境会对教师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㊸〔美〕费斯勒、克里斯坦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董丽敏、高耀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35–36页。“关注个体能动发展时期”强调教师个体内在的因素。㊹叶澜、白益民、王枬、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65–275页。

基于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和访谈资料,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划分阶段的依据,将“卓音教师”的成长划分出四个阶段;按主要驱动力划分出三种类型的“卓音教师”;在影响因素方面既关注外部不确定因素,又重视个体内部稳定因素,强调教师个体对逆境的创造性转换,同时发现音乐学科独特性会对“卓音教师”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与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相比较,“卓音教师”成长机制更加关注不同类型“卓音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类型”“阶段”“影响因素”交互作用,促进“卓音教师”成长。

(二)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阶段

“卓音教师”在各成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状态、受不同因素影响,三种类型“卓音教师”以某一驱动力为主要驱动力,同时受其他驱动力影响。

1.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萌芽阶段—“认真刻苦”与“全面学习”

萌芽阶段是指“卓音教师”职前学习阶段。“卓音教师”通过认真学习音乐专业技能及广泛学习各类知识与技能取得优良成绩,这对其职后发展起到方向性、基础性的作用。在该阶段,热爱驱动型“卓音教师”受“热爱音乐”因素驱动,促使“卓音教师”执着追求音乐,通过刻苦训练提升自身音乐专业能力并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责任感驱动型“卓音教师”受“对自身的责任感”因素驱动,以高标准要求自身并做到认真学习各类课程。成就感驱动型“卓音教师”渴望优良的学习成绩,促使“卓音教师”积极进取并为自己设定目标。

萌芽阶段“卓音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卓音教师”专业课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与个人专业魅力,另一方面是“卓音教师”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全方位学习。“卓音教师”成长的次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及就读学校课程设置,家庭主要通过影响“卓音教师”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发挥作用。

2.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奠基阶段—“充满干劲”与“脚踏实地”

奠基阶段是指“卓音教师”工作初期阶段。“卓音教师”表现出懵懂的状态,未形成长远且清晰的职业规划,但面临大量工作任务与挫折时能充满干劲、态度积极,脚踏实地提升自身教学专业能力。在该阶段,热爱驱动型“卓音教师”受“爱学生”因素驱动,能够宽容、平等且充满耐心地对待学生,视学生为朋友或自己的孩子。责任感驱动型“卓音教师”受“对学生的责任感”因素驱动,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想方设法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补充。成就感驱动型“卓音教师”期望获得荣誉,这促使其积极参加教学技能比赛与开展公开课,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得到他人认可。

奠基阶段影响“卓音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师傅”(“卓音教师”工作初期的指导者)、教研员为“卓音教师”规划发展路径与搭建平台,以及二者的格局、站位和思想高度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影响;二是“卓音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加深自身文化底蕴。同时,工作单位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其为“卓音教师”提供的平台对“卓音教师”成长起辅助性作用。

3.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形成阶段—“如鱼得水”与“特色教学”

形成阶段是“卓音教师”成长的关键阶段。“卓音教师”在教学技能娴熟的基础上寻找个人教学特色,并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该阶段,热爱驱动型“卓音教师”受“热爱教育”因素驱动,这促使“卓音教师”视工作为事业,深刻理解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发挥学科重要性。责任感驱动型“卓音教师”受“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素驱动,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在产生职业倦怠时能够坚持工作并寻找突破点。成就感驱动型“卓音教师”期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在教学方面努力寻找个人特色,并结合教学专长增强自身课堂教学及课外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卓音教师”在形成阶段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包括“卓音教师”的领导为其搭建平台并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包括“卓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且具备创新意识,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独特思考。

4.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熟阶段—“高屋建瓴”与“辐射引领”

成熟阶段是指“卓音教师”到达卓越的更高层面。该阶段“卓音教师”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教学,同时具有高瞻远瞩的意识与独特的教学主张,辐射引领其他教师发展并推动音乐教育发展。在该阶段,热爱驱动型“卓音教师”受“热爱音乐”“爱学生”“热爱教育”三重因素驱动,促使“卓音教师”从宏观角度看待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责任感驱动型“卓音教师”受“对社会的责任感”因素驱动,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能够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成就感驱动型“卓音教师”渴望自我价值更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组建团队,通过团队协作带动区域音乐教育发展。

成熟阶段“卓音教师”成长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发展平台和团队,另一方面是基于丰富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并推广研究成果的强烈研究意识。

从上述分析可见,“卓音教师”成长是复杂的持续性过程,需通过个人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促进教师成长。“卓音教师”从职前萌芽阶段起即具备内在卓越品质,这是“卓音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各成长阶段的外部环境条件直接调节着“卓音教师”成长的方向、水平和速度,其中重要他人(“贵人”)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卓音教师”的价值取向影响其态度和行动,萌芽阶段的“卓音教师”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目标(隐含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奠基和形成阶段的“卓音教师”兼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向,成熟阶段的“卓音教师”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主要价值追求,自我价值取向逐渐弱化。

(三)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机制分析

本研究将“卓音教师”类型、成长阶段及影响因素进行关联,构成“卓音教师”成长机制2,如图2所示。选择金字塔模型作为机制图的主体是为了体现萌芽、奠基阶段的基础性作用,经过形成阶段,最终到达金字塔模型顶部—成熟阶段。下文对“卓音教师”成长模型结构与成长情境进行分析。

图2 卓越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长机制2

1.模型结构分析

模型内部体现的是影响“卓音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首先,将“卓音教师”按驱动力划分为热爱、责任感和成就感驱动三种类型,各类型的“卓音教师”以某一驱动力为主要驱动力,同时与其他驱动力交叉互动。其次,“卓音教师”在各阶段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通过反思发现自身不足并继续学习、实践与反思,以此促进个人行动的循环。该循环可作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过程,即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认识及经历进行自我解释形成经验,上升至反思层次,继而形成具有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㊺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第66–73页。在该过程中,“卓音教师”的问题意识是促使其反思的重要因素,通过反思来探索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并将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用以反馈未来的行动。㊻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再审视—对若干疑问的回应》,《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4期,第19–33+184页。最后,“卓音教师”拥有强于他人的毅力,能够在挫折与磨砺中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一件事,同时,与“坚持”并行的是“积累”,“卓音教师”在工作中持续积累内功,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状态。“卓音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包含“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且在不同成长阶段呈现出由实现“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态势。

模型底部的音乐学科独特性是影响“卓音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使“卓音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卓越教师,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音乐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特性,“卓音教师”在各方面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知,拥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包括形象和语言等外在美及品德等内在美,会在教学中选择优美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第二,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还体现在实践性较强,如“卓音教师”需带领学生进行排练、演出及比赛等不同类型音乐实践活动;第三,音乐是一种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特性,受访者Z1提到音乐教学“教到最后”就是在“玩文化”,表明“卓音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第四,音乐学科包含多元教学模块,“卓音教师”需要全面的音乐专业能力;第五,音乐教学包含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部分,“卓音教师”需要具备组织课堂教学之外的多种艺术社团活动的能力。

模型右侧的重要他人(“贵人”)为影响“卓音教师”成长的关键外部因素。各阶段的“贵人”主要为“卓音教师”的老师、“师傅”、教研员、领导及团队中的共事同伴。重要他人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可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㊼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58–259页。前者影响“卓音教师”的社会发展与需要,后者影响“卓音教师”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

模型顶部是“卓音教师”在成熟阶段体现出的四个特质。深厚的教育情感涵盖“卓音教师”对音乐、学生和教育深刻真挚的热爱;全面的专业知能是指“卓音教师”具备全面的音乐专业知能、教学专业知能和人文知识;独特的教育风格包括“卓音教师”在教学风格与教学主张方面具有个人特色;崇高的审美境界是指“卓音教师”在音乐学科积淀中形成的较高审美能力。以上四个特质的关系体现为“卓音教师”在全面的专业知能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并不断加深教育情感、提高审美境界。从政策文件释义看,卓越教师应具备“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等特质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学者们将卓越教师的特征分为知识、能力、信念与情感四个部分㊾同注⑬;顾明远、闫温乐:《卓越教育来自卓越教师—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11期,第1–4页;龙宝新:《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及其养成之道》,《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90–96+102页。。深厚的教育情感可看作“卓音教师”师德、信念与情感的体现,全面的专业知能则包含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者与现有研究有共通之处,与此同时,独特的教育风格和崇高的审美境界是“卓音教师”的另外两个特质。

2.成长情境分析

模型顶部两侧的“逆境”与“顺境”是指“卓音教师”的成长情境,“卓音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将外部逆境通过内在努力转化为顺境,如在工作中化压力为动力、转困难为机遇。教师实践性知识能够帮助教师作出明智的情境性判断,㊿“通过在行动中反思,与情境对话,重构问题情境”51同注㊺。。“卓音教师”运用实践意识对行为进行反思性监控,52〔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1页。在社会文化与学校层面进行情境转换。

情境转换分析1:从社会层面来看,音乐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较低,在非重点学校体现尤为明显,音乐学科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卓音教师”应对该情况的方式是通过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并努力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认可。从学校层面来看,部分“卓音教师”的初始工作单位不够重视音乐教育,“卓音教师”则通过调动工作单位转变自身所处环境。

情境转换分析2:“卓音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除有“贵人”相助以外,亦会遇到“小人”,此时“卓音教师”会选择“跳脱”的方式应对。如受访者Z7所说“当你在这个地方遇到了一些不良人,你不要去跟他们纠缠,去走另外一条路,不跟他们争,强大自己”。

五、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卓音教师”呈现出深厚的教育情感、全面的专业知能、独特的教育风格及崇高的审美境界四个特质,其成长过程不同程度地受个人、外部环境与音乐学科特性三个因素交叉影响、互相作用。“卓音教师”的价值取向受热爱、责任感与成就感驱动,在成长阶段中逐步从自我价值转向社会价值,其卓越主要体现在通过个人努力将逆境转变为顺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学习—实践—反思”循环成长路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卓音教师”成长的持续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卓音教师”的探讨受时间与资料的限制有待进一步深入,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卓音教师”类型的提炼不够丰富及与其他理论对话略显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料收集的对象不够全面,在未来研究中尚需继续对相关内容进行丰富与补充。此外,“卓音教师”成长的三种驱动力抑或受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家国情怀、深挚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等文化信念影响,这值得我们在未来进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卓越编码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Genome and healthcare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