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被世界反制的134年
2023-06-09
本书开辟全新视角,参考大量古籍史书、学术研究,贯穿不同朝代,讲述那些经常被忽视却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历史细节,从朝代的更迭、人文生活变化、自然生态变迁、历史常识介绍等各方面满足人们对历史的猎奇心理,文风幽默,具有一定的科普性,可读性强。
乾隆的爷爷康熙自称历代皇帝中最懂科学。
据说为了了解人体解剖学,他亲自解剖过一头冬眠的熊;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的天文和数学老师;还向两名法国传教士学过几何、代数等课程。
谁能想象,300多年前,当几乎所有中国人对地球的概念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的皇上已在紫禁城的深宫内玩对数机、开平方根。
但这正是康熙所要的效果:科学这玩意儿,我知道就好,你们不用知道,也不能知道。他要垄断权力,也要垄断新知。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书籍,他不仅不鼓励翻译传播,而且设法禁止,尤其是禁止流向民间。
1
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南怀仁就做出了蒸汽驱动的玩具。康熙将其锁入宫中,作为自己的玩物。
与康熙大帝同一时期的俄国出了个彼得大帝。
彼得对科技也很着迷。他刻意隐瞒帝王身份,像个普通人一样去西欧游学。
在瑞典,他扮作一名普通游客,爬到这个国家的制高点,去测绘人家的要塞形势,为此差点和守军发生肢体冲突。
在英国,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学者,上门拜访牛顿,还和数学家弗哈森交上朋友,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将个人对科技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决策和行动,仿照西欧模式创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
科技不是帝王用来玩的、用来垄断的,它终究要服务于振兴国家的抱负。
彼得有句名言:“作为君主,落后于自己的臣属,会使我感到非常惭愧。”
这句话,康熙爷孙三人听了都会蒙圈——康熙会问“落后”是什么,雍正会问“臣属”是什么,乾隆会问“惭愧”是什么。
顺着康熙的道路,顺着彼得的道路,中俄两国走了两条平行线。当它们在近代再次交集的时候,一个被逼向另一个割地求饶。
2
康熙和他的子孙都害怕海洋文明。
当英法扩大造船工业,大力开展海外殖民贸易的时候,清廷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中国本来能制造巨大的帆船,出航远洋。到康雍乾时期,世界各国的航海业突飞猛进,船只越造越大,中国的船却越造越小。
康熙晚年一直担心东南沿海出现“郑成功第二”。
他下过一道谕旨,说他南巡的时候,微服私访苏州的一些船厂,才知道每年出海贸易的船只多达上千艘,但回来的仅有十之五六。这可不行,要严禁。
雍正继位后曾发表讲话,说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北有俄罗斯,南有欧西各国,西有回人,都可能是影响我国政局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的海禁政策“宁严毋宽”,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防范办法。
到乾隆末年,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还停留在康熙初年的水平。这中间,至少延误了100多年。
在这爷孙三人眼里,造大船等于造反。
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禁海和迁界政策,不惜牺牲沿海经济,导致国防战略上长期“有海无防”。
对待武器,他们同样战战兢兢。
三藩之乱期间,康熙曾指派南怀仁造神威战炮。仗一打完,战炮便被弃之如敝屣。
火器专家戴梓发明了“连珠铳”,从原理来看,绝对是近代机关枪的鼻祖。康熙理都不理,还听信谗言,以私通日本之罪,将戴梓发配辽东。
同一时期,彼得大帝下令,全国每三个教堂就要贡献一口钟出来铸造大炮。
什么都可以为武器让路,包括宗教。
而康熙将很多有远见的热兵器成果雪藏,以至于后来断绝。他的想法很简单:这些东西可不能让汉人学去了。
国衰兵弱,全在这根深蒂固的一念之间。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当西方的巨型战舰出现在中国沿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称之为“怪物”;当他们挺着长枪大炮跟中国开撕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认为这是“妖术”,于是采用马桶阵和女人的秽物“驱邪”。
难怪史学家说,康熙爷孙三人统治时期“窒塞民智”。
3
乾隆与他的父亲、爷爷三代人,都在深入研究一个治国大问题:如何让这个国家的人更好管理?
他们想到的方法是“萝卜+大棒”。
大家都来考科举,考试范围圈定了,标准答案也有了。只要你能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以孔孟之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恭喜你,你离中举当官不遠了。
这是萝卜,还有大棒。
文字狱是这一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过制造大量文字狱,给人们的思想自由、文化创新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有个书生写了首诗,里面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结果被上纲上线,“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
当时的典型文字狱基本都是这种路数,刻意过度解读来制造冤案,让人彻底放弃最后一丝表达的欲望。
文字狱被乾隆玩到极致,数量之多,罗织之奇,用刑之酷,史无前例。在他统治时期,连没有正常思维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是文字狱收拾的对象。
乾隆十六年(1751年),有个叫王肇基的人献上一首恭颂皇太后寿诞的诗联。各级部门层层把关审查,到了山西巡抚手里,巡抚大人指出,诗联后面的文字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的嫌疑。
这下不得了,了不得。
乾隆兴奋不已,下令迅速严审。
几轮折磨下来,王肇基依然供称,这是为了“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讨皇上喜欢”,“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将心里想着的事写成一篇……何敢有一字讪谤”?
申辩无用。乾隆降诏,将他押赴城内交通要道,活活打死。
这一年在法国,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第一卷出版。这部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知识,并且介绍工业技术和各种机器、工具。
启蒙运动在西欧如火如荼,人权、理性、主权在民等政治思想开始普及。
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畅销西欧的时候,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书叫《大义觉迷录》,里面在辟谣论证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乾隆末期,一个英国使团进入中国内地,沿途看到兵丁监督民夫的情景:“(兵丁)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英国人表示很吃惊,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还有没有人权,有没有法理了?
反倒是中国人很淡定,康雍乾盛世的秩序,一直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