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06-09李海龙
李海龙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不够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等.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广泛的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校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也从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培养.然而,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改革状况不容乐观,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創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满足新的教学需要,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寻找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效教学方法.
1 新课改对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是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新一轮课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
二是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其自身的数学基础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其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首先要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有基本的认识,然后才能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2.1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高深、抽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一种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对中学数学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普遍采取了“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的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教师除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注意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
2.2 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然而,在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45分钟的授课时间基本由教师的讲授所占据,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留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较短,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被忽视.
2.3 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音频、图画、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教学技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地利用,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进行教学,造成了课堂气氛压抑,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3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3.1 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树立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应主动地进行课堂改革,突破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网络、视频、自媒体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不要盲目地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地尝试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此外,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融洽学习氛围,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例如 在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并根据cos、sin等的关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函数理论公式.教师还应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快乐.
教师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想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寻求新的思路,产生不同结果的思维方式,即“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助于使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从多个方面展开和分析问题,使分析结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为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给予其更多的自由思考和探索空间.
3.2 构建创新型教育模式
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都还停留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一种新颖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现代科技,使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2.1 开展广泛的合作模式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倡协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数学问题和知识是千变万化的,而个人的能力很有限,这时就需要运用集体智慧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其创造性.
例如 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可以按照学习过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其思想交流,进而加深其对“集合”涵义的创造性认识.
3.2.2 提倡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千变万化的,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都不一样,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其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新的解题方式,并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和环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 在教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函数和方程的基础上,对函数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对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和主动上台讲课的机会,让高中生自主学习,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应在课堂上安排好课前预习任务,让高中生能够自行完成PPT或撰写3~5分钟的讲义;课后能够相互核对作业,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在课后开放题的设计中,应保证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使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还应兼具“创新”成分,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型思維.
3.2.3 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创造性元素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从课本中发掘创意要素,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其进行重构、重组,创造出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比如,课本上的某些概念和定理是类似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分析和对比的方法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关系,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
3.3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由于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件事情的认识角度和深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估,构建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言的良好环境.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耐心地指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技巧创造情境,以“问题解决”为背景,巧妙地设置谜题,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进而培养其创造力、主动性和独立思维.
3.4 进行校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高中创造性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培育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其内在规律,不能任意被超越和颠倒.如果忽略了这些特点,一味地追求创造性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制定创新目标时,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成长阶段、思维发展的顺序、数学学科的特点,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创新目标.运用校内、外两种资源开展双向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与行为相结合、校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校本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创造力;而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明白思想与现实的差距.
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奥数比赛、围棋比赛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比赛活动,还可以邀请一些数学大师去学校讲课,让学生了解数学与逻辑、数学与人生的奥秘,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3.5 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首先,每个学科教研组应对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创新进行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以一年级学生已具备的实际知识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逐步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目标.
其次,保证教师在每学期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计划,在“双基”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育.
再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框架,创造出新的战略发展模式.但这种新与旧,并非为新而新,而是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为依据.我们所要求的“创新”,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而是将这些传统中的陈旧部分进行去粗取精.
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和专题讨论会,保证每位教师在本学期内必须有一次公开授课的机会.公开课程的设计要打破传统,并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公开课之前,教师必须撰写一份教案,在教研组的协助下进行专题讨论,并就教案的创新之处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务长对教案进行修正.课后,对该堂公开课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全面的评价,并将其与教案一并存档.
4 结语
新一轮的教学变革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教学的理解,扭转当前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学资源过于贫乏和枯燥的现状,从而极大地改善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当前高中生的数学创造力培养效果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师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提倡合作学习、反思学习、自主学习,寻找有效的学习途径,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丹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2(04):165.
[2]赵建英.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36):57-58.
[3]杜孝峰,范向玲.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93-94.
[4]郭利.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243.
[5]黄莉莉.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