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的聚合效应探析

2023-06-10苏宏元刘慧莹

粤海风 2023年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苏宏元 刘慧莹

摘要:本文通过粤港澳影视发展回溯与现状分析,发现粤港澳影视产业目前整体上合作较为松散,存在“本土”作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影视产业链主体粘合度较弱、观众多元地域文化认同困难等现实问题。本文认为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打造大湾区特色IP、重视新兴技术应用等方式,整合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发挥聚合效应,促进大湾区影视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聚合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区域整合的过程,但基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粤港澳三地在价值体系、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与社会治理机制等方面的现实差异,区域融合发展存在许多阻碍,并非一时之功。电影电视作为当今主流的文化娱乐形态,具有天然的亲民性和价值引导性,对增进区域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大有裨益。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的聚合效应,促进粤港澳区域间文化的融合发展,正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回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无论广东还是香港,影视事业一度取得过辉煌的成就。20世纪六十年代,《南海潮》(1963)、《七十二家房客》(1963)、《大浪淘沙》(1966)等故事片风格独特,确立了岭南电影在中国影坛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春雨潇潇》(1979)、《雅马哈鱼档》(1984)、《孙中山》(1986)等佳作陆续推出,形成了“南国电影”风潮。20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的电视行业也是成绩斐然,《外来妹》(1991)、《公关小姐》(1990)、《情满珠江》(1994)等热播剧风靡一时,与北京、上海一起构成了中国内地电视剧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京沪以及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影视行业奋力崛起,广东逐渐褪去了浓郁的“先锋”色彩,创新性减弱,后续的影视作品市场反应平平。

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影视创作在20世纪末达到巅峰,题材类型多元,风格独树一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如经典电影《英雄本色》(1986)、《家有喜事》(1992)、《無间道》(2002)等,使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张国荣等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以武侠剧(如《霍元甲》(1981)、《射雕英雄传》(1983)、《天龙八部》(1997)、《鹿鼎记》(1998))、家庭伦理剧(如《大地恩情》(1980)、《万水千山总是情》(1982))、商战剧(《大时代》(1992)、《天地豪情》(1998)、《创世纪》(1999))等为代表的类型港剧,凭借其包罗万象的剧作选题、多元立体的影视人物刻画与戏剧化的人物关系展演等鲜明特色,广受内地观众喜爱。香港影视一度作为内地影视的启蒙者与引领者,被内地影视产业广泛效仿学习。TVB经典港剧更是成为一代人难忘的回忆。但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各种局限,21世纪以后香港影视逐渐式微,“港片”“TVB”标签黯淡。相较之下,澳门的影视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弱,体量较为有限,其主要特色是以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景观,如酒店、赌场、历史建筑等等,为影视拍摄提供取景场地。

尽管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发展并不十分景气,但毕竟有着较为丰厚的积累,客观上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如广东经济基础雄厚、香港影视发展的丰富产业经验和市场体系以及澳门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优势,等等。随着“湾区”的诞生,粤港澳三地对影视产业的扶持以及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语境,粤港澳影视产业的资源优势逐渐凸显。深入剖析目前粤港澳影视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效整合较为松散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聚合效应,这是重振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现存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策上也有所推进,但在其作品内容生产能力、产业链主体粘合度以及不同地域观众文化认同方面仍存在现实难题。

(一)粤港澳影视作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报告》[1] 显示,2021年广东省票房60.15亿元,占比12.79%,号称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第一票仓。此外,影院数量1500多家,银幕数9400多个,也稳居全国第一。广东影视企业与其发达的商贸传统一脉相承,例如热衷于电影投资,拥有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院线经营成熟稳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东出品的影视作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广东影视行业内容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譬如:2021年广东参与出品的电影总票房数超165.55亿元,诸如《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悬崖之上》等联合出品电影均取得不俗的票房业绩,但粤产电影佳作屈指可数,实际票房较为惨淡,有影响力的本土题材影片难得一见。

广东电视行业在国内的竞争力也不容乐观。早期的广东电视从香港引入影视剧与电视节目,生产成本低下,通过广告收入分成,盈利丰厚。但这种模式易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减弱,节目质量和收视效果难以保证,从而对行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伤害。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公布的《2021年电视收视年报》显示,广东卫视位列2021年地方卫视频道收视率(全天时段)排名第7,深圳卫视位列第9,虽然两家卫视的收视率排名均呈上升趋势,但离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仍有很大距离;在2021年收视率超0.5%的黄金时段电视剧盘点中,也未见广东卫视身影,影响力无法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省级卫视相提并论。

如前所述,在进入21世纪以后,香港电影已呈衰落趋势。主要原因是香港本土市场规模有限,投资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以及传统优势的类型电影(如警匪片、动作片等)创新乏力等因素,导致香港本土电影创作大幅度减少,优秀作品乏善可陈,逐渐失去了主体性以及自主发展的条件。受制于多年以来的商业电影生产机制与类型电影的创作传统,“新香港电影”大多沿袭港产电影的一贯风格,类型风格单一,商业性质浓厚。自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政策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合拍影视作品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大批香港演员、导演、编剧等专业影视人才北上发展,进一步加剧了香港本土影视业的衰落。随着日趋强大的内地影视产业回归内地市场的统领地位,香港市场和网络电视剧平台甚至已有被内地优质影视作品赶超之势。据香港TVB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引入的内地古装剧《延禧攻略》成为TVB年度收视冠军,超越TVB本土剧,创下内地剧在港收视的最高纪录。

综上所述,时下的粤港澳影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欠佳,呈现出重商业投资而轻内容生产能力的尴尬局面。

(二)粤港澳影视产业链主体的黏合性缺失

近年来,粤港澳的文化产业得到不少政策上的关注与扶持,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 提出“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市场开放。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但目前看来实际成效还很有限,三地影视行业主要依托政府或政府授权单位开展影视交流合作活动,或者只是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短期、事项性的协作,产业链各主体间黏合性较差,难以形成高效合理的协作体系,开展高层次发展的深度合作。由于社会体制上的差异,导致内部形成特殊的运营成本和效率磨损[3],同样增加了合作的难度。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行业不懈努力和探索,诸如建立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举办广东省优秀电影推介会,以及启动京穗合作的“新人文电影计划”,等等,但这些项目多为部分区域利用其自有资源的尝试,缺乏粤港澳三地间的资源整合,发展合力尚未形成。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的崛起,亟需建立跨界协调平台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影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协作,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多元复杂地域文化的认同困难

粤港澳地区的地域文化多元复杂(广府、香港、潮汕、客家、葡风),影视语言涉及普通话、粤语方言、英语和葡语,语言使用习惯、日常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习俗等也不完全相同,同时受制于历史、政治等诸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受众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差异,影视作品流通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障碍。譬如进入香港地区的内地电视剧主要是历史正剧和在当地有较高认知度与受众基础的改编作品[4],但部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改编为粤语版本后却失去了原有味道,损害了台词中的意蕴之美;同时港剧在内地播映也受到一定限制,部分作品因过度暴力血腥或者其他不当内容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处理”,其完整性、连贯性受到影响,观赏效果大打折扣。

纵观TVB引入的内地剧多为精心巨制的宫廷剧,如《甄嬛传》(2011)、《芈月传》(2015)、《延禧攻略》(2018)等等,得益于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和女性受众对宫斗戏码的观看偏好,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市场收益。但内地现实题材生活剧却鲜少引入香港,更是无缘黄金档播放。最大的原因在于现实题材生活剧涉及生活、工作和家庭背景,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差异使香港观众对反映内地生活的电视剧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掘粤港澳特色、找到更多文化基因上的共通点和影视传播中的共鸣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的聚合效应

鉴于前述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发展应规划并整合产业主体力量与资源优势,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粤港澳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整合优化主体力量,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影视产业的核心业务环节主要包括内容制作、宣传发行及平台播映,涉及投资方、制作团队、宣发团队、播映平台、观众等多方主体,影视产业的发展是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其背后的政策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氛围等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整合优化多方主体力量,增强影视产业的协同合作是破局之根本。

人才的缺失是目前粤港澳影视发展的痛点,《广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5] 也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政策鼓励和利好就业机会吸引本土优秀人才回流,吸纳并培养更懂粤港澳影视的优秀人才队伍尤为迫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链较为松散,存在产业创收和盈利能力较弱等问题。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实行的“半官方、民间组织及产业发展组织共同主导驱动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模式或能为此提供发展思路。[6] 粤港澳大湾区可结合国内具体实际,利用相关政策和协调机制,培育促使粤港澳三地影视产业互动协同的良性社会组织,进一步整合区域间影视娱乐企业、科创产业、影视艺术研究型大学、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力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主体间的交流合作与互补有序发展。

(二)厚植多元文化基因,打造大湾区影视IP

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渊源交相错杂,文化基因多元丰富,各具特色而又不失共通性,从发展角度看有着“小圈叠大圈”的复合优势。具体而言,从广东浓郁的岭南文化传统到港澳历史特殊性的中西交融文化,再到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巨变下的多元文化碰撞等,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题材优势,完全有可能打造出大湾区特色的影视IP,形成品牌效应。

如广东出品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中蕴意着多彩的岭南文化,“通过对粤港文学、电影和音乐作品的再现和追忆,实现与观众的集体情感对话,并引申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与侠义情结。”[7] 影片从留守少年、广州务工等社会现实为框架背景,以“舞狮”等传统文化符号为线索串联,刻画了故事主角“有血有肉”的成长历程。既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又能唤起广泛文化认同,是一次让岭南文化成功出圈的可贵尝试。《小虎墩大英雄》另一部IP动画电影票房同样数据亮眼,“小虎墩”作为原创IP开辟了粤产国风武侠动漫的新风格,在人物设定、内容叙事、场景建构中体现的“侠义精神”广受好评。由此可见,鲜明的特色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碰撞或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而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共鸣是影视作品成功的重要表现。多元的文化基因为大湾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构想条件,三区域间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碰撞为大湾区影视IP的发掘与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

(三)重视新兴技术应用,助力内容生产与合作

影视作品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影视产业涉及制作成本、质量效果、传播安全、收益成效等环节,这些环节将深度影响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而技术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例如,好莱坞电影凭借高科技特效巨制挤占香港电影市场,这也是香港电影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1993年,《侏罗纪公园》拉开了好莱坞电影大战香港电影的序幕,接着《泰坦尼克号》(1997)狂揽1.15亿元的香港票房,继续沉重地打击了港片[8],而后几年漫改电影进一步挤占市场份额,香港电影票房前十再难看到本土电影,由此可见技术的發展对影视产业产生了冲击与重构。一方面技术赋能内容为观众提供了更宽阔的内容遐想空间,另一方面技术也提升了数字化管理和分发传播效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重思内容与技术的结合,促进影视产业的向上发展。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应抓住网络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发挥“湾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善用新兴科技助力影视创作,实现内容生产与技术进步的完美结合。如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作为中国第一部4K全景声戏曲电影,运用科技使戏曲脱离传统舞台场景束缚,同时添加CG渲染达到虚实结合之境、如梦如幻,使得传统神話故事也能带给观众全新体验。这种创新性尝试使得该电影获得中国内地影史戏曲片票房冠军,广受好评。另一方面,目前粤港澳三地在影视产业合作中存在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版权收益易产生争端[9]。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安全推进影视内容的分发、共享和传播,为版权流转与交易变现提供便利与保证。但目前这一技术应用仍存在技术和制度上的缺陷[10],还需从法律制度、行业认证和执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共通。

简言之,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内容发力、技术赋能、制度保障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未来需要增强三地间及产业链各主体间的合作,通过生产和传播分发优质影视内容,盘活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的资源优势,发挥产业聚合效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影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1] 国家电影专资办:《2021年度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报告》,2022年。

[2] 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

[3] 蔡丽茹:《从“伙伴”到“合伙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关系演变及合作路径探讨》,《城市观察》,2018年,第6期。

[4] 杨明品:《中国电视剧发展基本态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电视剧发展对策思考》,《粤海风》,2019年,第5期。

[5] 广东省广播电影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2025年)》,2021年。

[6] 臧志彭、严艳璐:《世界湾区影视娱乐产业集聚格局与粤港澳应对策略——基于2008—2017年全球上市公司数据的区位熵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1卷,第5期。

[7] 赵益:《雄狮少年:东方审美意蕴下的游子英雄梦》,《当代动画》,2022年,第1期。

[8]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香港票房排行榜/24119109?fr=aladdin#1.

[9] 王晓冰、谈天:《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革命开启中国湾区时代》,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180页。

[10] 周江伟、赵瑜:《区块链与影视版权保护》,《声屏世界》,2020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