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沉浸式的宋韵体验之旅
2023-06-09陈培城
陈培城
你知道吗?在宋代,燃放烟火是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由此出现了职业“烟火师”;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较明确的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起来再装订)是宋代人发明的……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本书中读到。该书收录了作者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等作品,文笔通俗流畅优美,每一篇作品都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伊永文
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古代中国闲情琐记》《宋代市民日常生活》《明代社会日常生活》《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日常生活的饮食》《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成熟佳肴的文明》《明清饮食研究》《东京梦华录笺注》《宋代市民生活》等。
如何创作能使读者们更深刻地理解古典文学的读本,这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课题。古代市民生活研究专家、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伊永文有感于此,以宋、元、明文学与城市市民生活关系为研究领域,经常徜徉于此领域内外并进行交叉研究。《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正是整理收录了他近些年来陆续写作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学术论文,文笔通俗流畅优美的同时,还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通过翻阅该书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司空见惯的快餐和外卖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了过去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其中的第56件大事就是出现在中国宋代城市的饭馆小吃,连带快餐服务。伊永文在书中总结说,现在的大部分烹调用语也都出自宋代,比如炒、炸等。至于宋代在烹饪技术上的进步,则要归功于加热方法的革新——宋代城市大量使用燃煤。经粗略统计,“宋代的快餐品种,南宋加北宋,市面上流行的大概有500多种”。有了快餐和创新炉灶,自然也就诞生了外卖服务,“在东京,凡是卖熟食者,都用诡异言语叫卖,这样食品售出才快”。
在伊永文眼中,宋代是市民生活的集大成者。在《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里,我们能看到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市民生活细节——原来糖水、汤、茶和酒都是宋代人喜欢的饮料;东京城内茶楼和酒楼遍布,当时的酒楼已经承担了公共空间和媒体平台的作用,是传播新闻的渠道,也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
同时,伊永文始终恪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将古代市民生活置于海量材料之上再加以生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微观研究,即遵循所谓的“从个别到一般”的科研规律,由点及面,逐渐对研究对象有所体悟,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
正因为此,在《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一书中能读到伊永文的不少新鲜见解。比如在宋代,原本用于战争的火药燃烧技术因举行大型的为皇帝表演的活动而被运用转化为烘托喜庆气氛的工具,燃放烟火从此成为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进而出现了职业“烟火师”;比较明确地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因而宋代以后当乞丐也是需要拜师学艺的等。
尤其是书中“杂学”一章收录的20余篇作品,既未大段征引历史文献,也未标注详细书目篇名,只将稗史方志、笔记小说各类史乘糅为一体,以浅白道艰辛,化玄奥为平常,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口味,令人读来津津有味。比如,圍绕“立春”为何会在宋代演变为“打春”,伊永文展开了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他发现宋以前的典籍均以“立春”记载于世,从“立春”转变为“打春”应从唐宋始,尤以宋为盛。其来源是根据《礼记》的“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意,将此意寓于打土牛之中,即立春早晨多由官府举行用彩杖“以鞭春牛”的仪式,也就是《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府僚打春”。从“立”到“打”,虽一字之易,却预示着它由王谢走向寻常。伊永文据此指出,这是文明的提升,亦是近世文明开端于宋代的一个有力而生动的证明。
近年来,伊永文在中国工人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古代中国闲情琐记》《宋代市民日常生活》《明代社会日常生活》《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等作品,这些将中国古代市民生活娓娓道来的读本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有的读本更是多次加印。从专业角度而言,伊永文的这些著作所叙事件与典故皆有所本,可以说史事无一字无来处,均经过反复推敲,可谓雅俗共赏。专家从中可以找到有用的材料,一般读者也可以于此获得较为宽泛的文化知识,而这得益于伊永文的写作一直致力于消融学究气、追求通俗美化的表达。
正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杜家骥教授对伊永文著作的评价:“于多处以细致的情节、带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作刻画式的叙述,如所叙饮食行业的场景画面,那异彩纷呈的店铺招牌、华丽的装修、饭庄跑堂者对来客的热情迎接与招待、店铺与摊贩之促销性售卖、走街串巷之小卖悦耳动听的叫卖等, 读来如身临其境。”伊永文用他常年耕耘在宋元明清文学及丰富史料中练就的功夫,打通时间壁垒,打通时空隧道,带读者感受中国古代城市勾栏瓦舍那些美妙的嘈杂和活色生香,让近千年的人间烟火气变得可触可感、温暖人心。
(作者单位:中国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