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3-06-10

企业界 2023年4期

公司:

1. 福特拟投35亿美元建厂 从宁德时代获得电池技术

来源:证券时报网 宋腾虎

当地时间2月13日,福特汽车宣布将与中国供应商宁德时代合作,在密歇根州建造一座价值35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福特表示,这家位于密歇根州马歇尔市附近的工厂将雇佣2500名工人。该厂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每年将生产足够4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福特将从宁德时代获得电池技术。截至收盘,福特汽车涨2.83%。

2.贝特瑞与北大战略合作 加速新能源材料前沿成果转化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王珞

中证网讯(王珞)2月15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高校区域融合助力深圳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会”在深圳市举办。交流会上,贝特瑞(835185)与北京大学材料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咨询、平台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据悉,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和前沿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联合打造北京大学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并逐步共建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

3.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田蜜

2月15日,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成功落地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转型/碳资产),该笔债券是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

本笔债券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268天,采取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发行,其中浮动利率挂钩碳排放配额(CEA)收益率,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经过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该热电联产项目每年预计可实现节能量22.0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73万吨。

转型债券是指为支持适应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该笔债券通过票面利率挂钩碳资产收益率的结构设计,既实现了企业对存量碳资产的盘活,又满足了转型项目较低成本融资需求,为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拓展了融资渠道。

据相关机构预测,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各项交易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每年预计将超过80亿吨,相当于欧盟碳市场现在配额的5倍,前景广阔。

4.2022年超5700家中国芯片公司消失

来源:钛媒体

中国“芯片淘金热”,如今出现了“退潮”迹象。2月16日,钛媒体App 从企查查方面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远超过往年,而且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长了68%。目前,中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超17万家(注:仅统计企业名称、名牌名称、经营范围含芯片的相关企业)。这一数据让人感到惊讶。根据钛媒体App此前独家披露,去年前8个月,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到3470家。而如今,9月到12月相四个月内,国内竟增加了2300多家吊/注销芯片企业。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芯片企业注销工商信息。随着美元加息通胀、脱钩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芯片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

5.毕马威为元宇宙和数字孪生建立卓越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毕马威已经为元宇宙和数字孪生构建了卓越中心(CoE),旨在加快元宇宙和数字孪生在沙特阿拉伯和更广泛地区的应用。其中,毕马威还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合体,包括利用微软的基础设施和游戏平台,通过爱立信提供 5G 技术和网络支持,Metakey 作为技术伙伴来开发 3D 实物。同时,毕马威已为沙特阿拉伯的元宇宙用例分配了专门的共同投资基金,与公共和私人合作伙伴合作,加快技术的实际应用。

海外视角:

1.欧盟委员会上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来源:经济参考报 秦天弘

欧盟委员会2月13日发布2023年冬季经济预测报告,将欧盟和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0.8%和0.9%。此前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均增长0.3%。

报告指出,欧洲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消费者和企业继续面临高昂的能源成本,核心通胀1月份仍在上升,将进一步侵蚀家庭购买力。由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欧洲央行将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这将对企业活动造成压力并拖累投资。此外,受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影响,能源价格还可能继续攀升,进一步加剧通胀。

冬季经济预测报告维持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不变,分别为1.6%和1.5%。报告预计,2023年欧盟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9.2%下降到6.4%,2024年将降至2.8%;2023年欧元区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4%降至5.6%,2024年降至2.5%。

2.瑞银:应避免持有过高的美元多头头寸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记者:张枕河

中证网讯(记者 张枕河)2月15日,瑞银发布报告表示,短期内(一个月或更短)投资者可以考虑逢低买入美元,但美元近期受到的支撑是短暂的,预期美元在年末前将辗转走软,投资者反而可以考虑逢高卖出美元,避免持有过高的美元多头头寸。

报告表示,美联储正处于加息周期尾声。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压抑通胀的工作任重道远,但随着先前加息的影响陆续传导至经济,加息周期即将结束。美国通胀应在今年上半年回落,从而減少大幅加息的需要。

此外,利差优势减少料将令美元承压。去年,美德10年期利差扩大是驱动美元升值的重要动力,但今年有关支撑力度可能会减弱。自1990年以来,当利差收窄时,欧元兑美元在6个月及12个月内分别上涨1.5%及2.1%。

3.新兴市场备受投资者青睐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记者:莫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的表现可能好于几个月前的预期。1月30日,IMF在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2022年、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认为经济呈现出韧性迹象。这是IMF一年来首次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该报告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和2024年的平均增速将分别达到4%和4.2%,高于2022年的3.9%。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速可能仅为1.2%,2024年为1.4%,低于2022年的2.7%。全球复苏好于预期以及新兴市场加速发展,对于新興市场资产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另外,有迹象显示,全球通胀可能已经接近峰值,美联储也正放缓加息步伐。除此之外,投资者对美国科技股的长期热情明显降低,这意味着风险投资者正在寻找其他机会,而新兴市场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新兴市场资产年初的上涨能否持续,各界看法不一。相比而言,当前新兴市场股市仍旧比2021年2月的高点相差30%左右,这也意味着其未来还存在一定的上扬空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预计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再次超过发达国家。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预计,新兴市场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比发达经济体高出1.4个百分点。

4.外媒: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跨国公司高管正陆续返回中国

来源:环球时报 文简

多家外媒注意到,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正在陆续返回中国。

《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称,大众汽车公司的高管在1月底2月初访问了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在近日有访问中国的计划,苹果、辉瑞的CEO也计划在下月访华。《华尔街日报》称,对于一些高管来说,实地考察当地业务并与经理会面是优先事项,而更多人则喜欢会见当地的业务合作伙伴和政府官员。报道还说,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有数十名高管参加在中国举行的各种商业会议。

此前,德国媒体已透露多家汽车企业CEO计划访问中国,一些中层员工也被公司要求前往中国,进行业务学习。

金融:

1. 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雨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9,比上月回升1个点,扭转了去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态势。

其中,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均全面回升。分行业看,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住宿餐饮行业上升明显,分别比上月上升1.7和1.8点,升幅最大。从分项指数看,宏观经济感受指数、成本指数和投入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劳动力指数、资金指数和效益指数止跌回升;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分析,总体来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当前经济运行呈持续恢复态势。也要看到,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和结构升级等问题,要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 央行超量续作4990亿元MLF 利率保持不变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向家莹

2月15日,央行官网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49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3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和2.00%,均与此前持平。政策面继续支持银行信贷投放“适时靠前发力”。

Wind数据显示,15日有3000亿元MLF和6410亿元逆回购到期。这也意味着,最新MLF操作连续第三个月实现“超量平价”续作,这也是MLF利率连续第6个月保持不变。

本次操作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企业融资需求增加、稳增长政策发力共同作用下,1月实现信贷“开门红”,接下来为拓展经济回升势头,需要银行信贷投放继续“适时靠前发力”。本月MLF加量续作,将直接为银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增加其放贷能力。

3. 银行低利率“揽客” 消费贷市场升温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向家莹

在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指导下,金融机构纷纷加码消费信贷业务。近段时间,多家银行加大消费贷利率优惠力度,推广相关消费贷产品,当前头部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已普遍降至4%以下。

业内人士预计,伴随经济形势向好,消费回升有望带动消费信贷回暖,加之消费信贷机构积极发力,消费信贷业务有望走出低谷。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应注意消费贷款用途仅用于个人合理合法的消费支出,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用途。

4.香港科技ETF(159747)早盘冲高涨2.14%,腾讯控股、网易-S涨超2%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张紫祎

中国网财经2月16日讯 港股回暖,网络游戏板块涨幅居前。截至09时55分,腾讯控股、网易-S涨超2%,香港科技ETF(159747)涨2.14%。

2023年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年内第二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共87个,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单次分别过审国产游戏版号84和88个。中金公司认为,版号下发频次及单次过审数量逐步进入相对稳定区间,游戏版号审批常态化趋势持续,有望持续提振行业信心、推动供给端回暖。

5.银行理财资金增配债市加速 同业存单和短期信用债“最吃香”

来源:财联社

据媒体报道,多家券商机构测算的最新数据显示,银行理财资金结束了连续十周净卖出债券现券之后,已出现连续两周净买入,且上周(2月6日至2月10日)净买入额达685亿元,较此前一周(1月30日至2月3日)环比增加592亿元,这显示出银行理财资金在加速增配债券现券。从券种来看,同业存单和短期信用债是银行理财资金此轮增配的重点。上周,银行理财资金净买入613亿元的同业存单以及148亿元的信用债,净卖出银行资本补充债等其他券种。

国际:

1. 日本1月贸易逆差达3.5万亿日元创单月新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朱晨曦

中新社东京2月16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财务省16日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进口额增幅远大于出口额增幅,日本1月贸易收支逆差达3.5万亿日元,创单月贸易逆差新高。

数据显示,这是日本连续第18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日本1月进口额为10.0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7.8%,其中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等产品进口额显著增加;出口额为6.5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其中汽车、矿物性燃料、建筑机械等领域出口增幅突出。日本1月进出口额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16日报道,日元走势较前一时期相对稳定,但由于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等能源价格高涨致进口额增加,是贸易逆差创单月新高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在进出口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的同时,日本1月进出口量出现下降。其中,出口量指数同比下降11.5%,进口量指数同比下降2.4%。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矶崎仁彦在当日记者会上表示,进出口动向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能源价格波动等各种因素影响,政府将密切关注今后动向。

2. 阿达尼雪崩继续:首富身家腰斩,印度银行忙撇清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后歆桐

印度企业家阿达尼(Gautam Adani)这一年可谓坐上了过山车。

一年前的2月,他的身家快速登顶亚洲首富,并不断超越比尔·盖茨和法国首富伯纳德·阿诺特,在8月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然而,很快他遭遇机构的做空,不仅财富迅速缩水、信誉和经营受损,甚至连累了“印度崛起”。

在企业债价格持续下跌后,阿达尼集团(Adani Group)于2月16日和2月21日通过多家银行召开会议,试图稳定投资者对其债券的信心。

此前,美国兴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的做空报告指控阿达尼集团不当利用离岸避税天堂和操纵股票,并对其高债务水平表示担忧,引发阿达尼旗下公司股债均持续大跌,集团旗下7家公司的市值自1月24日报告发布以来,已累计蒸发了1200多亿美元(约合8230亿元人民币),旗下债券收益率飙升至两位数,增加了公司的借贷成本。

不过,虽然该集团的股债齐跌确实引发市场持续担忧其后续债务违约风险,但眼下,不论是印度本土银行还是一些国际大行,对阿达尼集团的整体风险敞口尚且可控。

3.通胀下行难改欧洲央行持续加息决心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刘燕春子

在俄乌冲突发生近一年后,进入2023年的欧盟经济基础好于去年秋季的预期。欧盟委员会在最新的预测中,将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0.8%,将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0.9%,并且预计欧盟与欧元区均有望勉强避免出现技术性衰退。具体而言,欧盟委员会提出,尽管围绕预测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但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基本均衡。如果近期天然气批发价格的下跌更有力地传导到消费者价格,且消费更有弹性,那么国内需求可能会高于预期。尽管如此,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的背景下,不排除天然气批发价格跌势逆转的可能性。

面对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的通胀,预计欧洲央行仍将继续其加息行动,而这也不免会对欧元区经济造成压力。如果无法平衡好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关系,欧元区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欧元区核心通胀仍未达到峰值,这意味着欧元区仍面临着滞胀风险。爱尔兰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布里埃尔·马赫卢夫表示,预计利率将会升至3.5%以上,对央行采取有力行动让通胀回落至目标水平持开放态度。

4.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年内新高 50基点加息重新成为美联储选项?

来源:财联社 编辑:潇湘

基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四升至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天最新发布的初请和PPI数据,进一步提高了业内对美联储将联储在更长时间内加息以遏制高通胀的预期。而同日登场的美联储官员,更是开始为重新将加息幅度抬升至50个基点造势!

截止纽约时段尾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5.5个基点至3.87%,盘中创下了12月底以来的新高。

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强劲经济数据支撑下持续升温,此前几日尚能勉力支撑的股市多头,周四也终于无力抵抗。美国三大股指周四全线走软,标普500指数下跌57.19点,至4090.41點,跌幅1.4%。道指下跌431.20点,至33696.85点,跌幅1.3%;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下跌214.76点,至11855.83点,跌幅1.8%。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周四就表示,她认为本月早些时候再次加息50个基点的理由充分。她还表示,利率需要继续向限制性水平迈进以遏制物价压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的应和。

这两位美联储鹰派官员均认为,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决策者不应该排除加大加息力度的可能性。

事件:

1.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单晓冰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2. 央行: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来源:新华网 记者:吴雨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吴雨)记者1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将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稳经济大盘政策工具存续期管理,完善支持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工具机制,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扩大国内需求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能力,支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健全融资配套机制,推动普惠小微贷款稳定增长。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拓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范围,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

会议提出,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此外,会议要求,要系统性研究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法制和基础性制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推动出台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修订票据法。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面完成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3.全国首个全渠道数字人民币免密支付公交场景落地义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董易鑫 胡晏瑜 徐丽婷

中新网义乌2月16日电(董易鑫 胡晏瑜 徐丽婷)为推动数字人民币多元化场景应用融入民众生活,16日,全国首个实现数币试点银行全渠道数字人民币免密支付的公交场景在浙江义乌落地。

數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具有支付即结算、便捷安全等特性。公交乘车支付作为数字人民币推广的重要场景之一,具有小额高频的特性且用户体量庞大,利于数字人民币的加速普及与推广。

为此,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推进了数字人民币在民众出行方面的场景应用,助力提升数字人民币用户黏性,激发数字人民币在提振消费、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价值。

据悉,义乌市政府本次投放数字人民币160万元,预计可支持80万人次“一分钱乘坐”覆盖义乌市内的266条公交线路,活动自2月16日起,活动金额用完即止。

4.商务部: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2326.8亿元 同比增长6.3%

来源:证券日报记者 刘萌

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针对“部分外媒报道说拜登政府将禁止美国企业对一些中国公司进行投资,请问商务部了解的情况如何,是否会予以回应?”对这个问题,束珏婷表示,一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正常商业决策,这种做法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损害企业和投资者利益,不利于中美两国,不利于整个世界。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同比增长6.3%。我们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共享发展红利。

事实上,近期商务部多次提及“开放”。如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2月9日在欧洲企业座谈会上表示,商务部将持续推进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2月2日也表示,将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5.央企加码布局新能源,国资委提出这些新要求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祝嫣然

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3新年伊始,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中节能等多家央企提出了今年新能源方面重点任务和目标。

国资委年初表示,今年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成为“重头戏”。央企要科学谋划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措施和工作节奏。重点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终端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