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2023-06-09
恒星吞噬行星示意图
近日,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恒星吞噬行星。这颗恒星位于银河系天鹰座附近,距离地球约1.2万光年。它“壮年”时期的大小和成分与太阳类似,现阶段处于红巨星阶段(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早期,年龄约为太阳的2倍,有100亿年左右。被吞噬的行星属于热木星(大小与木星相当、温度极高、运行轨道距其绕行恒星非常近的气态巨行星)。
此次吞噬过程用时约100天,研究人员观测到的是这个过程的最后10天——这可能是行星被拉入恒星膨胀的大气层的最后时刻。随着这颗行星坠入恒星核心,恒星外层被炸开,并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以冷尘埃的形式逐渐沉积下来。
5月2日,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表明,蘑菇中含有大量水分,并以“汗”的形式逐渐释放,从而降低自身温度。
研究人员通过对蘑菇脱水或测量其在不同空气湿度下的冷却能力,确定这种冷却效应源于真菌的水分蒸发,相当于人出汗。蘑菇盖下侧复杂的菌鳃结构增加了这种冷却的表面积。
蘑菇为何“出汗”呢?可能是为了帮助蘑菇孢子发育或释放,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用这个原理,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个以蘑菇为动力的野餐冷却器,容器的温度在40分钟内下降了10摄氏度,并保持了半个小时。
蘑菇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脑的“垃圾”处理系统可能会在剧烈的神经活动后启动,即人们可以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清除大脑中的“垃圾”。
这个系统被称为胶质淋巴系统,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脑脊液泵入大脑,然后通过血管网络将有毒蛋白质和其他废物冲走。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这个系统只在人们睡觉时才被激活。
研究人员让20名志愿者观察屏幕上闪烁的黑白螺旋棋盘。屏幕每隔16秒就会开关一次,整个试验持续了约1小时。其间,志愿者的大脑高度活跃。
试验结果显示,屏幕变亮时,进入志愿者大脑视觉中心的血液会增加;屏幕变暗时,进入志愿者大脑视觉中心的血液会减少,而进入大脑的脑脊液会增加。
大脑创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